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帅小冰读书变现训练营
走过的每一步路,只为了更好的抵达未来

走过的每一步路,只为了更好的抵达未来

作者: 周橙栀 | 来源:发表于2019-07-16 15:10 被阅读10次

    参加了帅小冰老师的写作变现课,还是很有收获的。

    帅小冰老师就是一个很厉害的职业读书人,当然也有自己的工作室,她通过职业读书人这条路能赚钱年薪50万(应该是最基本的数字),已经是非常厉害了。

    课程主要分三个模块,阅读板块,写作板块,产品板块。

    首先老师在课前预习阶段讲了行业解读,怎样搭建阅读体系,以及结合自身优势,精准定位读书职业,规划自我成长蓝图,你有什么样的目标,就要有对应的付出和能力。

    我们每天都要打卡,第一天写自己的初心,自己的口号,我写的是一边读书,一边赚钱。

    第1天,讲了如何实用教学工具阅读本,重塑阅读习惯。简单介绍了几种要讲的阅读仿佛,分别是快速阅读,苹果阅读,费曼阅读,主题阅读。

    第2天,第二天讲的是三种提升阅读的方法,有手眼协作法。把手指在每一行字上横扫,用手指来引导眼球的移动速度,2是通过训练眼球的方式,减少眼球聚焦频率。3是找关键字。我自己比较喜欢手眼协作法,用手指的移动来提升速度,关闭内心的声音,以后也会主要以这个方式来练习提升自己的阅读速度。

    我现在测的速度大概在每分钟650左右,希望以后会更有提高。

    第3天,第三天讲的是苹果阅读法,一小时解锁一本书。

    方法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准备阶段,十分钟左右

    思考几个问题,1,书名是什么,2,你想在书中得到什么?仅限一个问题。3,描述一下你的动机,为什么想得到这个。用笔在表格写下如下内容。

    第二步,阅读,做笔记,40分钟。用倍速阅读法在书里找答案,必要的时候进行跳读和略读,看到和问题最相关的关键字和段落的时候,记到表格当中。

    第三步,自我总结,五分钟。

    浏览20个关键字,可以归纳为3到5个重点,或者一系列动作。

     第四步,复述心得,5分钟

    马上复述给朋友听你的阅读心得体会,如果身边没有人就讲给自己听,可以用手机录音

    我用苹果阅读法小试,第一次效果当天的作业不是很理想。我想可能还是因为练习的少,慢慢熟悉了就能会有更大的收获吧。老师说了,把这个问题克服了,就可以成为半个职业读书人了。我觉得这个方法虽然实现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但一定是很有用的一个方法。

    第4天,第四天是教给我们如何从海量图书中选出人生好书,打造顶级阅读品位。我们可以多读一些文学经典,人物传记,有口碑的杂志,还有一些解码书,如《遥远的救世主》《天幕红尘》《天道》

    老师让我们自己推荐三本人生好书,我推荐了自己比较喜欢的三本。

    《月亮与六便士》,毛姆作品。记得是很早之前读过这本书,看了很是震撼,后来读的书似乎都没有给我这么大的冲击。本书以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为素材,讲了一个证券经纪人的故事,里面家庭和爱情方面带给人思考,但让人感受最深的就是一个人可以为了追求心中的理想可以做出巨大的牺牲,以及那种平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是为现实妥协,还是勇于追梦,读完这本书,也许你会有所启发。

    《沉睡的人鱼之家》,东野圭吾的作品。本书读起来轻松自然,也许一下午时间就能看完,它不浓烈,如一杯温水,带给你温和而又充盈心灵的感受,让你感受到爱的伟大。

    《太年轻》,加.泽文的作品。我当时就是奔着书的题目读的,我想也许作者就是为了告诉年轻女孩一些忠告。它的故事并不平凡,也许它的灵感就是来源于一场很大的新闻,确切说是丑闻。它告诉你婚外恋为什么没有好结果,也会告诉你当一个女生爱上不该爱的人,等待她的处境虽然艰难,但并不代表你就注定被别人唾弃,后期你依然可以活得漂亮,赢得尊重。它真的是一部可以让人内心强大的作品。

    第5天,第五天是教我们如何建立产品感,提高书籍选品能力,从新出版的书籍里选出高价值读物。有硬思维,软思维,可以结合一些大数据,比如评分,排行榜,可以从自己熟悉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在很多新出版的书籍里面,会诞生高价值的读物,要聚焦一些市场上的热门品类,重点关注一些出版社,找一些文化名人。

    如何让自己的选题一投必中,怎么写一本书的推荐语,让编辑觉得自己很懂,也有几个很重要的点:想这本书的精华内容,解决了什么样的痛点。从书的封面、封底、腰封寻找书的卖点,想想这本书解决了哪类读者的痛点, 总结这本书的特色。

    当天的作业是预测一本2019年新出版的书籍,我选择了《成为》。

    书名:《成为》

    作者:米歇尔.奥巴马

    出版时间:2019年1月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品方:企鹅图书

    译者:胡晓凯/闫洁

    豆瓣评分8.6分,当当传记畅销榜排名4位,39141条评论,全球一个月销量500万册。

    推荐语:

    它是首位入主白宫的非洲裔“第一夫人”自传,内容涵盖了她求学、婚姻、家庭、事业等方面,一个工人阶层的普通黑色女孩如何成为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夫人,在她的人生经历中,又遇到过哪些烦恼,她又是如何解决或者平衡的呢?又是怎样由平凡到不平凡的呢?

    该书文字接地气,读起来亲切自然,作者以她的自身经历告诉你,底层人物也可以跃迁,每一个女孩都可以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如果你感觉自己处于人生的低谷迷茫期,或者情绪有些不太乐观,不妨读一读这本书。

    本书得到了知名女权作家侯虹斌、著名歌手孙悦、知名杂志《ELLE》、新浪微博等名人和知名媒体的大力转发推荐。

    第6天,休息。

    第7天,第七天,讲的是向大师偷艺,一网打尽超一流作家。主要讲了卡片阅读法。

    一张开片由我见和我思组成,一张卡片300到500字。

    “我见”直接摘录原话,书中的某个观点、某个金句、故事、写作技巧、某个文才特别好的片断,某个特别好的立意写进去。当然要注意标记来源和出处,便于以后用。

        “我思”是自己的想法,看到这些内容的时候你是什么想法,打算以后在行动上怎么做,有什么启发之类的。

    积累了卡片,还可以从中进行分类,主要有四种:

     智:主要指智识。很多时候会看到让自己豁然开朗,打开思维世界的知识、原理和法则这种比较硬核的信息比如《原则》(雷达利·奥著)、《穷查理宝典》这种书。这里面摘录的信息为智卡。

        慧:也许是未必经过事实验证,像科学一样可证伪、可重复的内容,但它本身是道层面的东西,比如《道德经》《劝学》这类的信息。

        明:你认可的别人的观点,可能来自于你喜欢的作家对人性深处的洞察,或者投资人、创业者等写得书、发表的观点,或者是各个领域里专业人士对行业、趋势的看法。比如吴军的《见识》这本书可以用明卡积累。

        聪:指灵动的、美的、趣味的信息,比如一个段子、金句、文笔。比如张爱玲的书适合聪卡积累。

    -如何甄别顶级素材, 也有几个特点,1,作者能不能打破时间线。2,作者会不会列清单,有没有只写信息流。3,好的作家会善于运用原型和“隐喻”4,真情。

    当天作业是鉴赏自己喜欢的一位作家,我选择了加泽文。

    如果说让我选一个最喜欢的作家,她一定是美国作家加.泽文。

    我看她的第一本书是岛上书店,很喜欢温暖的风格,然后就上网搜她的作品,看到网上介绍她是一名天才作家,更忍不住有想看她的书的冲动。后来我又看了她写的《玛格丽特小镇》《太年轻》,也没有失望。

    我感觉她是在亲切的和你对话,并没有高高在。我喜欢她写的故事,总是想要不由自主的追下去,而在畅快中,又能感受到里面的道理。她的文笔很简洁,但故事并不无味,构思很巧妙,细节会让人出乎意料。也许他的每一本书里面都会讲的不一样的故事,但是总体的基调是走向爱和温暖的。

    比如《太年轻》这本书,写的一个女孩爱上了一位有妇之夫,而这个有妇之夫是他的邻居,也是一个很有声望的名人。当这件事情被曝出后,对男人的事业也没有什么影响,爱他的老婆也选择原谅,他可以和老婆秀恩爱赢得声誉。这件事的整个过错方好像就成了女孩。她虽然学历很高,很有能力,但是找不到工作。后来她远走他乡,改名换姓,做着与之前经历毫不相关的工作,过着普通的生活。她有一个女儿,这个女孩儿是个鬼精灵。她知道她的母亲当年有过很大的新闻之后,决定要去亲自找她的父亲。但其实当年那个男人并不是他的父亲,而作者到最后才给出答案。出乎意料,却又觉得很过瘾,很佩服作者的构思和布局。故事最后,女孩赢得了当地所有人的尊重,被当选为镇长。看完这个故事感觉很冲击,也很有力量。也许这就是我喜欢她的原因,充满正能量,爱,温暖。

    第8天,第八天讲的是巧用主题阅读AI式学习,实现知识管理让你秒变知识引擎,主要是选择一个主题,根据自己选择的书做相应的描述。

    当天的作业是运用课程讲的策略做主题书单:

    书单主题:如果你想提高人生的质地,不妨读一读这5本书。

    第1本:《稻盛和夫自传》。

    作者:稻盛和夫。

    评分:8.2分。

    推荐理由:稻盛和夫是一个日本人,但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知道他,连我这样对经济不太感冒的人,对他都不由得产生一种敬佩。他建立了世界500强京瓷公司,还通过自己的智慧,让日航公司仅一年就扭亏为盈。他是一位热血经营者。他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也一定是一位很有智慧的哲学家。这本他的自传讲述了他的心路历程。这也是他写的一本唯一传记。通过读它,你能更接近这位大人物,整个人生境界都会提升很多。这是他写的唯一一本传记。也许花一下午的时间就能读完它,真的是一件赚翻了的事情,马上收藏读起来吧。

