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天,听康震老师讲述了李白的一生,特此更正并补充昨日语。
感慨万分,他的诗才,他的自信,他的乐观,他的天真,他这个可爱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生反反复复的大起大落打不倒他,他仍旧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仍旧不懈地想要去抓或许只有他自己认为的机遇,要报效祖国,为仍处于安史战火中的国家献力。看吧,再苦再难再病困交加,他的诗歌悲着愁着又还是会回到积极,以希望结尾。
简要说说我听来到今日识得的李白(崇道、盛唐精神),出生于安西都护府(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5岁随父母迁至四川江油县定居,祖上胡人,商人,富二代。25岁出川寻求从政之路(已借诗才声名远扬),其恃才放旷、奔放张扬(贺知章称之为“谪仙人”)不屑如凡俗走科举之路,要一鸣惊人!(而且据了解唐要过科举,大都需要名门望族推荐或与考官打好关系,“市民工商”的等级制度下,李可隔了老远,所以呀!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可没少与达官贵族打交道,也是沾了世俗尘灰滴)直到42岁吧借道士元丹丘,再转玉真公主走了个后门推荐给唐玄宗,在长安当了一年多的翰林侍诏(皇帝御用文人),一是非其期望辅弼使天下安宁的政治理想对应的官职(宰相),二是有说当时腐败[em]e401149[/em]佞臣、外戚[em]e401149[/em]谗言=唐玄宗一直没给出机会(但其实唐玄宗虽已57岁但并不糊涂),政治环境太糟糕,他又是个孤傲性子受不了这压抑更不愿同流合污。三是,他的习性、个性。入长安仅是个诗文侍诏未能一跃政坛至上,他那么高傲,苦闷呐!便借诗酒宣泄。玄宗每每召见他,大都不是到酒馆里就是在翰林北院寻到醉醺醺的他,如此这般不严谨,当然冷水泼面后李白依然挥笔而就,诗文才华高啊。只是也没人质疑过他的诗才,那么政治成就呢?优异的政治设想、政治见地呢?少有闻吧。嗯,论成败关键还在内因,打铁还得自身硬不是。林林总总,李白拂袖而去,玄宗还挺仗义给了他一笔钱留个体面(赐金还乡)。
看他诗仙放荡不羁,潇洒孤傲,但其政途坎坷,怀才不遇,志不得展呐~安史之乱后,57岁的李白弃笔投戎参加永王李璘军队当幕僚,却因太子李亨(唐肃宗)计登皇位卷入皇权之争,外还需敌安史军队……李亨重用高适在广陵布局砍下李璘的脑袋,其儿子也被杀,权势分崩瓦解,跟从了两个月的李白也算背负谋逆之罪开始逃亡,(李白是诗人呐,浪漫、乐观、天真对这政治局势也是自认为清晰实则朦胧不清,两军对峙了还不知敌方与李璘向广陵是何用意吧/笑哭)最后入狱(一直太轻狂举世欲杀之)他各方求助,高适不帮也不伤,但也有不少人帮他特别是荣若思,李白写了一篇洗白+陈述自己有才报国的诗借荣口道之,后被放了出来,但在后面的大讨债中被流放夜郎,凄凄惨惨戚戚。后又遇到大赦天下(写下《早发白帝城》),他都59岁了又燃起报国之心,可报国无门呐,,后还身患恶疾,四处投靠于人受他人救助,最后,来到当涂受李阳冰接济,末了托李阳冰将其余下的十分之一的诗歌编成集子并作序——《草堂集》,死于当涂,死之前作了一首《临终歌》。沉默…
所以,小他11岁的他的头号死忠粉杜甫才发出“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悲叹。
(还有很多待考证待深入了解)
自信天真的李白 自信天真的李白 自信天真的李白 自信天真的李白 自信天真的李白 自信天真的李白 自信天真的李白 自信天真的李白 自信天真的李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