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嘉宾介绍
张学长(18级复旦资产评估)
本科:华中科技大学(机械专业)
总分:402分
数三:132分
金综:127分
英语:78分
政治:65分
一、考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本科读的是华中科技大学机械专业,关于跨考金融这件事,我是大二就想过了,鉴于跨专业保研很难,于是很早就打算了走考研这条路,对于自己的未来规划,我算是同龄人中比较清晰的了,所以在大二的时候我就报名了华科的金融学双学位,也为之后的转行积累了一点基础。
所以,我建议准备考复旦金融硕士的学弟学妹们,一定要早一点着手准备。由于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每年报考的人也越来越多。同时学院这两年又开始了一些改革,包括今年的缩招,专业课的变动,竞争压力十分大,早点准备考上的可能性才会越大。
考研的前期,也就是去年4月到5月这段时间,大家除了准备考研学习方面的内容,也一定要尽可能的打听消息,包括扩招缩招,专业课变动,一些学长的经验贴等等,这些消息往往对考研能否成功有着很大的决定性。有了足够的认识,下定决心后,就沿着这条路走下去,选择合适的学校以及专业,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每天坚持完成。考研的路很辛苦,但是只要坚持,最后基本不会有太差的结果,这和高考是不太一样的,考研更多看的是你的努力和坚持程度。
二、学习过程
虽然我学习过金融学,但是专业课基本还是零基础,数学英语都一般般,第一年是16年3月开始准备的,准备了9个月,最后数学120,专业课115,英语82,政治69,没能进入复试,由于家人支持,果断选择再战复旦金融。第二年7月开始,8月回家待了一个月,总共复习6个月。基本上每天7点半起床,8点半到图书馆,上午学习4小时数学,下午2点到五点半专业课,晚上7点到10点专业课加英语。因为我觉得数学和专业课比较拉分,所以这两科下的功夫最大,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可自行选择合适的计划。
由于很多同学是跨考金融,所以经济学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最终专业课高分需要的是充分理解加高效记忆,但是很多同学在面对专业知识点能够充分理解就困难重重了,更不要说高效记忆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借助一些外部方法来帮助我们高效的学习专业课。首先大家可能会选择咨询往届学长学姐,向他们购买学习笔记和资料,这样对学习固然是有帮助的,但是缺点就是可能学长学姐的笔记重点并不是你真正薄弱的地方,所以可能前期你会觉得会有用,但是到了后期就会显得比较乏力,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嘛,有了自己的笔记和自己的理解才会从容应对后期的各种困难。然后我那个时候上网还找了一些关于郑炳老师专业课,因为之前听考上的学长学姐说过郑炳老师在金融经济教授方面的讲解还是挺好的。所以我这里比较推荐的是各位学弟学妹选择一个合适正规的机构,最好是专门研究金融商科这一块的,跟着专业的老师一起学习专业课,这样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了自己真正需要的笔记,后期才能针对薄弱环节重点突击。我在第一年前期和第二年后期都有参加上过郑炳老师的部分课程,确实对专业课的重点分布,难点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少走了弯路,所以建议大家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学习。接下来介绍具体学习方法。
1.首先数学是每天4小时,使用过同济高数,概率论,线代教材,复习全书,线代讲义,概率论讲义,张宇18讲,李永乐6+2,张宇8套卷:
3-5月份重点看教材,巩固基础,同时做笔记,记下比较难的定理和公式,有选择性的做课后习题
6-8月份使用李永乐复习全书+李永乐线代讲义+王式安概率论,当然也可以选择张宇18讲,根据自己情况决定,大概需要做2遍,书中的题目一定要认真做。我备考的第一年就是因为很多题目是做了对完答案就没有仔细琢磨了,没做出来的题也是看看答案就算了,最后分数120,很不理想,虽然最后考试结果跟考场发挥有一定关系,但是主要还是看实力,所以题目一定不要贪多,要做的仔细,确保做过的题目下次一定会做,一定要自己做,不要看,要动手,否则就会有一种一看全都会,一做全都错的感觉。