    第2本,《成为》

    作者:米歇尔.奥巴马。

    豆瓣评分:8.6分。

    推荐理由:美国第一夫人用她亲切自然的语言文字风格,讲了她人生的经历,这里面有婚姻,事业,求学等内容。曾经她也是一位很普通的女孩,却经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为第一夫人。她是怎样逆袭的,又是怎样成为美好的样子,成为一名强大的女性呢?这里面会告诉你答案,相信读了它,你一定也会这样励志自己,我也想成为更好的样子。

    第3本:《民国女子》。

    作者:桑尼。

    豆瓣评分6.1分。

    推荐理由:孟小冬,宋美龄,赛金花,张幼仪,这些名字我们都很熟悉,但却不敢说了解她们的人生。那么这本书,就可以满足你的好奇心。也许你以为自己已经深入谷底,是最悲惨的那一个,觉得命运对你不公,那么你应该看一看这本书,张幼仪被渣男所伤仍能活出自己的人生,苏青结婚十年在不值得的婚姻里摸爬滚打一遭,却能打败痛苦,写下经典文字,成为有名的作家。其实和这些民国女子的经历相比,有时候我们的痛苦又算什么呢?也许读完这本书你又强大了一些,同时也会感激你早点遇到了它。

    第4本:《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作者:白落梅。

    豆瓣评分7.0分。

    推荐理由:张爱玲这三个字,基本上喜欢文学的人都知道。除了感慨于她文字的美妙,她的天才,还有一个不可避免的就是胡兰成这三个字。他们曾经相爱过, 他却又负了她。我觉得她对待爱情是卑微的,却也有自己的倔强和骄傲。张爱玲文学事业上顺风顺水,爱情之路却很坎坷,让人心疼。通过读这本书,你会更了解他,以及她有名的这句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第5本,《人类群星闪耀时》。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

    豆瓣评分:8.8分。

    推荐语:这本书的名气本身就是很好的推荐。余华,高晓松,高圆圆这些名人明星都说这本书对他们影响很深。这本书描写了真正影响人类文明的14个历史瞬间,让你能够对历史有更深的理解。每一个读到它的人都会被感动,你一定也会是其中一个。茨威格的这本书享誉世界,一生能读到这样子本书,真的是一种幸运。

    第9天,休息

    第10天,讲了费曼读书法。它的核心内容是你从头读,尽量往下读,直到你一窍不通时再从头开始,这样坚持往下读,直到你完全读懂了。读哪卡住了,再到开头的部分往下读,再回去。”

    可以说,它是一个笨方法,但一定是很实用的方法。

    我在当天的打开内容里说“今天听了核聚老师讲的费曼读书法,很是感慨。感觉特别有收获。没有听之前以为是类似苹果阅读法,倍速阅读法这样的方法,听完以后才发现原来这个方法是最本质,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最实在的一个方法。

    原来读书也是真的需要下功夫,原来大咖们下的功夫比我们要多。

    以前读一本偏理论的书,总是读了一部分就放在那里了,最后时间也浪费了,也没有完全读懂一本书。今天听了这节课才感觉到原来是自己真的没有下功夫。”

    慢慢来,才会比较快。

    第11天,主要讲了“抛弃套路,重回创作初心”。套路是下策,而初心才是一名写作者要真正拥有的。

    好作品标准:有真实感,就像是握住你的手的感觉,有足够的真诚和坦诚

    老师让我们写自己的写作宣言。

    我的写作宣言是:做一名优秀的职业读书人,把读的书转化成好看的文章,带给读者,分享给读者。一起成长与进步。

    第12天,讲如何用纳博科夫卡片法,积累一流作家的顶级素材

    卡片法实操:

    我见:在书上、其他地方看到特别的句子,摘录下来。写清楚出处

     我思:对摘录的话的思考

    摘录“比较实”“我思”就写得虚一点。可补充一个例子。

    摘录“比较虚”,我思部分就写得实一点,可从这个故事里得到启发、金句等。

    当天作业是打卡三个卡片素材

    第13天,合理建立自己的创作回路,一边输入,一边输出。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回顾,回顾的目的是为了不忘,把前面的东西捡起来,然后再类推。

    具体到创作回路上来讲:

    第一,能写一张卡片。

    第二,知道如何写出,知道为什么摘录了“我见”,为什么我写出了“我思”。思维要有一个加工过程

    第三,别再忘了。写出来的东西不要再忘了,反复使用最好了。

    听完整个课程突然有些明白,为什么自己觉得以前也读了不少书,但写出来的文章还是干巴巴的,没有什么进步,思想格局也没有进步。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回顾,经常是抄完笔记就放那儿了,也没有背过,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其实等于就做了无用功,可能唯一的作用就是文笔好了一点。

    以前也看公众号文章,有作者提到自己经常会背诵一些段落,好的句子。自己还真的从来没有背过。我想以后也要经常背诵了

    第14天,休息复习。

    第15天,中国古典作品鉴赏,将文心注入写作大脑

    研读经典不断把自己融入主流中。在主流中影响更多人,改变更多人,进而影响世界。经典和名著是一个民族最厉害人群的智慧凝结,不读经典,无法看到更大的世界。

    打卡作业是鉴赏一首古诗词。

    《鹧鸪天》 作者:冯子振

                           赠珠帘秀

    凭倚东风远映楼,流莺窥面燕低头。虾须瘦影纤纤知,龟背香纹细细浮。红雾敛,彩云收,海霞为带月为钩。夜来卷尽西山雨,不着人间半点愁。

    读这首诗首先感觉文字特别美,词藻也美,人也美,意境也美。

    前面一两句就已经把一个美女的形象,说了出来。感觉作者用词很到位。他并没有直接写女人的外貌,而是通过一些形象的词显示出来。最后一句,不着人间半点愁,好像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没有忧愁,只有闲情雅致。写出了一个青楼女子独自在家闲情逸致的感觉。

    第16天,西方经典作品鉴赏,打造千面英雄之旅

    很多人想塑造自己的影响力,让别人了解你最有效的方式肯定是讲故事。心理学上有两个自我,记忆自我,叙事自我,叙事自我决定了我们对自己的定义,到底是怎么对自己叙事的,怎样的叙事方式不仅帮我们塑造影响力,击穿用户心智,更激发自己的能量?英雄之旅模式。

    英雄之旅模式:本过着平静生活的英雄,突然有一天受到使命的召唤,极不情愿地踏上了征途。历经险阻,遇到导师和朋友,最终打败大魔王。

    这个过程很像我们人生道路上不断升级打怪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他自己的英雄。

    现实生活中实际上所有干成事情的人,都是走的英雄之旅这条路。

    当天要打卡自己的英雄之旅,我也写到自己的经历:

    如果说到英雄之旅,我觉得和它最沾边儿的就是学速记这件事情吧。

    别看现在速记已经快被取代了。但是依然可以说,从开始学习到现在,它经历的过程也很曲折呢。

    前几年在北京做了很多基层的服务工作,那时候工资比较低,自己也比较背吧。中间还被人骗过钱,所以一直也没有存到钱。我一直都很想学速记,觉得它是一份很有光环的工作,可是没钱就没有办法支付学费。过了两三年的时间,找到一份国企前台的工作,工作比较稳定。记得那时候一个月2000多块钱,可以提供住宿,午餐。也就是从干这个工作开始,我每周六去学习一天,后来攒了1万块钱,就申请离职,专门去学习速记。在学校大概学了五六个月的时间,当时特别的窘迫。每个月的学费除了房租,吃饭,基本上也没有钱。记得快就业的时候,身上钱花的差不多了,只好借了弟弟3000块钱。

    开始工作的时候,一个月2000多块钱。每天要打录音打字幕,很辛苦,挣得也不多。很多员工都干了一段时间就走了。不干了,转行了。记得那时候公司几个人,先去的都走了,留下我们这些新人。那时候也有过焦虑,也有同事看别人走也想走,那时候真是一波波的不断有人来,又有人走,我一直坚持了下来,总是觉得不能就这样放弃了啊,不然就白学了,我花了不少钱呢。

    记得那时候还有两个同事朋友想学速记,她们也买了机器。有一个学了一段时间就不学了,嫌太枯燥,最后把机器卖了。另一个参加工作之后。感觉总是要熬夜,脸上要起痘痘。还总是担心前景不好,后来也放弃了。

    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我记得有一个女生学费花了1万多,学了一段时间就不学了,最后学校退了一千多,因为有规定不退钱。最后能坚持下来的人太少,10个也就只有两三个吧。当时我就想我要做坚持到最后的那个人。

    我记得唯一一次发泄就是速度提不上去,有一天晚上气的我把杯子摔了,特别想哭。

    我还记得自己孤独的沿着学校外面的马路跑步,一直在想以后会是怎么样。

    其学习阶段很多人都放弃了,在公司工作的阶段也有很多人放弃了。现在想想我当时竟然没有一次想过要放弃,也没有想过转行。记得那时候工资少,每天中午的饭就是饼跟咸菜,唯一奢侈的就是周六去美食广场买一份鱼。其实一顿饭也就花10多块钱,但当时就是不舍得。

    这样的生活大概持续了两年多。随着自己专业技能的进步。可以出来开会了。开会比公司挣的钱多一些,也不用受公司压榨了,可以自己干了。当然挣的钱也不是很多,到近一两年收入才比以前高了一些。虽然说不上多好,也是一份普通的工作,但是它让我收获了别人的尊重。在别人眼里,我是一个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我不再是一个吃青春饭的人。这是我目前做的最好的工作。

    有时候和朋友聊天。他们遇到工作烦恼的时候会说现在挣钱挺难,还好你当初坚持下来了,有项技能。是啊,如果当时没有坚持下来。做了别的也许日子没有现在好过吧。虽然我仍然是一个很普通的北漂,但最起码可以靠技术吃饭了。

