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健身独自回家的夜晚,都会习惯性的抬头仰望星空。那镶嵌着灿烂宝石的黑色幕布,总是对我有着不可名状的吸引力。恒星的沉默,是创造和再造的沉默。这样的沉默无法命名,令人肃穆。沉默,是语言的源泉,如五线谱上的休止符,甚至,抑制语言的结果只能是将它反反复复地再现。只有与沉默相通,语言才有意义。
与之相通的正是这本《给仰望者的天文朝圣之旅》,初读此书,并不觉得是一本天文著作,反而像散文,文字从作者的笔尖流淌而出。这也是它最大的特点,文学性。被作者的博学多才深深打动。科学家切特·雷莫在书中探寻科学与信仰的深处,探究天文学中所包含的人类精神性及其意义的奥秘。通过天上繁星的排列以及几千年来人类口口相传的关于它们的故事与神话,正是星空的浩瀚与沉默,以及本书的天文知识、文学造诣,作者带我开启了一个人进入黑暗和寂静中探寻人生意义的朝圣之旅。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文学讲稿》中说:“我们本来就是头部燃着圣火的脊椎动物。人们只是脊柱的延续,是增强了的组织顶端,燃烧着纯净的蓝色火焰,但是贯穿整根蜡烛的是烛芯。”在看到黄道光的那个早上,我感受到整根烛芯燃烧的热量在我身上蔓延。
我曾不止一次地被头顶的星空深深震撼,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一切快乐或不幸,似乎都已经微不足道。因为抬头仰望,如此浩瀚无边、静谧沉默、优雅从容的宇宙,使我察觉到自己如此渺小,微小如一粒尘埃:“那一夜,给了我最初的关于群星的记忆。没有名字的、不可计数的、声势浩大的群星,像一张冰冷的渔网笼罩着松树林,美丽而令人畏惧。”
对于一本天文书籍,谈其文学性,仿佛牛头不对马嘴。但毋容置疑,阅读文字优美的书,能令我们获得不一样的感受。尤其对天文初级爱好者来说非常友好。
此书另一大特点就是知识的广度。作者书写时,并不是直白的给出天文解释,也没有过多在物理或数学的学科范围内给出类比参考,更多地是将天文学与生物学、神话、历史、人类学相结合。
“白色兜兰”、“草地鹨”、“黄缘蛱蝶”等等生物层出不穷,让译者也头疼不已。莎士比亚、梭罗、雪莱、里尔克等人也在书中聚集。该书被誉为科普版的《瓦尔登湖》,是科普和文艺的完美融合,阅读此书,相信能够带领大家更加满怀诗意地仰望星空,重新认识自我。
在黑暗的时光里,视线开始清晰。这是一个悖论:黑就是白,黑暗是美丽之母,光的消亡就是展露。也许,只有在黑暗的时光里,智慧的光芒才能从眼睛里迸发出来,才能指引通向世界的正确方向而不被灼热的阳光所掩盖。也许,只有在黑暗的时光里,眼睛和思维才能彼此转化,才能精巧地合作,激发出视觉的艺术。没有多少人愿意走夜路,没有多少人愿意走进黑暗的森林去感受恐惧所带来的肠胃里的焦灼,也没有多少人愿意生活在漆黑的山洞度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人生除了生死再无大事,工作压力、失恋、生病、分离等等坎坷,真的不足挂齿。胸襟都是委屈撑大的,都会随着时过而境迁。面对生死大事,我也已经一步一步走出来了,其中的艰辛只有亲自品味过的人才能体会。然而,在每一个心死要哭昏过去的夜里,令人意外地,上帝总会带领我看到黑暗中智慧的亮光,启示我未来的方向,回馈了我非凡的礼物——一个人走向远方,寻找自我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