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263397/f52ab854c13e125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263397/a5d0a7af36f29f16.jpg)
记得很久前,看过这篇关于朋友,关于友谊与侠义的文后,我久久不能回神,仿佛第一次认识了"朋友"这个词一般。
原来“朋友”这个词,竟有如此的分量,是侠与义的综合体,不能轻易说出口的。并不是简单地吃顿饭,喝点酒,大家便"都是朋友了"。它的含义与承载如此厚重,甚至比之爱情更为神圣。
然而资本至上的社会,慢慢抹煞了朋友一词自带的光芒。无处不在的鄙视链,更是让朋友,成为一种濒临灭绝的稀有动物。
依稀记得,有过那样一个实验,让几个自认为成功的人士站到台上,对其通讯录里数百个好友进行一轮轮的筛选,每一个问题之后,便会有一部分名字消失掉,当最后,只剩一二,或两三个名字的时候,这些不久前还洋洋自得的成功人士,至此眼里都泛起了泪花。自以为朋友遍天下的声名显赫的他们,没想过自己真正拥有的,竟不过如此。原来那么多的名字,都不过是躺在通讯录里的字符而已。
实验细枝末节的具体我不记得了,只记得那些人物,从趾高气昂到黯然神伤的表情,好像一出简单又深刻的皮影戏,就那样,深深地烙印在我心里。
前几日读李白的生平,有两件事,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两件都与死相关。大抵,是受了"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做相思。"之类的影响。
第一件,是李白好友吴指南的暴毙。李白到江凌后的第一次远游,是与蜀中好友吴指南一起,共同畅游苍梧山与八百米洞庭湖。孤独久了的李白,从前都是自己游玩欣赏,现在有了随行的默契好友,有一种得到至宝有人分享的感觉,充实而快乐。然而吴指南的突然暴病而故,几乎揉碎了李白。"炎月伏尸,泣尽继之以血。行路闻者,悉皆伤心。"光阴辗转三载后,悲痛依然清晰,并不随时间淡去。那一刻,我才明了,看似洒脱豪放不羁的李白,是如此地重视感情。
第二件,是传说李白落水而死,杜甫所做的《梦李白》二首。诗句字里行间所传达的,对于李白的深情厚谊,深深地担忧与思念,让人无比动容。以及那首《春日忆李白》里"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那种狂热粉对于偶像般的崇拜与骄傲,也是让人忍俊不禁。李白与杜甫,这对相差十一岁的忘年好友,自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偶遇后,便一见如故,引为知交,可惜翌年即分手,从此永诀。
我想,李白这一生,最骄傲的,或许不是他曾光荣过的履历,也不是他诗仙的身前身后名,而是,他拥有过,如杜甫这般的朋友与知己。
历史,如同蔚蓝的大海,无边无际。而人生却太匆匆,如一艘飘摇在海面的小小帆船,在风雨中摇摆不定,下一站,会被命运的浪潮席裹到哪里,又会在何时沉底,答案无从追寻。然而,能在茫茫海面上,得遇弥足珍贵的友谊,虽某天会沉底,料想应无憾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