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只收录齐悦社群季度班的文章
《我们仨》 解读之二:细水长流的爱情

《我们仨》 解读之二:细水长流的爱情

作者: 维伊的屋子 | 来源:发表于2020-01-18 17:17 被阅读0次

    《我们仨》被评为当代最治愈的书之一,藏着平凡生活里最暖的爱,看过的相信都会对爱情、对生活有所改观。

    他们的家,很朴素,很单纯,只求相聚相守,遇到困难,一家人相助承当,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

    幸福美满的婚姻家庭洋溢着甜润

    杨绛和钱钟书都是出生于知识世家,爱好、志趣、性格等各方面都十分接近,俩人都富含文人的底蕴,而钱钟书更露锋芒,而杨绛更蕴藉。

    女儿钱瑗评价:妈妈的散文如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浓烈、刺激,喝完就喝完了。

    钱钟书评价杨绛:“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杨绛:“钱钟书夫人”是终身职务和最响亮的称号。

    《我们仨》 解读之二:细水长流的爱情

    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有细水长流的陪伴。

    清华大学一直都是杨绛追寻的目标,她一到清华,就碰到了钱钟书,并确定了恋爱关系,就像上天安排的一样。后来,母亲还常逗笑她说:“阿季脚上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杨绛和钱钟书的爱情,并不像外界所说的一见钟情,他们也是历经曲折后才相知相守。绛谈曾起过这一段,她说:“人间也许有一见倾心的事,但我无此经历。”

    杨绛说起初见钱钟书时的印象: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着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慰然而深秀。

    这不禁令人想起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望之慰然而深秀,琅琊也!

    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忠于人品。

    《我们仨》 解读之二:细水长流的爱情

    1935年7月13日,杨终与钱钟书在苏州庙堂举行结婚仪式,婚后他们便一同到英国留学,在他乡别土,俩人都战战兢兢,幸好两人互相作伴,相依为命。

    到了牛津,杨绛不愿意加重父亲的负担,又不愿意与丈夫分开,她只能在牛津当一名旁听生。一边学习,一边揽下生活上的所有杂事,制衣修补,翻墙爬窗,无所不能。钱钟书为她写诗:料量柴米学当家。

    钱钟书的母亲也感慨这位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福。”

    钱钟书是个秀气文人,在生活中却是个“拙手笨脚”的人:“不会打蝴蝶结、分不清左脚右脚、拿筷子只会像小孩儿那样一把抓”。

    这样的人,特别需要人操心,但杨绛从未批评埋怨,反而觉他笨拙得可爱。

    《我们仨》 解读之二:细水长流的爱情

    好的婚姻,要原谅对方的不完美。

    杨绛在医院生产的那段时间,钱钟书一个在家,每天都到产院探望,但他三天两头就会像个小孩一样,苦着脸对杨绛认错说:“做坏事了”。

    钱钟书做的坏事从打翻墨水瓶到砸了台灯再到门轴坏了,而杨绛听完总是温柔的对他说:“不要紧,我会修。”

    杨绛的“不要紧”令钱钟书很放心,他对杨绛的“不要紧”深信不疑。

    钱钟书刚到牛津,就吻了牛津的地,磕掉了大半个门牙。他摔了跤,第一时间不是去打医生,而是用大手绢捂着嘴巴跑回家找杨绛。

    真正幸福的婚姻,是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在鸡毛蒜皮的琐碎里,依然选择爱着对方。

    杨绛节衣缩食,自任“灶下婢”,她把做饭作专职,而钱钟书当助手。有一回,她说:如果不用吃饭,就更轻松快活了。钱钟书听完就作诗,说:“忧卿烟火熏颜色,欲觅仙人避谷方。”

    在牛津的第二年,杨绛怀上孩子了。锺书谆谆嘱咐她说:“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

    杨绛对于“像她”并不满意,她要一个像钱锺书的女儿。

    钱媛出生的那天,钱钟书抱着钱媛仔仔细细地看了又看,然后得意地说:“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

    《我们仨》 解读之二:细水长流的爱情

    虽然钱钟书平时“拙手笨脚”,对杨绛的爱却是细腻又浪漫。在平淡的婚姻生活中,他会给杨绛写一首首缠绵的情诗,而且多数都是以绛为名。

    玉泉山同绛
    欲息人天籁,都沉车马音。
    风铃呶忽语,午塔闲无阴。
    久坐槛生暖,忘言意转深。
    明朝即长路,惜取此时心。

    钱钟书的爱不仅是纸上浪漫,还藏生活细节中。

    有段时间,杨绛为家务忙得晕头转向,钱钟书见了,十分心疼。他常常躲到卫生间里,把门关上,自己悄悄洗衣服。

    尽管洗不干净,很多时候杨绛都要重洗,但他的心意,杨绛一直都懂。

    杨绛早睡晚起,早上,钱钟书都会拙手笨脚的做好早餐,等酣睡中的杨绛起床。

    “他煮了‘五分钟’的蛋,烤面包,热牛奶,还做了又浓又香的红茶”,杨绛说那是最香的早餐。

    有一次,钱钟书端上了熯年糕,她吃着吃着,忽然诧异地问:“谁给你点的火呀?”他得意地说:“我会划火柴了!”

    一个知识世家的文人才子,能写诗能做饭,还能划火点煤。

    《我们仨》 解读之二:细水长流的爱情

    细水长流的陪伴婚姻,对于不愿付出的人来说是坟墓,对于懂得爱的含义的人来说是爱的乐园。

    两人回到家中若无事,便对坐读书、写诗,还常常一同背诗玩儿,发现如果两人同把诗句中的某一个字忘了,怎么凑也不合适,那个字准是全诗中最欠贴切的字,“妥帖的字,有黏性,忘不了。”

    他们互爱互敬,互相迁就监督又共同进步,大概这就是“势均力敌”的爱情吧

    1973年5月,杨绛的《堂·吉诃德》定稿,正好碰上钱钟书的《管锥编》

    也校订,钱钟书钱钟书希望能和杨绛交换题写书名。杨绛打趣说:“我的字那么糟,你不怕吃亏吗?”钱钟书道:“留个纪念,好玩!”。此后,他们两人出版作品都互相题签。

    有一次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这样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于是杨绛念这段文字给钱钟书听,钱钟书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

    钱钟书曾给予杨绛最高的评价:“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钱钟书”。

    对此,杨绛认为:“三者应该是统一的。夫妻该是终身的朋友,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是知心朋友,至少也该是能做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

    《我们仨》 解读之二:细水长流的爱情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守护是最沉默的陪伴。原来美好的婚姻,是这么的快乐和幸福。

    没有完美的结婚对象,只是两个人的彼此包容、理解和共同进步。

    生活中太多坎坷和麻烦,两个人之间也会有太多的挑战,但唯有将心时时贴在一起,才能度过一生。

    正如龙应台所说:

    " 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真挚的感情没有磨灭,生命是短暂的,而爱情是永恒的。”

    他们的爱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从清晨到夜晚治愈又温暖。

    同时也让我们明白到,婚姻中只有宽容的爱和互相的体谅才能够相濡以沫的白头到老。

    感谢阅读!

    作者:友想想,所有文章首发公众号。公众号:友友日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仨》 解读之二:细水长流的爱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wok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