    当时在学速记的时候,我的父母都不支持我。他们说你都已经20多岁了,都快结婚了,脑子也不好用,能学会吗?可是我不甘心自己当时的处境,一定要学。我觉得直到学完参加工作之后,才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好像他们才觉得我当初的选择是对的。现在我已不再年轻,也没有结婚,很开心我没有早日归到结婚生子的一列去。我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理想。

    现在有时候工作忙起来就很少和父母联系。但是和他们说我去出差了,工作了,感觉他们也挺开心的。

    我的工作给我带来了自信,让我觉得我是靠自己吃饭。虽然它的回报并不是很丰盛,但是有时间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不用为复杂的人际关系而头疼,我可以继续做一个安静的文艺老少女。它养活了我,给了我时间和金钱的自由。

    虽然现在速记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来避免被淘汰。但是回首过去几年,我还是很感谢当时坚持下来的自己。因为我的坚持不至于落到一个很被动的境地,不至于成为一个很平庸什么也不会的人。

    我觉得它给我带来更大的收获是我愿意不断的进步。从吃青春饭的工作到技术的工作,再到不断的学习感兴趣的东西,我一直愿意不断的提升自己。它给我带来了一种精神上的提升和升级。

    后来我修了北师大的中文系,因为我比较喜欢文学。我开始读文学作品,提升自己思想,不断弥补过去荒废时间的空缺。我希望自己像当时学速记那样可以变成更好的自己,慢慢缩短与别人的距离。

    它真的是让我精神成长了。学速记这个经历锻炼了我坚持不放弃的精神,以及觉得学什么都不晚的不悲观的精神。也许我并不是出彩的那一个,但我永远都会坚持下去,一旦认定了永远都不会放弃。

    也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想。把英雄这个词安在自己身上太过奢侈。如果在我这30年当中,如果有什么事情和它沾边的话,那就是学速记这件事情了。从最开始学习到现在工作不至于太被动,有自己的主动权,经过了六年的时间。

    感谢当时的自己把一件事情坚持了六年,无论以后怎么样,我都希望自己拥有像当时那样永不放弃的精神,让自己超越过去的自己。虽不是英雄,但也不会向狗熊的轨道上滑坡,而是一直在前进。

    第17天,站在巨人肩膀上,如何通过复刻大师名篇,跃迁写作格局

    为什么被大师的作品吸引?经典有常读常新之感,对于写作来说,怎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一切答案在于:风格

    风格作用:

       1,确保作清楚传达信息,使读者不在混淆的文字里浪费时间。

        2,风格能赢得信任

        3,给世界增加美

    想要练习好的风格,可以从古典风格开始练起。

    它的写作目的是呈现不偏不倚的事实,表达特点是清楚、简洁

    打卡作业是抄写一篇名家名篇,我选择了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片段。

    第18天,主要讲了如何用算法写作,用数学思维精密计算创作流程

    作业就是复盘内容:

    什么是书评,看完一本书,针对这本书写出一篇评论文。

    说难不难,因为在中学就学过议论文。但说简单也不简单,因为很多人写议论文的水平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换句话说,想把议论文写好也不简单。

    书评的主要发布空间:豆瓣、个人公号、微博、简书、读书类APP

    出版社发布新书的时候,邀请书评人写书评,支付一定的稿酬,长期写书评的人有机会成为书评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身份。

    书评的原创性:是你自己对一本书、对作者的看法,原创性要求很高。

    事实上,再小的个体也是一个品牌,都可以发声。

    需要注意一点,原创性很高,对很多人来说有难度,如果能写一篇书评,创作水平能上一台接。

    书评怎么写?其实没有固定的模式,甚至题材不限,写一个诗歌都可以,也是因为“太自由”了,很多人“无中生有”的过程中摸不着头脑。我们可以通过写作轮盘这个算法精密计算出每个创作环节。

    《完全写作指南》,劳拉·布朗博士创造写作转盘。

    写作这件事情很多人看来是天马行空的事情,布朗博士把它数学化,划分成六个环节,分别是写作需要明确目标、确定读者、用头脑风暴总结出中心思想、组织内容、写初稿、以及修改。

    它独创性的是不仅把流程切割清楚了,还把这六个环节的线性结构打破了。

    什么意思呢?可能之前很多老师这样告诉你,准备写东西的时候,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创作。按照这个顺序操作,就得到一篇组织得当、逻辑严谨的稿件。但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到呢?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不是线性思考的写作者。布朗博士认为,这六个步骤本身没有错,错的是这个强制性的顺序,当循序渐进变成了因循守旧,它阻碍了写作能力的发挥。

    事实上,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步骤开始。作为起点进行创作,可以从头脑风暴开始,可以从写提纲开始,可以写从初稿开始,成功的关键在于不需要以任何特定的顺序做完这六件事,只要保证写作过程中每一件事做一遍就好。

    这也是对我写作特别大的启发。之前也有坐在电脑前冥思苦想,想不出所以然,发现写作顺序是自由的以后,发现完全打开了思维,有了这个轮盘,哪里开始都可以,只要保证在每个环节花的时间精力差不多就行了。

    运用写作轮盘创作

    第一步,明确目标

    用苹果阅读法、倍速阅读法的方法读完一本书之后,对这本书发表见解该怎么做呢?第一步是明确目标,其实不管写任何东西,首先都要明确目标是什么,希望达成什么目的。写书评,针对某本书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这本书多成功、多无趣、多浪费时间都是可以的,也就是是否建议读者阅读。

    很多时候不仅是好书要推荐,觉得不怎么样的书也可以批评、吐槽。

    第二步,站在读者角度思考。

    除了私人日记以外,写的任何作品都要有特定指向的读者,你必须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他们是什么人,他们希望看到什么,需要你做什么。

    书评的读者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对这本书感兴趣,一种是对这本书没有兴趣的。

    针对两种读者写书评方式也不同,如果你是读者希望看到什么,所以站在读者角度思考,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信息,二是态度。

    信息是你的文章要告诉读者哪些信息,如果需要对方做出行动又提供了什么信息。假设读者是对这本书感兴趣的,你的书评就要透露更多关于该书有用有趣或者值得进一步阅读的信息。读者对这本书没兴趣,你又想推荐他阅读,书评中就写出对他们有价值的信息,勾起他们阅读的愿望。假如想帮作者排雷,这本书不太值得看,也要写清楚讨厌的原因。很多新手写东西信息有余,态度不余,写书评要勇敢表明自己的态度。

    第三步,运用头脑风暴锁定要表达的内容

    在你考虑好目标和读者之后,接下来是运用头脑风暴确定具体的内容,可以看看苹果阅读法的笔记,或者积累的卡片,其实头脑风暴的目的就是让我们从不同角度思考。哪些内容该说,哪些内容不该说,表达什么内容,该如何表达。想的越多越细,对之后的写作越有帮助,让你的思绪自由发散,不要批判你冒出的各种想法。阅读环节,你的头脑中已经进行了很多次风暴,不管是苹果阅读法,还是卡片阅读法,大家都应该将书中有价值有用的部分记录并罗列出来,真正下笔的时候有迹可循。你说你不想这么麻烦,至少在看书的时候,在书的空白页记录一些内容。比尔·盖茨在读书时遇到自己不同意的观点,会直接在书页边角和作者打笔战。

    第四步,组织文章、谋篇布局

    最基本的写作范例:

    开头:介绍书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标题、出版信息、图书类别等等

    中间:和读者讲述书中最精彩的部分,逐步对内容进行深入的说明

    结尾:总结自己的观点,并告知读者这本书值不值得阅读,表明自己的看法

    这是最基本的,可以按照这个节奏组织,有点中规中矩,最好还是写出新意新出风格,不一定严格按照这个来。

    另外注意的是标题,不要写XXX书评,关于XXX书评,这样的标题缺乏吸引力,就是不要用书籍的名字代替书评的名字。起标题完全可以新媒体一点。

    第五步,写初稿

    把想说的话按照一定的组织架构全部写出来,不要一边写一边改,一股脑把想法都写出来。好文字是改出来的,“快写慢改”。对于想表达的内容一定要有所取舍,书评的篇幅有限,不可能把你想说的东西全都表达出来。

    著名的散文家雅克曾说,要说服自己你是在捏黏土,不是在雕石塑。写在纸上也是可以修改的,下笔的第一句越蠢越好,反正也不会打印下来。把它放在一边然后写下一句即可。

    第六步,修改。

    所有步骤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修改提供了接近完美的机会,不管是书评还是其他文章,修改的文章才能杜绝基本错误,不至于让人觉得你写书评的时候,是抱着随便态度。修改文章的理想态度,是写完初稿以后将文章放一放,最好过一两天。那时更能清楚自己写了什么。现实却限制我们,有时候修改时间没有,至少让自己和文章分开一小段时间。

    书评有书也要评,很多人写书评基本抄书里的内容,那写这样书评有什么意义呢?书评是基于书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经验知识联系起来,写出对读者对自己有价值的文章。书评主要是向读者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是复述内容。

    书评写作步骤适合任何文章。

    也可以不按这六个步骤顺序执行,可选任何一个步骤开始,也可以只选其中几个步骤执行,一旦创作过程中卡壳了,还可以在写作轮盘多转几次,直到写出一篇不错的书评作品。

    第19天,巧妙利用心理学效应,实现读者和创作者的深度沟通。

    什么是深度共鸣?

        我们认可一个人的时候,嘴上说你说的有道理,但是会不会一定按照对方的建议做呢?不一定。很多时候不要看别人说什么,要看别人做什么。知识经济时代,用户看你的文章产生共鸣,如果通过文章影响他用脚投票,购买推荐的书或者课程,很大程度是深度共鸣。

        教大家通过写分销文案实现与读者产生深度共鸣

        第一,写分销文案需要掌握的基本心理学效应有哪些

        第二,如何在0资源的情况下成为一个“书店老板”?

