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作者: zhao23 | 来源:发表于2022-12-10 23:39 被阅读0次

       本周五进行公开课主题为《增强生命的韧性》,主要内容是认识挫折和应对挫折,这不仅是学生要学会的内容,我想这也是我作为老师目前要面临的重要课题。从10月份使用麻吉星教学到现在,已产生了80多节课,从开始使用麻吉星的懵懂,到不断学习后结合本学科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模式。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通过这次麻吉星教学大赛,了解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首先,在使用麻吉星授课的过程中,我会利用麻吉星的计时功能让学生完成学案,然后通过随机挑人功能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这样学生会有意识地认真完成,生怕挑到自己时“献丑”。然而本次课由于只有30分钟,为了更好地达到我所期待的效果,课前提前让学生做好预习,但是却利用抢权功能进行抽查,这样会使得学生的学习意识不强,没能看到能力较弱的学生,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在寒假中学习了麻吉星的一系列课程,印象最深的,并且在课上使用最多的理念就是“少即是多”。无论是课件还是引导语,我都尽可能地精简,更多地通过学生思考、回答、发表观点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更多的学生敢于在课上发言,发表看法,利用学生的生成内容来作为课堂内容进一步展开讨论。在本节课中,有位同学说到“挫折是件好事还是坏事”这一内容是,他结合身边实际给出的例子是“小学时有位女同学追一个男孩子没追上,遇到了挫折”,这个内容一说出来,同学们明显对这一话题很期待展开讨论。在后面的时间确实给了同学们一分钟时间讨论此事该怎么办。但是由于原本课件中还有我已经设置好的情境需要同学们去解决,所以没有进行深入地探讨。更令人尴尬的是,后面设置好的情境因为在之前的内容上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导致设置好的情景也没有深入探讨。这样就显得课堂留白时间少,没能更好地利用学生生成的内容进行教学,没有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课堂模式上,虽然有小组讨论环节,但仍以教师提问为主,其实“以学生为中心”是要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如何更好地学,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不是站在教师角度去看这一节上的有多完美、时间把控的有多么严谨、学生活动有多么精彩。

       最后,通过麻吉星的使用让我更清晰地了解学生学情。一节课40分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利用手中的反馈器和老师、同学互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如何更好地和学生互动,如何用简单直接明了的语言启发学生思考。在《数字时代的教与学》第四模块第22讲中提到了“教什么?怎么教?何时教?”的相关内容,学习了相关理论后,要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通过一次教学比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持久地付诸实践。

        本节课无论从传统课堂或是麻吉星教学模式上来看,可圈可点之处非常少,但是从同学们的表现及互动上来看,他们值得点赞,在教学中要看到孩子的进步与成长,要相信孩子们的力量。老师给与课堂更多的留白,使得学生自己自然地形成一定的内驱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信息融合教学的路上,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

相关文章

  • 激励~~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则将至,做则必成。

  • 一株多肉(描摹)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

  • 2019-05-19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 眼中有山河万里,何惧几分秋凉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 行路难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动起来 至少能锻炼

  • 道阻且长,行且将至

    道学有云,万物相生,皆有定数。不同的境遇中遇到不同的事情,是相信天道亦或是自在人为? 我们能够相信的,并且付诸行动...

  • 道阻且长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光阴荏苒,韶华已逝,人生短暂,行稳致远! ​​​

  • 练习(189)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行而不缀,未来可期 岁月带伤,亦有光芒

  • 随记

    愿,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且行且珍惜。

  • 最美的风景在人心

    最美的风景在人心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荀子 (一)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wta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