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在一个美好的周六上午,我与靳歌学姐共同前往济南崇明寺,参加了为期三天的"观世音菩萨圣诞暨三皈五戒法会"的第一场。因为根据日程安排第一场里面包括严净道场,第一次参与真是开了眼界。
进崇明寺找到仪式的道场发觉屋子虽然不大,人已然很多,总共七八十人是有了。善男在前,信女在后;居士在前,普通人在后;正中间是需要挂牌佛事的人。去时稍晚了十分钟,大家已经开始诵经。一排排的拜垫上都有免费的小册子《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来真是像懵懵懂懂突然闯入的无知小孩,如果不是时不时偷瞄旁边的奶奶,我们根本不知道到底在念哪一页。
前半段跟着念诵了许多遍《大悲咒》《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香赞》《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赞观音文》等等吧,先后顺序和次数我都有记录,真的很不容易了。因为一进屋内气氛肃穆,我心想,这肯定不能拍照摄影,那就拿着手机录音好了。佛经小册子上是不准写字的,为了记录念诵篇目和顺序,我又拿着一支笔记在纸巾上。佛门净地规矩众多,小姑娘内心十分敬重,无心冒犯之处还请海涵。
之后在寺中吃了斋饭,一上午的活动就此结束。还有些所其他见所闻,无甚可写,就先到此为止。
之前看西方哲学书的时候连带着看到许多宗教学者的研究观点及内容,觉得在学术上来说唯物唯心不分对错,宗教是个很神奇的产物。因为对他们太过无知,也会导致观念上的片面,走入假性唯物的死路。
从小册子中来看,其中包括赞、真言、偈、神咒等不同种类的经文,题目的“梵者,净也,实唯天音”这句是出自唐代道宣的《续高僧传》。
在《佛说无量寿经》卷中,音声的产生是清风吹动,微妙宫商,自然发生,成为神仙世界的妙音和象征:“清风时发。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是诸宝树。周遍其国。”
佛教音乐追求淡雅肃静,平和中正。《长阿含五阐尼沙经》中这样解释梵音:“时梵(天)童子告忉利天曰。其有音声五种清净。乃名梵声。何等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推。三者其音清彻。四者其音深满。五者其音偏周远闻。具此五者。乃名梵音。”
此外,包括佛教仪式中所使用的罄、木鱼、钟、鼓等法器,其音色无一不具清亮、悠远、沉稳、肃穆之特质,这些都与世俗音乐截然不同,契合了佛教音乐“微妙宫商、淡雅肃静、平和中正”的音乐观。
就唱诵的音乐形式来看,有吟唱也有念唱,咏唱的较少,因为咏唱须是会唱的比丘主要负责,一般信众难以配合做到一领众和。
念唱腔属于音乐性较弱的念诵式唱法,似说似唱,具有一定的音调旋律,是专用于仪式中的大篇幅经文的唱法腔型,音乐功能偏重于陈述经文内容。念唱腔速度较快,节奏单一,音乐起伏平缓,旋律线条平稳,仅仅依靠重复几个简单的音调就可念唱长篇经文,且大多为一字一音。以《大悲咒》为例,唱时先由比丘起腔,僧众随合唱入板后,由吟唱腔过度到急板念唱,念唱过程中由木鱼控制和指挥念唱速度,一般速度为慢起渐快,每字一击。因速度较快,僧众个体音色、音乐素养以及对曲目的掌握和熟悉程度等因素,加之齐唱时声音的传播问题,使得快速念唱时的不完全统一自然形成了一种多层次的音响效果,加之法器鸣响,从而有了一种立体感。主要负责的比丘一般都会提前在固定的节点,即经文重要衔接处或反复处,鸣大磬以示提醒,同时,经文结尾处一般都会减慢,便于协调僧众的速度和节奏的统一。
从没接触过这些感觉进入了一个好奇妙的音乐世界。现在在看佛教哲学与佛教史两本书,在学习强国APP上也在追武汉大学高文强教授《佛教文化》的慕课,希望能有更大的收获。
[1]颜芬. 成都文殊禅院水陆法会仪式音乐及传承研究[D].西南大学,201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