9月份开始做660和一部分真题,感受一下往年真题难度。
10月份开始做真题加模拟题,题目不贪多,第一天做题,第二天改错题,分析原因,把经常错的记录在笔记本上。
12月份也就是最后一个月,每天做一些题目保持手感,同时拿出错题笔记本看看以前经常错的题目,查漏补缺。
2.然后是英语的学习规划。4-6月份主要就是背单词背单词背单词,7月份开始做往年真题,每天两篇阅读,这里的真题包括英语一的真题,11月开始在每天真题背单词的基础上,练习写作文,辅导教材有很多,自己根据情况选择。
3.然后就是专业课,专业课无论第一年还是第二年,我都下了很多功夫,基本每天4个小时,没有别的方法就是看看看,第一年115,第二年127,四本书两年至少刷了15遍,当然这个方法不适合所有人,我觉得看5-7遍就差不多了,基本该理解的就理解了,该记住的也都记住了:
货银里面废话有点多,但是前几遍看的时候还是需要仔细的看完,有时候会有点累,累了就趴着歇会,到了后期,也就是10月份以后有些地方的话可以选择性背一背,关于论述题也需要写一写,前期看的时候可以用笔画出重点,后期可以跳着看,这样就会比较快,配合着课后习题册做一下,但是习题册选择题有少量错误答案,所以主要还是看简答和论述。
国金一整本都很重要,包括姜波克老师自己那一章,反正我是每次都看了,我觉得就算不单独考,论述题你写上去相关论点,也是加分项!模型确实比较多,我觉得大家可以把模型全部整理在一张纸上,每次遇到,拿出来对比看看,多理解多记忆。我当时有很多模型记不住,一开始脑子里都是昏的,但是跟着郑老师的视频课程学习了一遍以后,对学习框架就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后面学习起来就轻松多了。我觉得不管前期还是后期,国金都是建议全书仔细的看,能背尽量背下来。
公司金融我个人觉得比较简单,有很多内容和投资学重复,相当于一样的内容看两遍,当然有一些公式需要记一下,有些理论需要稍微区分一下,比如股利政策论,mm理论那一章,总体来说没有什么很难的地方。但是鉴于今年专业课改革,可能会出大量计算题,所以建议大家做一下罗斯公司理财的习题集。
投资学有很难的地方,就是56章,完全看不下去,但是好像很少很少考,所以我两年都没看,也都没考,我建议大家看一下第六章课后习题,背一下就好,然后比较难一点的就是期权那一章,公式很多,有很多地方需要仔细琢磨,尤其跨专业考生,配合博迪投资学课后习题做一下,有很多东西就会自然而然的懂了,对了,有时间一定还要做公司理财(外国那个教材,突然忘了名字,很有名)的课后习题册,今年计算题有些内容就是习题册上遇到过,所以很顺利的就做出来了。所以这个时候如果是跟着跨考的补习班老师学习,就能比较顺利的理解一些难点知识,不至于浪费太多时间,毕竟时间就是金钱啊,考研的时间真的不够用。
热点方面,我建议有时间自己每天看看新闻,就是手机上那种财经类app,以及一些公众号推送,没时间的话可以上淘宝直接买那种整理版背一下。每天四个小时大家可以两个小时宏观加两个小时微观,通常顺序是货银-国金-公司金融-投资学。
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十分建议报跨考班,毕竟跨考班里的老师是专门研究金融的,而且咱们挑战的还是名校,所以选择一个好的靠谱老师可以少走许多弯路,老师通常也知道学校考察重点难点在哪里,帮助大家有针对性的复习。
4.最后是政治,政治建议大家9月中旬开始复习,不追求高分的话,快速浏览肖秀荣精讲精练,做肖秀荣1000题,11月开始就每天看看风中劲草,看1000题错题,做一下其他老师的选择题。12月当然就是背肖四,做一些其他老师模拟题的选择题,再结合考研机构的一些冲刺+模考的网课。
三、总结
基本就是这些了吧。综合比较第一年和第二年,我发现自己第二年复习更轻松,每天晚上回去还会打打游戏,所以各位学弟学妹,不要太紧张啦,学习时间不是最重要的,效率比较重要,当然也不能太没有自制力。每个星期休息一个下午就好了,别老放纵自己,基础差的就早点开始复习,但是前期别把自己逼的太紧,后期容易崩溃,考研途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数学做不出来,专业课看不懂记不住,英语阅读错很多,这些每个人都会遇到,但是一定要坚持,很多问题其实都是我们的心理问题,调整心态,继续坚持就好了,加油!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