        第三,读书类分销文案的进阶版是什么?

        第一部分内容,影响用户购买的底层心理机制是什么。

        有一本书大家要反复读《影响力》,罗伯特·西奥迪尼

        六个影响力法则:

        第一个互惠原理,别人给了我们什么好处,我们会尽量回报。别人会我们生日礼物,我们会回送,我们生病时别人安慰过,我们也会在他们不适时表现关心。

        互惠原理把接受和偿还联系在一起的力量,它的威力大到可以让你义无反顾,比如安利有种免费试用方法,销售员通常会把它们提到消费者的家里。跟消费者说把这套产品留在这里两三天,不收取任何费用。客户可以随意试用,人们自然很高兴接受。几天之后,销售员拿产品,也能顺利拿到订单。真的是产品好用吗?主要是因为互惠原理起作用。用户已经免费使用了产品三天,面对销售员推销会答应购买。你在推销一本书的时候,肯定希望作品能更大更高曝光率。

        利用互惠原理怎么做呢?你不能等着别人看你的文章,你要主动看别人的文章,认真评论。想要获得什么,必须先付出什么。多出去走动,聊天。这也是让大家在群里交流的原因。你在别人底盘上提供好底梁的发言,有机会在别人的底盘上推销你的产品。

        有很多同学本身做产品,社群就是一个很好的曝光空间。学员和学员之间建立链接是鼓励的。

        第二个,承诺一致。

        承诺一致是指人人都有言行一致或显得言行一致的愿望。

        两位加拿大心理学家发现,赛马场上赌客只要一下注,就会对自己挑的马的获胜信心倍增。

        当然,这些马的实际获胜率并没有任何变化,只不过在下注者的脑袋里,一下注,这批马获胜的可能性就变大。为什么呢?因为人们受到承诺一致这个影响力武器的作用。

        如何用在大家写分销文案呢?每一个知名作家有自己的铁杆粉丝,比如推荐红楼梦》相关作品,重点推荐喜欢红蒙楼的人,你自己可能是某位作家的粉丝,别的书不要推了,起步的阶段只推某个作家的书,始终言行一致,扩大你的影响力。

        第三个,权威法则。

        人有一种天然服从权威的心理,医生代表一种权威,我们天性里带着对权威的一种服从,很多情况下,只要正统权威说了话,其他本来应该考虑的事情就变得不相关了,所以在写分销文案的时候,可以在文章中自然引用更多的名人名言,增加文章的可信度、权威度。很少有人质疑大师名家说的话,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经过时间考验的。在推广和宣传自己推销的产品的时候,那个语气也不要有不自信和低声下气的感觉,求着别人不一样。不妨把自己形象树立高一些,写一些不看你会后悔之类的话,也许会更容易引起对方的兴趣。

        第四个,社会认同。

        据说英国税务海关总署的工作人员遇到一个棘手问题,泰国国民没有按时提交纳税务申报单并缴纳税款,多年来用了很多手段,但是没有什么效果,做法中大多数强调不按时提交表格和纳税有什么效果,比如利息费用、吃官司等等,但是不起作用。后来做了一个改动,标准版本的纳税通知栏里面添了一句话,当时迟交的纳税总额大约6.5亿英镑,使用新通知含多征出来的税款多达5.6亿英镑。小改动究竟是什么,只不过把按时纳税的真实人数一个相当大的数写上去。

        答案隐藏在人类行为基本认同原则当中,社会认同心理,从众心理。你可以在推荐书的时候写清楚,有多少人喜欢这本书,有多少人看过着本书,哪些名人推荐这本书,通过从众心理影响大众,

        第五个,喜好法则,比较偏好原则。

        举例:监狱里经常有好警察、坏警察的不同角色,靠着坏警察的威胁,嫌疑犯的心理很快充满了对长期监禁的恐惧心理,好警察显得是讲道理的好人,好警察帮嫌疑犯说话。让嫌疑犯感到压力,想回报好警察,自然对自己的犯罪罪行招供。推荐书的时候,可以一边扮演好警察,一边扮演坏警察,说几本你讨厌的书,再对比你喜欢的那本书,在比较中找出它们不同,它们好在哪里,差在哪里,也会增加你要推荐这本书的好感度。

        第六个,稀缺法则

        为什么面值一元的错版纸币,价值超出了面值的几百倍

        这正是运用了稀缺原理,机会越少见,价值越高,对于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比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激发人们的行动力。

        写作上销售上一个人定位很重要,对于名家大师也是各有所长,推荐的书大家听过,或者看到,推荐价值不是很稀缺。大家平时真的要拓展阅读面,找到冷门好书,推荐价值洼地,推荐指数才会比较高。

        除了法则,大家语言风格可以做调整,调整到种草模式

        种草就是影响他人的购买行为,如果放在读书这个语境来讲,别人看到你写的书单、文案和推荐语忍不住自己要买一本看。

        写作和心理学一样,它们都能帮助我们对内自我探索,对外影响他人。

        什么样的文字能种草呢?很多微商的文案可能比较失败的,想让你的推荐让别人产生购买欲望,有两个心法,一是亲身经历,二是私密化沟通

        读过《人类简史》朋友不陌生,信任最重要,如果有了信任,大家相信创造出来的想象共同体,有了国家、公司和军队等等。如果说写书评的目的是让大家喜欢你,写分销文案的最终目的就是让读者信任你,作为一个读书人想要最大程度争取到读者信任,让他们心甘情愿为你的点击率、品位买单,必须注意两点,一种就是亲身经历,一种就是私密沟通

        让同学写自己的初心,写自己的英雄之旅,都是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特别打动人。另外一点是私密化沟通,私密化沟通就是制造我和你,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语境,不管你面对是多少人,都不要端着、躲着、藏着。在新媒体时代很多过去营销时代不那么好用了,人和人沟通距离在缩短,离人越近,离钱越近。微信做的是社交,离人近。

        内容好能不能像网红一样带货呢?

    第二部分内容,学会写书评以后如何成为一个小小的书店店长。

        过去开书店,要有投入、选址、打通进货渠道,现在有了互联网很多事情变得简单,分销平台叫有赞云微商城,可以分销各大出版社书籍,选出好书,用手机点几下,把书推荐给需要的人就好。

        第一步,下载有赞微小店,第二步,打开有赞微小店APP,用手机免费注册就可以开店了,第三,登录小店检索供应商,以供货商的身份搜索你想要分销的书,第四,找到喜欢你的书,上架到你的店铺,进店检索进行分销就可以了。检索以后点击+号,可以上架到自己的店铺了,可以多上架几本。第五,店里找到想要分销书的专属推广链接,可以生成自己的二维码或者是复制链接然后分销即可。可以在朋友圈发,也可以在自己的公众号发。别人通过你生成的二维码或者是链接产生的订单,成交之后就会有佣金。

        发现好书,然后分销,把它卖给合适的人就可以了。如果书评、分销文案写的比较好,出版社也会找你合作。这个不是比较确定的。你可以自己搭建起销售渠道,直接面向用户。

        其实不单是分销文案,其他读书产品在后面也可以放置店铺二维码引流。

    有没有更好变现渠道的方式呢?

    第三部分内容,读书类分销文案的进阶版是什么?

        到底是什么呢?卖课、分销课程。知识经济时代课程一定会如雨后春笋般,大家写书评也可以写课评,可以写卖书的文案也可以做卖课的文案,大家可以做书评人,也可以做课评人,还可以做第三方测评机构。

        很多人没有搞懂销售的本质,销售不是把东西卖出去,而是把钱收回来。

        卖课具体做法和卖书的方式一样,甚至比卖书方便,因为环节少。选择好的课程卖课,分销课程。

    第20天,利用认知心理学原理创作,打通五感

    作业就是复盘这节课的内容:

    教写精读文章,即精读书之后写出原创没文

    需要把阅读版本、写作板块所有内容串起来

    精读文章,精读几本书之后,写出来一篇原创美文,对于想建立个人品牌,单纯喜欢写作的人来说这是必经之路,也是捷径

    从三个角度讲:

    第一,深耕精读文章,应该怎么定位

    第二,写精读文章的内容关键在哪里

    第三,精读文章这种产品,还可以如何进行市场延展?

    深耕精读文章,应该怎么定位:

    举例子:

        例子1,两百万粉丝的公号

    每次选一个主题,比如苏东坡,《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爆款制作步骤:

    1,核心主笔定好选题

    2,编辑部几个人分头翻书,查阅资料

    3,把素材进行有效组合

    首先是选题的定位,为什么苏东坡可以火呢?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社会主流文化,苏东坡本身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最高形象,写这个选题必然会击中大部分人的心智

    第二是查阅资料。团队可以做,一个人单打独斗用前面所学4个阅读法也能实现

    第三是组合素材,通过创作回路和纳博科夫卡片法来实现

    大家前面学的扎实一些,后面可以进行技术组合

    例子2:有一个老师发布诗人主题的精读文章,每一偏文章写一个主题诗人,有自己的风格,比如《没想到你是这样一个王维》《您过奖了,我只是个天才而已》

    每一篇文章花半个月完成。

    通过阅读方法,加上卡片,以及一点心力,做到这些并不难

    关壳是选主题。

    主题阅读法、列主题。

    大家先胜后战,先做好规划。过程即结果,想要得到最终目标,要找到因果关系

    例子3,只写一类读书产品公号

    每周写一篇深度书评,结合热点。把大家关注的热点,或者自律、养成习惯话题和自己看的书结合起来,语言风格很符合古典风格,慢慢开始写自己的故事,老公的故事。

    这对于认真学习的学员没有想象的困难

    还有书单狗公号,只写一种读书产品,就是书单。

    启示:1,写书单的前提是大批量阅读,2,对书的鉴赏有基本能力。3,像出版社老板一样选书,预测爆款书籍。4,运用之前教过的技能进行叠加和组合

    写精读文章的三种定位

    打造自己读书类IP的三条路径

    1,按照某种特定的文化需求定位(可以复习鉴赏传统经典)

