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作者: 琳琳_7d1d | 来源:发表于2020-03-01 09:52 被阅读0次

    今天孩子们学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有关这两句诗的知识,你知道多少呢?

    马革裹尸

    【释义】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裹起来,多指军人战死沙场。形容为国捐躯。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相关故事】马援是东汉初名将,英勇善战,为东汉王朝建立立下汉马功劳。被汉光武帝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一次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都洛阳,亲友们向他表示祝贺。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平时以有计谋出名,但这次也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但马援听了却皱着眉头对他说:“我以为先生会有一些不同的意见呢,没想到先生也同这些人一样随波逐流。”

    孟翼听后不知如何回应。马援继续说到:“武帝时期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7个郡的土地,而封地只有几百户。我的功劳比陆将军小得多,却也被封为伏波将军,封地多达三千户。奖赏大于我的功劳,我怎么能长久的保持这份荣耀呢?先生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吗?”

    孟翼还是没有说话,马援便继续说道:“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不断侵扰北方,我打算向朝廷请战,当个先锋,做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收尸,只需要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就行,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孟翼听后身为马援豪迈的报国热情感动,不仅真诚夸奖到:“将军真不愧是大丈夫啊”。一个月后,匈奴和乌桓果然发起侵袭,马援主动请求出征,前去退敌。

    后来武陵的少数民族率众发众叛乱。光武帝派去的兵全军覆没,急需再有人率军前往。马援便请求前去,但他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光武帝觉得他年纪大不放心。但马援不甘心,就在光武帝面前表演了骑术。光武帝见他精神矍铄,动作矫健,便派他前去。

    但第二年,马援行军受阻,水急,船又难行,天气又炎热湿润,士兵多发生疾病死去。马援也病死军中。

    他这一生也真应了他马革裹尸的壮志豪言。


    【相关古诗】

                        出塞

                                清  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首诗写于1906年,作者刚从日本回国。开篇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愿望: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归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这两句相当霸气。

    接着写了出征战士的思想境界:他们只知道在沙场上为国牺牲,哪里还会想到将来死后尸体以马格包裹而还?这两句说明战士们只要为国牺牲不问其他,至于死后如何归葬都不重要。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精神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作者一枪报效祖国,战死沙场的热忱发挥的淋漓尽致。

    当然也就在这首诗写下,后一年,作者在安庆起义中被捕。当清政府要他写口供时,他挥笔之书:“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之后英勇就义,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相关对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是西湖边,栖霞岭下岳飞墓阙上的对联。“忠骨”指岳飞尸骨,“佞臣”指秦桧、张俊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wvtk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