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旁观罗胖:从“罗辑思维”到“得到”(上)

旁观罗胖:从“罗辑思维”到“得到”(上)

作者: 读行人声 | 来源:发表于2017-11-19 00:12 被阅读226次

罗振宇(罗胖),是传播高手

今天一早,先生在和君人家的群里问大家:APP大咖专栏《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总订阅人数突破20万,创下同类知识服务产品付费用户数最高记录,以订阅价199元计算,进账近4000万元。知识付费时代,未来真有可能产生所谓的头部知识,和电影一样,或过十亿票房。各位作何感想?

四位同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还转载了正和岛智库的文章《得到营收或超2亿?今天我们聊聊罗振宇“得到”背后的套路》(https://zhuanlan.zhihu.com/p/27368426)。比较一致的想法是,我们也可以尝试搞搞知识分享。
我和罗辑思维一起走过的岁月也蛮长了。也来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如果要向罗胖学习,最该学的是他对用户习惯的理解和顺应,将借势发挥到极致。学到这个,则无论承载什么内容,放之四海而皆可变现。

罗辑思维60秒音频的变迁

不追求超过当前需要的技术改革

很多人知道罗辑思维,是因为有个胖子整天死磕自己,在早上6点钟(多数人都起不来的时间)发送一条60秒语音,语音中含有一个关键词,回复关键词会自动返回一条图文信息,用户可以继续阅读。而图文信息中又含有链接——点击后可以引向购买、或者进一步信息。
在罗辑思维一开始,罗振宇选择了微信作为他的“大腿”,一把抱住。也许他没钱开发APP,但实际原因很容易想明白,自己的APP没有用户流量、均摊到每一个用户身上的运营成本太高——真正的烧钱。罗胖不干傻事,所以我更喜欢他。

为什么选择60秒语音?

微信公众号发送给用户的消息有文字、图片、图片+文字(图文)、语音几种。文字,图片、图文,用户看到标题时不敢兴趣,就不会点开继续,因此不仅会失去隐藏在图文底部链接中的变现机会、更会失去来自客户的反馈

  • 语音营造了神秘性,因为它无法“一览无余”,大部分用户只要看到都会点开。(请注意这个前提,只要看到)
  • 语音一旦开始播放,因为只有短短60秒,大部分人不感兴趣也不会中止,这60秒就是罗胖传递价值的珍贵时机
  • 这不是一条普通的语音,而是带有关键字的语音。当罗胖说出了关键字,再次营造了神秘性。这里有特定的话术:在短短的60秒里,罗胖会营造冲突或反常识,引人"举手之劳"回复关键字——通常只有2个字,最多3个字,这输入起来太简单了。到底多少人在听语音、多少人对当天的语音产生的兴趣,这个重要的反馈是通过微信后台收到的关键字数量来估算的——罗胖一定关注这个数字。
  • 60秒是微信允许语音的最大长度,自然要占尽便宜。

为什么选择早上6点?

  • 仪式感、固定形式,让用户对可获得的价值有预期,形成习惯。绝不在5点59分,也不在6点01分。
  • 不能太早推送,微信消息是基于时间轴的,最新的消息显示在最顶部——用户注意力所在范围。如果太早推送,罗辑思维的消息会被“淹没”。
  • 不能太晚推送,现代人每天生活工作压力大、节奏快,但会有一个习惯,早上起来看手机(大部分人)。如果太晚推送,用户都忙着赶去上班。这里顺便说一句,我旁观感觉,罗辑思维不把学生作为客户群体——早上起不来、消费能力也有限。
  • 或许还为了押韵,“60秒语音6点半推送”,“60秒语音7点推送”,都感觉不顺口。

在语音结尾重复关键字

罗胖的语音,原来关键字是融入在语音的任何地方的,后来他会在语音最末尾重复关键字。简单的修改,让用户在最后得到记忆强化,也是末因效应的一个应用,会促使用户键入关键字,和后台进行互动。

根据微信的规定,允许公众号联系在48小时有回复的用户。用户每天回复的简简单单2个字,后台便可以与这位用户适当互动。当然,罗辑思维的用户量如此之多,也许并没有时间回复客户。

图文的变迁

语音是“引”君入瓮,输入关键字后再次推送的图文信息就是捉用户的“瓮”。

  1. 多图文的第一条图文必须放最重要的信息;
  2. 图文内容不能太长,太长用户不易读到底部,而底部有购买链接——是必须让客户看到的;
  3. 一定有底部链接:其一,链接到可变现的产品上;其二,底部链接是否点开有后台统计——用户给出的第二个反馈数字(第一个反馈数字是听完语音回复关键字的用户数)
    变迁
  • 最初只使用底部的原文链接,链接到微店。
  • 公众号权限升级后,开始在文中加入链接
  • 发展到H5(开始进行适度开发,罗胖不会一下子用上全部技术手段),顶部放语音链接,以便用户可以重听语音;可以有自己的点击广告——图片比超链接更吸引人,这时从原来一个链接,变为一条图文里面可以有多个链接,让用户有消费的机会更高。

卖什么?试试看

罗胖在罗辑思维上卖过月饼、卖过其它东西,但卖的最多,是书籍。这个品类和逻辑思维的知识社群“调性一致”,形成了协同。

  • 罗辑思维从来都围绕卖产品。而且很清楚自己要怎么卖。反观很多同行,往往做了很久公众号给用户免费读,其实没有自己的产品更没有围绕产品进行价值描述。产品为本。还不知道卖什么,就想着可以在技术上做成什么样子,很可能白花钱。
  • 书籍一定是罗辑思维专版的,别的地方买不到。如果内容不是独家,他的装帧方式(裸脊线装)也是独家;越到后面,连内容也是独家的。因此,我之前感叹,全国按原价卖书的只有高铁、飞机场的书店和罗辑思维了。这令全国的出版发行都很羡慕啊!

60秒语音的瓶颈

什么时候变?销售额上不去之前。

  • 大量微信公众号的兴起,导致罗辑思维语音的点开率下降。
  • 老罗一个人的死磕(其实是一个团队),没法满足几百万粉丝的多样需求,流失是必然的趋势。
  • 微信能允许的内容呈现形式,毕竟非常有限。
  • 罗胖把用户信息都给了微信,但微信平台对客户隐私的保护让罗胖不能直接接触客户,包括更精确的用户画像等等。

积累了最够多的用户后,罗振宇按部就班要有自己的平台,要有自己的用户沉淀了。

对用户的理解和顺应

罗胖是传播高手,不是知识达人。他也不知道用户是什么样子、该卖什么产品,但他和他的团队找对平台——微信、善用技术——60秒语音,更形成了可证伪的反馈机制——能否达到效果用关键词回复数+原文链接点击量+购买数来体现,只有可证伪才有精益求精、不断逼近最优解。“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在发展初期,不要唯技术论,没有开发APP,不乱花钱,这对罗辑思维也非常重要。

但终究,要走到自己的APP上,后面再聊我旁观“得到”APP的思考。晚安~

陆莹
2017年11月19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旁观罗胖:从“罗辑思维”到“得到”(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wpy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