    2,按照某个主题,持续地写

    3,按照某个读书产品类型,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持续地写

    写精读文章的内容关键,文字语言怎么创作

    两个最重要的心法:1,去清单,2,重密度

      1,去清单。写很多创作者喜欢列清单,或者写一堆排比句。我们喜欢从一二三中寻找模式,但优秀的创作作家是反模式的。

    比如张爱玲的,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

    不会写出第一个女人怎样,第二个女人怎样,第三个女人怎样

    生活中不缺少清单。人的大脑工作记忆超过五个组块很吃力,列清单让读者紧张,开启的也是算法心智,没有激活灵感。

    清单本质是信息截面,让大脑感觉到愉悦感是信息流

        2,重密度

    密度越大越有价值,你要让你的书评和精读文章有密度

    评估一下密度是不是紧实

    启示:1,卡片阅读法,不要写废话,每张卡片300字左右,创作的时候多拼几张卡片。高质量输入才有高质量输出2,看信息密度大的好书。

    没有强的原创能力,怎么办呢?还可以进行一下市场延展

    精读文章的mini版:把自己的卡片放在微博或者朋友圈里,也是一种创造

    卡片法的精髓:把一篇文章浓缩在一张卡片里,而不是把一张卡片浓缩成一篇文章

    第21天,休息。

    第22天,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个读书类产品经理的成长蓝图

    作业是内容复盘和成长计划:

    节课分两部分:

    第一,为什么我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第二,一个读书类产品经理的成长蓝图是什么

    第一部分内容,教大家造一款属于自己的知识产品

    人的本质是信息+模式,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至少是缩短距离的方式是有迹可循的。

    这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就是符合人天性的教育。不可抑制的创造欲就是人的天性之一,一旦进入心流世界,就会创造上瘾。

    希望我总结出来的算法和心法,帮助大家打开思路,激活点勇气

    15年入行,16年称为知识元年,到19年三四年时间了。我这两年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学习知识付费产品觉得没有用,网上有一段时间说知识付费是制造焦虑。我自己从来不信这种说法,基础逻辑很简单,跟看书一样,学习怎么可能是件坏事呢?怎么可能起反作用呢?似乎确实很多人有焦虑,很多人学过觉得效果不大,这似乎也是事实。

    我理解费曼的话,终于搞清楚大多数知识付费的症结,“凡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一个知识付费用户,如果他只是单项吸收,不管学的多么认真,整个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创造,就必然达不到真正的理解,不理解越学越混换,然后就是焦虑,陷入恶性循环

    学习的最高标准是“以教为学”,理解一件事最好的方式是把它创造出来。大多数人还在用一种学生思维、用户心态学习。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或者说任何一个真心想学习的人必须是产品经理。用户另一方面的焦虑和市场产品参差不齐有一定关系,这是在任何一个行业,特别是新鲜行业都会出现的现象。你自己抱怨没有用,如果你有决心就能解决一些问题,你自己出来做好产品,良币驱逐劣必,聚焦想做的事就好了,遇到同类的人一起改变方向,这件事确实难。做任何一个事藏着海量的细节,但是又没有那么难。

    费曼说“解决一切已经被解决的问题”。如果想做产品,有一条捷径,不用想东想西,我前面遇到的问题,我总结的方法,我解决的问题,你先解决就好了。

    以上是第一部分内容。

    如果真的想指数级发展,制作产品是知识付费时代唯一的选择。做产品是我个人成长的一个指数战略点,一旦有人喜欢,你的营收模式、生活模式、工作模式、人际关系模式、未来发展都会发生改变,还是那种质的感觉。所以我对大家做产品的期待是都有机会做出一款受欢迎的知识产品。

    它的路径是什么呢?

    第二部分内容,一个读书类产品经理的成长蓝图是什么。

    我自己怎么做一门课程的?《读书变现课》我会复盘选题、定位、运营,我自己复盘了很多次。《读书变现课》我自己比较满意,一是持续有人买,二是7000多份了,基本零差平。三是很多学员因为这门课有了改变,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工作、生活。

    知识产品怎么造出来的呢,一个知识产品经理的成长蓝图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做知识付费,怎么从兼职、副业到自由职业者,最后到一个创业者呢?分四步。

    第一步,定义你的IP使命。使命这个词是我经常讲的一件事,为什么清楚自己的使命。使命就是如何使用你自己的生命,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这个事情决定了你的心理能量,也决定了你能坚持多久。

    不同的动机心理能量是截然不同的,排在最上面的是使命。

    帅小冰的使命是想让一部分人读起来,大家想做IP,做知识产品,先搞清楚这个问题很重要。很多人后面心力不足了,种种不能坚持都是借口。第一个环节就出了问题,包括我自己也是如此,我并不是一次就做成一个知识产品的,以前做定位的时候是教大家一个能力、技能或者交付知识,这个层面打转必然会心力不足。

    学习这件事是终身的,只要你想进入这个领域、行业,我觉得这是一个知识产品经理要思考的问题。你的使命是什么?如何使用你的生命。像王小波说的,“我们不能决定怎么生,怎么死,但是我们能决定怎么活和怎么爱”。我的IP使命是让一部分人读起来,对公司的定义能够造出改变世界的好产品,主要是教育产品和文化产品,通过改变人来改变世界。

    你可以不去想这个问题,也可能很快做起来。但是我敢说一定不能持久。

    第二步,升级。

    1,梳理自己的核心优势。很多人什么火做什么,都是想法作祟。大家多问一句凭什么。我入行算是很早,也想了很多方向,尝试过心理学品类,不能说很成功,就算是拿一些资源和流量做不起来。那个时候也很焦灼,本事不到,经验不足,很多东西把握不住。受到挫折就调整,找一个地方老实写读书类产品,把握住能把握的点,先保障自己是自由职业者状态,等待时机,这是自己积累到一定程度,加上以前的知识储备、经验、各项技能,等待那个可以技术爆炸的机会。

    一开始让大家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技能和经验树立清楚,打基础、打地基,不管做什么样的知识产品,阅读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最基础的两项能力。

    做职业读书人,做知识类的产品经理。要有输入输出能力。

    阅读和协作

    第一个版块,五种阅读方法

    第二板块,讲了顶级的心法、技法、模板。包括一些基础的材料,21篇美文,能吃透这些已经很不错。

    阅读和写作这两件事绕不开,也没有人替你完成,真的靠你自己发挥自救的精神。

    成长蓝图的第一步是找到使命,第二步是升级。人的本质是信息+模式,打好基础把信息和模式升升级。前两步能卡住很多人,大多数人没有这个意识,能踏实学习的人不多,延迟满足是很反人性的,大家都着急,急于求成,这是正常的,因为这是普通人的想法。大部分人都是如此,我不希望大家普通。这个世界其实没有什么岁月静好,普通人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就是悲惨的世界。

    成功的路上真的不拥挤,对手只有你自己。你自己要去完成英雄之旅。

    第三步,悟道。大家都想做知识产品,真的知道什么是好产品吗?我发现好产品是强势文化,什么是强势文化呢?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强势文化跟弱势文化的区别是什么呢?弱势文化可以有三个字概括,等、靠、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这个别人可以理解为他们心中的救世主,强势文化是按照事物客观规律办事,自强不息。我自己评价一款产品是良币还是劣币,就看产品给用户植入了什么样的文化。

    强势文化是尊重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是文化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称之为“秘技”,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强势文化的人以现实为前提,以承担为起点,对他们来说没有奇迹。只有最大限度的利用规则,弱势文化的人总是心存侥幸,心存偷念,没有独立的人格,不知承担,不敢直面事实,总是希望有奇迹,希望有救世主帮助避开其规则获利,所以弱势文化是偷心重。

    为什么文化如此重要呢?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归根结底都是文化属性的产物,心是愿望,神是境界,是文化、阅历、天赋的融汇。

    之前的课程很多人是山寨的,反映这个事,我对大家的关心表示感谢,但是我不是特别关注这些,因为这么做的用户本身就是弱势文化的典型,强盗逻辑的本质是破格获取,山寨的人,不能“想不同”的人,是没有自信和强者在同一规则下公平竞争,所以这样的人只是弱者。弱势文化追求的最高价值就是破格获取,这是最懦弱的生存哲学。

    总的来说,我觉得造强势文化是知识产品的道,精神拯救的暴利和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这是读书变现的这件事的顶层逻辑。

    事实上,这和我之前讲到的“英雄之旅”内核一致。英雄之旅这个模板首先应用在自己的文章上,然后应用在自己的人生里,最后应用在自己的产品里,帮你的用户完成英雄之旅程这叫强者。

    这叫强者自求、圣者渡人,招式、模板、套路这些都是无穷无尽的,永远有新的招数。但如果有术无道会怎么样?必然会至于术了。我上面讲的这些内容其实是训练营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写作篇前三节课,以及预习课前三节课,这些课在讲道,讲战略,讲趋势,其他的都是围绕这些核心的招数、战术技巧。

    第四步:造物。

    造物是一个动词,很多时候事情本身不复杂,复杂的是人,想东想西,到执行环节落不下去,很多人过了前三关还是卡在这里。

    我确实读了很多书,但比我读书多的人太多了,为什么我能做出读书品类,做的有一定成绩呢?我觉得在于一点,我有进度回路的意识,我的思维模式里与高频复盘这个动作,我学到的东西、读人、读人、读课学来的东西,我会不断用。大家看到武器不要惊叹,要用起来。把知识和算法迁移到你自己的身上,大家学到东西,知道如何学会,不断地用,这就是进度回路。就是这么简单,却卡住了太多人。

    我们怎么造一款读书产品呢?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逻辑,还是费曼的那句话,“凡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好多人找我做亲子类产品,我没有组建家庭是很难理解的,只能做策划类的辅助决策。但是读书变现这件事创造了很多读书产品是我理解的,事实上真正让我有转折的还是我能理解的品类。做知识产品,做知识IP,要优先选择你比较理解的,有过创造的品类,人的无知和傲慢是无穷无尽,很多人的悲哀是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圈,战略就是战什么,略什么,想清楚略什么更难。

    当你选择战的时候,你怎么规划知识产品呢?

