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里式替换

里式替换

作者: 凯玲之恋 | 来源:发表于2020-04-12 21:21 被阅读0次

    1 如何理解“里式替换原则”?

    里式替换原则的英文翻译是: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缩写为 LSP。

    • 原则最早是在 1986 年由 Barbara Liskov 提出,他是这么描述这条原则的:
    If S is a subtype of T, then objects of type T may be replaced with objects of type S, without breaking the program。
    
    • 在 1996 年,Robert Martin 在他的 SOLID 原则中,重新描述了这个原则,英文原话是这样的:
    Functions that use pointers of references to base classes must be able to use objects of derived classes without knowing it。
    

    子类对象(object of subtype/derived class)能够替换程序(program)中父类对象(object of base/parent class)出现的任何地方,并且保证原来程序的逻辑行为(behavior)不变及正确性不被破坏。

    1.1 举例

    • 父类 Transporter 使用 org.apache.http 库中的 HttpClient 类来传输网络数据。
    • 子类 SecurityTransporter 继承父类 Transporter,增加了额外的功能,支持传输 appId 和 appToken 安全认证信息。
    
    public class Transporter {
      private HttpClient httpClient;
      
      public Transporter(HttpClient httpClient) {
        this.httpClient = httpClient;
      }
    
      public Response sendRequest(Request request) {
        // ...use httpClient to send request
      }
    }
    
    public class SecurityTransporter extends Transporter {
      private String appId;
      private String appToken;
    
      public SecurityTransporter(HttpClient httpClient, String appId, String appToken) {
        super(httpClient);
        this.appId = appId;
        this.appToken = appToken;
      }
    
      @Override
      public Response sendRequest(Request request) {
        if (StringUtils.isNotBlank(appId) && StringUtils.isNotBlank(appToken)) {
          request.addPayload("app-id", appId);
          request.addPayload("app-token", appToken);
        }
        return super.sendRequest(request);
      }
    }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void demoFunction(Transporter transporter) {    
        Reuqest request = new Request();
        //...省略设置request中数据值的代码...
        Response response = transporter.sendRequest(request);
        //...省略其他逻辑...
      }
    }
    
    // 里式替换原则
    Demo demo = new Demo();
    demo.demofunction(new SecurityTransporter(/*省略参数*/););
    

    子类 SecurityTransporter 的设计完全符合里式替换原则,*可以替换父类出现的任何位置,并且原来代码的逻辑行为不变且正确性也没有被破坏

    • 刚刚的代码设计不就是简单利用了面向对象的多态特性吗?

    多态和里式替换原则说的是不是一回事呢?从刚刚的例子和定义描述来看,里式替换原则跟多态看起来确实有点类似

    实际上它们完全是两回事

    1.2 举例2

    我们需要对 SecurityTransporter 类中 sendRequest() 函数稍加改造一下。改造前,如果 appId 或者 appToken 没有设置,我们就不做校验;

    改造后,如果 appId 或者 appToken 没有设置,则直接抛出 NoAuthorizationRuntimeException 未授权异常。

    改造前后的代码对比如下所示:

    
    // 改造前:
    public class SecurityTransporter extends Transporter {
      //...省略其他代码..
      @Override
      public Response sendRequest(Request request) {
        if (StringUtils.isNotBlank(appId) && StringUtils.isNotBlank(appToken)) {
          request.addPayload("app-id", appId);
          request.addPayload("app-token", appToken);
        }
        return super.sendRequest(request);
      }
    }
    
    // 改造后:
    public class SecurityTransporter extends Transporter {
      //...省略其他代码..
      @Override
      public Response sendRequest(Request request) {
        if (StringUtils.isBlank(appId) || StringUtils.isBlank(appToken)) {
          throw new NoAuthorizationRuntimeException(...);
        }
        request.addPayload("app-id", appId);
        request.addPayload("app-token", appToken);
        return super.sendRequest(request);
      }
    }
    

    在改造之后的代码中,如果传递进 demoFunction() 函数的是父类 Transporter 对象,那 demoFunction() 函数并不会有异常抛出,但如果传递给 demoFunction() 函数的是子类 SecurityTransporter 对象,那 demoFunction() 有可能会有异常抛出。

    尽管代码中抛出的是运行时异常(Runtime Exception),我们可以不在代码中显式地捕获处理,但子类替换父类传递进 demoFunction 函数之后,整个程序的逻辑行为有了改变

    虽然改造之后的代码仍然可以通过 Java 的多态语法,动态地用子类 SecurityTransporter 来替换父类 Transporter,也并不会导致程序编译或者运行报错。但是,从设计思路上来讲,SecurityTransporter 的设计是不符合里式替换原则的。

    1.3 总结

    虽然从定义描述和代码实现上来看,多态和里式替换有点类似,但它们关注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 多态是面向对象编程的一大特性,也是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的一种语法。它是一种代码实现的思路。
    • 里式替换是一种设计原则,是用来指导继承关系中子类该如何设计的,子类的设计要保证在替换父类的时候,不改变原有程序的逻辑以及不破坏原有程序的正确性

    2 哪些代码明显违背了 LSP?

    里式替换原则还有另外一个更加能落地、更有指导意义的描述,那就是“Design By Contract”,中文翻译就是“按照协议来设计”

    子类在设计的时候,要遵守父类的行为约定(或者叫协议)。

    父类定义了函数的行为约定,那子类可以改变函数的内部实现逻辑,但不能改变函数原有的行为约定。

    这里的行为约定包括:函数声明要实现的功能;对输入、输出、异常的约定;甚至包括注释中所罗列的任何特殊说明。

    2.1 子类违背父类声明要实现的功能

    父类中提供的 sortOrdersByAmount() 订单排序函数,是按照金额从小到大来给订单排序的,而子类重写这个 sortOrdersByAmount() 订单排序函数之后,是按照创建日期来给订单排序的。
    那子类的设计就违背里式替换原则。

    2.2 子类违背父类对输入、输出、异常的约定

    • 在父类中,某个函数约定:运行出错的时候返回 null;获取数据为空的时候返回空集合(empty collection)。

    • 而子类重载函数之后,实现变了,运行出错返回异常(exception),获取不到数据返回 null。那子类的设计就违背里式替换原则。

    • 在父类中,某个函数约定,输入数据可以是任意整数,但子类实现的时候,只允许输入数据是正整数,负数就抛出,也就是说,子类对输入的数据的校验比父类更加严格,那子类的设计就违背了里式替换原则。

    • 在父类中,某个函数约定,只会抛出 ArgumentNullException 异常,那子类的设计实现中只允许抛出 ArgumentNullException 异常,任何其他异常的抛出,都会导致子类违背里式替换原则。

    2.3 子类违背父类注释中所罗列的任何特殊说明

    父类中定义的 withdraw() 提现函数的注释是这么写的:“用户的提现金额不得超过账户余额……”,
    而子类重写 withdraw() 函数之后,针对 VIP 账号实现了透支提现的功能,也就是提现金额可以大于账户余额,那这个子类的设计也是不符合里式替换原则的。

    • 里式替换这个原则是非常宽松的。一般情况下,我们写的代码都不怎么会违背它。

    参考

    17 | 理论三:里式替换(LSP)跟多态有何区别?哪些代码违背了LSP?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里式替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wzb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