经常有些思考之后想写些内容,2018年写过6篇文章后就中断了写作。一直想重新拿起来这个好习惯,今天得闲看了曾国藩的心路历程,决定参考其做法每日更新,先迈出重新写内容这一步,不求高起点,不求立竿见影,但求持久,希望可以坚持一辈子。
曾国藩的起点不高,资质很一般,但他却做到了龟兔赛跑中的获胜者。成功的原因不是天赋、家境等因素。日记中他给自己立下12条做人的规矩,包括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这些规矩都是常年累月养成的,需要持之以恒。作为同样天赋与家境平平的我,不参考学习曾国藩,向内求知,又有谁可以作为榜样呢?
以我目前的认知,和对曾国藩心路历程的初步理解,坚持三省吾身,坚持PDCA的循环,坚持与与自己对话,通过日志方式记录下来,并发给朋友交流,是我最应坚定迈出的第一步,同时这也是一个人进阶的核心运作方式之一。回想起复读的一年中,正是这样的习惯,用一个自己陪伴着同一个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取得了想象之外的进步,想想在大二期间中断了这个习惯,我的进阶势头也开始走了下坡路。
好势头的中断不是坏事,也并没有什么可惜,能力和视野的局限,从大尺度视角看,注定着稚嫩的我无法持续“获胜”,就像石家庄永昌这样一支平民足球队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获得连胜,但资金匮乏、板凳深度不够、队员能力有限、青训与基础根基不牢,注定了不会打出豪门的持续优异成绩。
曾国藩离开湖南进京后大开眼界,开始知道自己的差距,同时也开始知道自己可以做的更好,也就像闭关锁国是死路一条,改革与开发才是生存之道。当下热门的“熵”学说也给了我启示,想要降低本系统的熵增,只有引入外部能量,我需要坚持的从自己的小井里爬出来,多看、多学、多聊、多写,曾国藩每写完日记都会传送给朋友、亲人,获取别人的点评,而当今互联网和电子产品都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Fighting!Insist on writing and opening up!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