    给大家讲一个去年做课程的构思,很多人有一个重大误区,觉得我要做知识产品,要定位,还要做仙人掌上的那根刺。纳博克夫写小说,完全是线形的,一点点拼出来的,做一门课程也是如此,选题和内容往往是同时涌现出来的,其实对于一个知识产品来说,选题好像一本小说的名字,内容像小说本身,能积微者速成。

    核心口诀:选题要很垂直,内容要很丰富。选题是一个知识付费的脉门,选题就是一款产品的一半内容,它是内容积累到一定程度,自己涌现出来的。从产品经理的视角来看,选题是桃花源的山之小口。很多时候选题是心中有一个桃花源之后,它自己生长起来的。

    我这个产品大纲,当时做了12节课,第一,教大家了解行业趋势。第二,价值输入,教大家阅读方法。第三,价值输出,教大家写作模板。第四,价值变现,教大家一些实际对接转告平台的经验。读书变现是这门课程的选题,当时的构想是如何让用户从0开始成长为一个帅小冰,一直有这样一个用户成长蓝图作为底层支撑,而不是先把用户套起来

    除了关注自己的能力圈和护城河,也要看一看外围,线上的课程是思维世界的圈地战争,线下的课程是物理世界的圈地战争。

    那个时候我研究了市面上很多知识付费产品的形态,特别是读书这个垂直品类,这个时候你要走到无人区里面。因为别人走出来的路,规则已经有别人制定好了,你去是给别人抬势能,还没有竞争就输了。

    中国几亿人有读书的需求,你可以想到很多市场没有的细分品类。另外,你对某个行业已经有足够的了解了。我经常说,不要忧愁模式,先理解行业本质。

    要么更好,要么不同。造产品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这节课主要说了两点,第一,为什么人人要做知识产品经理,因为凡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第二,一个读书类产品经理的成长蓝图是什么。四个步骤:使命、升级、悟道、造物。

    这节课和预习课的前三节在逻辑上有紧密关系,建议大家好好看一下,回顾前三节预习课,一定有不一样的感受。

    成长计划:

    1,每天至少阅读一个小时

    2,不断回顾之前的知识 

    3,一周做两到三次卡片(每次的内容不限一张)

    4,每周背两个卡片内容 

    5,在写书单,拆书稿,讲书稿这三个板块精进。

    我觉得现在市面上的鸡汤文挺多,当然我自己平常也会写一些感想类的文章,但是我觉得很多人读书还是不多的,或者忙起来没有时间读书,我还是想做一个读书的分享者,把一本书写成文章,节省他们的时间,也可以不断的充盈心灵,我自己也会学到新知识,希望和读者们一起通过阅读成长。另外,感想类文章,故事这两个我喜欢的板块,也不会放弃。

    第23天,如何撰写读书类稿件,成为职业读书人。

    打卡内容为复盘课程内容:

    听书稿是什么?音频+文字形式的读书产品

    听书产品魅力?它增加了重叠时间,走路和健身或者无聊发呆的时候,顺便还能花20分钟听完一本书,非常有价值感。这也是这个产品问世三年以来受大家好评的原因。

    本课程内容,

    一,听书稿的创作心法是什么

    二,听书稿的创作模板是什么

    三,听书稿的创作技巧有什么

    心法就是口诀,模板就是招式。听书稿的读书产品有什么创作心法,搞清楚什么是自然语言,自然语言是口语或者音频语言。如果想写出一个特别好的听书稿,必须写会口语化写作,要用自然语言的逻辑去创作。

    听书到底在听什么?有些平台会把一些书的版权买断,找声优录制有声书,有声书其实不等于听书,有声书产品只适合网络文学,比如情感、盗墓等。

    自然语言的创作心法有两个,一个叫交付,一个叫线性。

    交付。买东西的时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职业读书人和读者之间也是这样,读者一手交给你时间,你交给读者一本书的精华内容。

    我们的课程也是一种交付,大家一手交学费,一手交给大家所有的经验,想要完成交付这个使命,就不能按照传统的写作思路去谋篇布局,必须要考虑时刻想怎么交付。把你看到的,认为最有价值的信息交付给读者。

    怎么做到交付呢?首先,创作者一定有前倾45度表达欲,职业读书人在读者面前呈现这样的姿态,告诉读者,“我这么讲你听懂了吗?没听懂没关系,我再举个例子给你听,别害怕,听我讲”。你必须要有这种感觉。

    到底怎么能做到身子往前倾,而不是往后靠?职业读书人的本质是服务行业,一个职业读书人使命是把长篇累牍的信息变成大众能听懂的内容,像导游一样必须时时带领大家,引导着大家。

    评书就是一个特别典型,用自然语言创作的产品,甚至我觉得它最早期的听书产品。创作听书稿之前,找老艺术家的评书听听,找找感觉。

    另外,一般新手的读书人,经常会陷入这样的困局,这本书真好,我到底怎么写,写了这么多内容,哪一块不舍得割舍。所以干脆把一本书内容缩略一遍,像晒鱼干一样,把干货呈现出来,25万字缩成5000字,写到最后基本上变成一具骨架失去活力,这样做不可取,太干的东西读者听不下去,我们要非常湿的东西。

    职业读书人不是老师,他扮演的角色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当一块幕布,让那本书的书面语言知识投射到你身上,然后你拿你的见识、专业能力把它转化,反射给用户。一本书你觉得很好,但一个没有读过的人问你这本书怎么好,一分钟有一分钟的讲法,五分钟有五分钟的讲法,一小时有一小时的讲法,要把你脑子里面最深的东西讲给人家听。

    想清楚上面的内容,我想你就理解了交付的真正含义了。

    线性,一个有开始、有中间、有结尾的信息流。酒桌上有个人要讲段子,一定有开头,比如某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段子中间有情节、结尾有反转。开头、中间、结尾的信息肯定不能颠倒,这是线形表达。线性逻辑谋篇布局,让作品信息像河流一样往下淌,没有起点和终点不叫线性。

    讲书稿的起点和终点是什么?起点是你的读者心中已有的信息基础。终点是对用户交付的信息。比如介绍莎士比亚,百度词条介绍莎士比亚,把英国剧作家,哪年到哪年,生平,这样一条条往下写,没有问题。但是你用口语、用读书产品给人家介绍莎士比亚,就不能给人家讲,必须对对象心中定义一个已知,哪怕他不是已知,也先定义。

    口语化写作可能会这么说:

    大家都知道,丘吉尔说过一段话,丘吉尔说英国宁可失去印度,也不可失去莎士比亚。这句话是真的吗?

    不一定,但是你先定义,然后反问。

    莎士比亚有这么重要吗?丘吉尔是这么认为的,但我今天想要告诉你的是,莎士比亚比你想象的还要重要,然后再讲莎士比亚。这就是线性逻辑的谋篇布局。

    用线性逻辑谋篇布局,以及前倾45度的表达欲望,是我们创作读书产品最为重要的两个关键了。

    我接触很多作者,甚至是传统领域非常重要的作者和编辑,因为搞不懂其中的道理,写出来的东西总是欠火候,大家想拿出来让编辑觉得满意,市场认可的作品,真的要好好理解这两个心法。

    掌握了这个心法,看一个模板。

    一篇讲书稿的开头部分,先点名写的是什么书,最好用一句话概括书的精髓。比如《woop思维心理学》这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是职业读书人,它的副标题叫“开启梦想与成功的秘密”。简单地说,这是一本帮助大家通过有效手段提升行动力,实现愿望的书。诺贝尔经济得主詹姆斯·赫克曼评价说,它可以帮助任何年龄段的读者克服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值得一读。

    这本书点题之后,接下来就是破题了。

    “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经历,信誓旦旦地写下新年目标,但过一两个月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搁浅,想和一个心仪已久的对象约会,但总是张不开嘴邀约。腰上的赘肉囤积了多年,直到健身卡过期了也没有锻炼几次。我们想要自己的事业往上多走几个台阶,想要拥有满意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身体,但大部分人的美好愿望总是在萌芽阶段就夭折,在目标前面经常是再而衰、三而竭。

    说到底,究竟是什么阻碍了你达成所愿呢?

    破题是为了激发听众的兴趣,这里可以写一些生活场景、故事,还要向听众介绍作者。

    这部分最忌讳照搬豆瓣、当当、京东或者百度百科网站对作者的介绍,包括书封面上的介绍也不要照搬照抄。

    第一,听书稿的撰稿人实际上是对书进行二次创作。作为一个创作者,一定有自己的想法,非常忌讳复制来复制去。

    第二,行业里有不成文的规定,不管书的原文还是网站的信息,或者别人发表在网站上文章和书评,如果有30个字以上的雷同,编辑会直接退稿了。

    怎么介绍作者呢?主要介绍作者是谁,有什么成就、特点,如果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直接解释他在书中的核心观点,对这本书进行解释,告诉读者,你读这本书能得到什么,这部分内容很重要,也很容易被人忽视。把这些话说出来,就是给读者一个确定感。因为听书稿最后读出来,音频环境下,读者特别没有耐心,不提前告诉他得到什么,大家很容易走掉。

    可能有不少人会觉得,要么是愿望太难达成,要么是因为自身缺乏毅力和勇气,但这本书的作者,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加布里埃尔·厄廷根博士却不这样认为。经过20多年的深入研究,她提出了一个理念,你之所以无法实现心愿,很大程度是因为制定目标时想的太乐观了。

    这就奇怪了,怎么在作者眼中积极的态度反而是成功的阻碍呢?听起来虽然有些反直觉,但是她通过上百个心理学实验证实了这一点,“心想”确实无法促成“事成”,越是美滋滋做白日梦的人,越容易梦想破产。

    总之,你既要有自己个人的理解,但必须是真实的,不能篡改,不能不忠于作者的身份,不能偏离作者的原意。

    前面铺垫完了,进入主题,听书稿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总分总结构。

    总:介绍书、介绍作者、介绍好处。

    分:在书中摘取3到5个论点进行论述。

    总:整本书再次总结

    人脑记忆一旦超过,如果少于3点,觉得内容缺失,论证不充分,所以把这个文章分三个部分写:

    难道正冷两竟然也有副作用?可是不乐观,难道要我们悲观一点吗?也不是,在书中作者的天平没有偏向任何一方。她给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心理模型——woop思维。简单地说,woop思维是一个帮助你实现愿望的心理学工具,今天我们就分三个部分为你详细解读。

    第一,为什么乐观积极幻想是实现愿望的阻碍,第二,woop思维是什么,它为何能帮助你实现愿望,第三,woop思维的实际应用效果到底如何

    我们的大脑善于归类,比如看到教室里一群人,会下意识分组,男的和女的,老师和学生,我们看到一组数字的时候也会下意识分组,奇数和偶数,大数和小数等等。其实我们在选取分论点,也是在分类,可以使用金字塔原理。

    纵向上,上一层必须是下一层思想的总结和概括。横向上,每一层的思想必须是在一个逻辑范畴里,同时也是相互独立和完全不重叠。

    口诀是“相互独立不重叠,完全穷尽无遗漏”。

    《金字塔原理》可以看一下,当分论点选择好以后,就是每个论点的论证部分,这部分我们的写作使命是既要紧紧围绕论点,又要防止文章变得枯燥。既要有干货,又可以有案例,可以到书中找案例,夹叙夹议写,更容易说服读者。

    整体的感觉还是用自然语言写的,每一分论点结束的时候,这个时候大家还要做一个小总结。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听书稿是一个音频环境,和你直接用眼睛看不一样,每隔一段时间必须提醒一下听众,帮他做一下总结。总结在行为上还可以起到一个作用,承上启下,自然流畅过渡。怎么过渡呢?可能对乐观的幻想抱有警觉了,不是说憧憬未来就意味着注定失败,更准确地说法是增加了你原地踏步的可能性。乐观幻想也并非一无是处,比如遇到重大挫折,人们通常一时难以接受,积极地憧憬能为我们建立一个很好的心理缓冲带,但是,在需要付出精力和做出努力的愿望面前,比如戒烟、学英语、练习演讲等等,幻想就无能为力了,乐观主义对于实现愿望的作用非常有限。

    那追逐梦想的明智做法到底是什么呢?答案就是我们第二部分讲的woop思维了,这部分重点讲解woop思维是什么,它为何能帮助我们实现梦想。

    第二部分可以按照第一部分这样的条理进行阐述,阐述完分论点之后,讲书稿接近尾声了,在结尾的部分还要做一次文章的总结。听众总是边听边忘的,如果再不陈述一番,他会觉得没有收获。

    怎么总结呢?原话是:以上就是woop思维的这本书的全部内容了,下面总结一下,这本书的核心就是向大家介绍woop思维,我们今天分三个部分对这本书解读。第一部分讲了乐观幻想是一个陷阱,让我们变得松懈,行动力不足。第二部分说取代乐观幻想的思维,woop思维融合了心理对比,是一个激发行动力的强有力武器。重点讲了职业读书人底层原理和操作步骤。最后一部分,我们聚焦的是woop在管理个人愿望的应用和效果。若能长期坚持每天使用woop,不仅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还能过上更均匀和有意义的生活。在书的最后,作者把woop比作一只导盲犬,当你进入死胡同或者四处碰壁的时候,能帮你找到一个出路,有了woo以后,你不会感到孤独,因为你身边有了woop这个忠实的伙伴,你去哪里,它就会跟向哪里。当你思考或者做事,woop会帮你。

    以上是听书稿读书产品模板。

    第三部分内容,听书稿创作技巧

    第一,由难到易。把书中复杂的理论说简单。尽量联系特别生活化的场景和概念,比如什么叫虚拟现实,什么叫增强现实,用由难到易的逻辑解释。原来不存在的东西像动画片一样放给你看,这就叫虚拟现实。如果目前有一个真的海滩,戴上增强现实的眼镜,突然面前出现一个鲨鱼,鲨鱼是假的,海上是真的。这就叫增强现实。

    创作读书产品的时候,这是一个重要的思路,不断把一些大词变成一些容易听懂的小词。

    第二,由高到低。

    我们看到一些简单的现象,你出来告诉作者,你看浅了,这个玩意背后是一个什么概念,这也是一个很抓人的创作说法。比如生活中有一种常见的现象,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好,别人夸你的时候,你可能觉得对方是带客套。父母当着别人表扬自己,自己会觉得难为情。其实你不是一个人这么想。心理学上有这种情况研究,称之为“冒充者综合征”。

    这么说是把散碎的印象,不成系统的现象归纳为一个概念。从下去寻找它的信息落差。这种描述手段制造了一个玄机,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由高到低这个逻辑,是创作一款读书产品的第二个技巧。

    第三,从已知到未知

    我们先从别人的心里,从对象心理抓一个已知。告诉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然后再引到新的知识点上,从无到有形成新知交付。

    比如《菊与刀》,可以先描述一种现象,日本人怎样,你是知道的,但是我告诉你,不是你理解的那样,他们并非什么忠于天皇,不是的。他们的文化里面有一种更深层的东西,叫耻感社会,耻感文化。这就是从此处到彼处,从已知到未知。背后那句话就是告诉读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种描述方法听起来更有趣一点。

    第四,是非落差。

    先说一个现象,强行在用户里面植入一个认知。你以为是这样的,我告诉你,不对。换一个角度,你没准这么看待这个事情。把读者过去的认知分转。比如在文章里面讨论男的和女的哪个更狠毒。可以先说,大家都知道,无毒不丈夫,男人狠,真的这样吗,其实不是这样的。接下来可以反过来说,最毒有可能是妇人心等等。

    课程小节:

    第一部分,听书稿的创作心法,用自然语言创作

    第二部分,听书稿的创作模板

    第三部分,听书稿的创作技巧

    第24天,如何由书变课,从撰稿人变成读书项目负责人

    主要讲了拆书稿

    打卡内容为复盘课程内容:

    一个读书类产品——拆书稿

    1,也叫共读稿,领读稿

        (拆书稿和听书稿相似,也有很大不同)

        2,使用自然语言创作

        听书稿和拆书稿本质有区别,建议创作新手从这两种类型的读书产品入手,它们在一本好书的基础上二次创作,容易入门。

        拆书稿是精读完一本书之后,将一本书拆成5到10个部分,每个部分1000到3000字不等,有一个小主题

        听书稿,精读完一本书之后,用一篇5000到10000字的文章,讲清楚一本书的核心内容,并且要讲得有意思。

        从产品内容角度看,拆书稿像一个电视连续剧,听书稿像一部电影

        拆书稿是去某地旅游的全培,一天一个景点介绍。讲书稿是去某地旅游的精华游,一日看尽长安花

        产品使命:听书稿帮助用户节约时间,高效获取精华,陡然间增大你的阅读视野

        拆书稿帮助激发读者的兴趣,带领读者有场景化地完成一次线上学习

    拆书稿,本质是一场线上的读书会,一书一课,一本书就是一个小型系列课。

        国内做的比较好,十点读书、麦家陪你读书、樊登读书会新出的一书一课和有书等等。

        拆书稿是职业读书人看完一本书之后,把书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排,让内容对当下读者来说有趣有用,原来书的内容死板,有时代局限性,经过读书人编排更合胃口。一个好的读书人会让一本书枯木逢春。

        拆书稿的作用:打造很有粘性的主题社群、读书成长类IP

          一本书拆成七篇,发在公号上每天早上7点推送,读者每天早上会看下回分解

        一本书的框架结构不会适用每一个人,1000人拆一本书有1000种不同方式。不同的拆书平台对内容也不一样。

        举两个案例

        《了不起的盖茨比》《见识》

        不管什么形式的书籍,一书五拆、一书七拆,整体脉络一致,按照一书七拆举例

        一本书分成七个小文章解读,每个小文章有一个主题。

        拆书和说书不同,说书是忠实转述一本书的内容,拆书是激发读者对这本书的兴趣,并且借着读书人的引导,对自己的实际生活产生启发

        读书人在制作产品的时候,结合打大众的现状,把书里面很远的内容,通过编排推到读者身边

        《了不起的盖茨比》

        首先,用倍速阅读法速读两遍书,对书有一个基本了解

        拿到这本书,检索一下,会发现这本书描述的是上个世纪20年代在美国发生的故事。第一,故事的发生年代离我们今天很远了,第二,故事背景在美国,可能和我们国内读者文化心态不是很兼容

        思考第一个问题:怎么把这本书和当下的生活找一个切入点连接起来?

        这个切入点是创作的金线,如果不会切入怎么办?那除了多读几遍,多在头脑中酝酿几次风暴,没有更好的办法。有些事情确实走不了捷径。

        锁定主线:以情感为这个线索,作为整本书的拆解主线

        这本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男女主角盖茨比和黛西的爱情故事,一条是男主角盖茨比美国梦诞生和幻灭

        感情这条线相对而言离读者近一点,可以锁定感情这个线索,作为整本书的拆解主线。

        整个稿件分三个模块:

        不管是一书几拆,整体下来都可以分三个模板。

        第一篇预告,是提纲挈领的一篇

        中间是正文

        最后一篇是总结

    有一个创作小技巧,第一篇你反而要最后写,从第二篇正文开始写

    第二个步骤,围绕情感这个主线提问题,每提出一个问题,可以用苹果阅读法找书中摘苹果,通过摘的苹果完成一篇文章。

        这本书围绕情感主线,给每篇文章一个小标题

        第二篇,盖茨比是怎样一个人,相识过程,重点在“在什么情况下会爱上一个人”

        第三篇,盖茨比和黛西重逢,以及和汤姆之间三个人的情感纠葛(探讨婚姻和爱情关系)

        第四篇,盖茨比和黛西的私奔计划,以及汤姆和车店老板娘的偷情(婚姻围城和出轨这类的主题)

        第五篇,整本书的高潮部分,就是盖茨比之死,黛西最终选择和汤姆离开(分析在情感关系里,盖茨比没有底线的付出和牺牲到底值不值得)

        第六篇,不局限于爱情,重点放在书中的主角尼克和盖茨比的友情上(探讨友情对于成年人的重要性)

        最后一篇:收尾,可以在立意上做一个升华。(从主角盖茨比的性格入手,来解剖整个人物的宿命,或者作者为什么把黛西当成一个不可企及的美国梦,黛西最后冷酷选择代表着什么,整本书有什么样的文学意义等等)

     第三步:回到书中按照时间发展顺序把故事理顺

        1,当你确定好每篇围绕主题以后,回到书中把作者倒叙、插叙的部分找出来,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把故事理顺。

        2,为了理清脉络,可能要翻好几遍书。

        3,把每篇提纲列出来

        4,不断搜集一些亲身经历的例子,或者你在网上觉得特别好的例子,为核心主线服务的观点等等,最后变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虚构类的书,一般会有一条叙事线,非虚构类的书一般没有,这个时候你要找到一本书的核心利益,围绕它进行创造。

        比如《见识》,如果拆解怎么拆解呢?

        第一步,首先通过倍速阅读法速读本书,检索网上信息、看封面、序、目录等等,了解这本书的大概内容

        找到本书的核心立意:通过这些信息,你可以发现这本书是作者吴军的专栏合集。这本书叫《见识》,并没有很直接教会我们什么是见识,或者怎么培养自己的见识,更多他自己对工作、生活方面思考,可以说是作者分享自己的视角给我们。自序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案例,作者关于命运论述很精彩

        本书一书十拆的分法:

        我们在拆这本书的时候,第一篇说明这本书的立意,重点介绍作者本人,选出八个最棒的观点完善和补充,比如发现这本书有九篇,每一章都可以按照一篇文章的体量拆解。

    第二步:起标题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不管拆卸一本虚构还是虚构的,每个小片段标题起的好一些,有点新媒体范。每一篇凑在一起,是很完整的读书产品,每一篇文章分开是很好的文章。

        原书标题:

        幸福是目的,成功是手段

        理性的投资观

        商业的本质

    新媒体标题:   

        人生最重要的三个底层操作系统是什么

        始终在言语上胜过他人,是我见过的情商最低的行为

        新媒体是买方市场,首先保证自己的卖相好卡,好的标题应该情真意切,有一定信息量,引人好奇。

        比如一本书叫《为你,千千万万遍》,讲的是友谊,可以起一个“你敢不敢发誓你没有辜负过一段纯粹的友谊?”

        第三步:整体行文使用自然语言引导

        对《见识》预告试写:

        我们分成九个主题点(也就是这本书拆成9个部分,加上预告篇正好十个部分)

        1,一个人,应该活得像一条河

        2,我们一定比十八世纪的人过得更好吗?

        3,比贫穷更可怕的是什么?

        4,少一点理性,多一点信念

        5,你所谓的努力,只是一种伪工作

        6,职场中人该走王道、霸道还是帝道?

        7,人要学会防守,放开自以为离不开的东西

        8,要学会赚钱,学会存钱,更要学会花钱

        9,圈子再大,也要学会好好说话

    读共读预告,感觉到见识有比较有意思的点,我们要给读者抛开几个话题,引导他们思考,比如还有思维导图和丰富实用的阅读材料。

    拆书稿注意事项:    拆书产品不只是对书籍内容简单概括,不要为了把一本书自己嚼碎了,吐给不想读完整本书的读者。而是在基础上,帮助读者加深对书籍的理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给予他们启发。让读过的书读者收获新东西,没有读过的读者产生阅读此书的兴趣。

        1,要简单提炼和总结书中较有价值的内容

        2,穿插对故事的思考和看法

        3,提出有身分代入感、有痛点的问题,迅速让读者进入阅读状态

        4,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夹叙夹议。一般来说,叙占30%,议占70%

        正文写作要求,符合平台,别写跑题,可以按照“引用原句,提出问题,强调核心观点”这样的节奏写,不要写流水账,不断强调观点和总结,尽量多使用自然语言

        不局限于投稿给各个平台

        1,可以发起一个付费微信群,每天早上给大家读一段育儿主题的书,一年50本书

        2,领着大家团购一些亲子产品,或者再高端点的亲子旅行

        3,生活美学社群,护肤社群、电影社群、成长类读书社

        4,越是稀缺的点子,越容易创造市场价值

    第25天,主要讲了书单课,讲了两个案例,打卡内容是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主要讲了两个产品:

    产品一是读书会“读 写 说”主题书单课

    主要内容包括:研讨平台要求,课程策划,完善选题,进行多方面的评估。出主题书单,每个品类写15本书,签合同,任务派发。

    产品二是为女性用户,特别是妈妈群体打造的一款书单课。

    书单有认知类,理财类,技能提升,柔韧前行。

    感受:一件事有海量的环节,不是那么容易的。基础要把握牢,能积微者速成。

    服务用户,要为用户着想,其实就像一个人,真诚待人才能让对方感受到,走心的文字读者一定能够感受到。

    同时也要学会链接:

    和老师链接,文字版私人作业

    和课程链接,课程内容到底吸收多少

    和自己链接,通过学习取得进步坚持打卡

    和班委链接,加班委微信,互动

    和同侪链接,关注优秀同侪,主动组建用户,一起学习,开发产品

    和外部链接,学到的内容能影响身边的人

    感受:感觉这个书单课特别好,能够升级自己的思维,打开自己的世界

    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实战中不断成长,收获更多的惊喜。

    第26天,休息

    第27天,实战指导,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知识内容,现场围观学员打造课程

    作业是对感兴趣的产品提出意见。这里面有很多优秀学员的产品,我是口天吴和落英的儿童教育主题的听书产品,因为我也想做类似的事情,把一些好书的内容推荐给读者,虽然我没有结婚,可能对儿童教育的书看的不多,但是一些经典类的,婚恋方面,女性认知类的,还是很感兴趣。我不太了解听书类产品怎么做,听上去好像是听音频,我就想有没有文字呢?而且感觉十本书有点少?可以有文字也有音频,这样是不是更好一点。别的还没有太多建议。祝他们越来越好。

    第28天,如何借力打力,用最小成本启动自己的读书会,变身知识IP

    主要讲了许福琴的案例,她是通过联系社区开启了自己的读书会,还找到一个合作者。通过社区的组织来宣传拉人,线上筹备群,线下筹备会。

    作业是尝试联系一个线下组织,启动想法

    我的想法:说实话,我感觉自己没有什么线下资源,也很少参与到读书会,平常都是自己阅读,工作忙起来,再加上自己的事要处理之类,很难线下跑到一个地方参加活动。

    如果说尝试联系一个线下组织,我想到北京西单图书大厦有很多读书的,记得之前好像看有人在那朗读,有人听,应该是一个读书会。如果靠谱的话,可以尝试问问他们,他们主要读什么书之类。

    第29天,今天听了小冰老师讲了线上品牌读书会,讲到读书会要怎么定位:

    第一,个人IP,需要:1,你是行业翘楚,对生活有很深的见解。2,表达能力极强,包括演绎能力,有视频演绎能力更好。3,你能掌握多种多样的技能。

    第二,提炼某种精神,比如趁早读书会,主打女性励志,我定义我,我选择我,我担当我。绝不放弃学习,绝不放弃变好看。这个文化气息比较浓厚,创始团队最好是传媒圈、营销圈、文化圈的人。

    第三,服务某个群体。只要服务好某类精准用户就好了,可以问自己最了解哪个群体的痛点和需求,比如宝妈群体、律师群体、大学生群体等等。

    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我感觉如果我设想一个自己的线上读书会,那就是第三种,服务某个群体。

    设想读书会的思路:

    服务人群:对文学史感兴趣的人,愿意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通过读书不断丰富内心世界的人。

    读书会的愿望:读者读这些好的书,不仅体验不一样的文字之美,也可以通过读书提升思想,内心更阔大,有时代的格局。那么,回到当下,看待社会,看待人,看待更多的事物,会有更多的维度。

    读书会品牌slogan:“岁月流转变换,读书永远不停

    第30天,老师讲了自己的产品,柔与韧读书会

    主题:女性主题的读书会,以旅行为主的学习型组织

    柔与韧定位:“至美莫过于柔,至强莫过于韧”

    定位:不是围绕某一个人,是以众创模式丰富一种姿态和精神

    愿景:帮助到更多具备柔韧特质的女性,像伍尔夫一样打破观念束缚和局限,用双手创造,变得精神独立,物质充盈

    口号:从me到we,让我们的链接创造更多的价值

    项目定位第一步:硬思维看数据,读书会集体人格调查

    项目定位第二步:软思维看用户本身

    根据定位确定蓝图:很多人有伍尔夫的意识,却没有伍尔夫的方法

    1,读书会给每个上进的女性构建一个全能底图,清晰的成长蓝图

    对抗一个敌人:刻板印象、职场歧视,社会舆论

    完成一个目标:读完一本书、学完一门课程、考取一个证书等等

    找到一个知己:线下活动、论坛、沙龙等等

    2,研发产品:财商产品包、读书产品包,线下活动等

    3,前进计划:用一年时间记录52位普遍女性的人生小崛起,整理成她的史记,年底出版成书,书名暂停为《她的编年史》。柔与韧阅读本这些文创产品也在研发中,还会有主题论坛、众创产品等。

    课程到这里就结束了,内容很丰富,也很实用,通过案例,别人的产品,我相信通过复盘回顾一定会有更多的感受和收获。再次感谢帅小冰老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过的每一步路,只为了更好的抵达未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wza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