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这世界我无处容身,可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
加缪的《局外人》开头就是: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
真是局外人呐。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不得了的故事总是看似荒谬,却刚好与身边正在发生的某件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妈妈的葬礼上就一定要哭。
不哭=没有人性?
葬礼隔天就跟女友发生关系,有错?
这一切跟指认默尔索是叛离社会杀人犯有什么关系?
组织捐款就一定要捐?
捐少了=抠门,不善良,没有同情心?
难道跟正常行为不一致的行为就是错误的?
评定正常行为的标准是什么?
大部分人都认同的就是正常的?
反之亦然?
那些大部分人是真的认同吗?
还是根本就是为了迎合而装出来的?
默尔索: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
生活是无法改变的,什么样的生活都一样。
亲人去世了,其他人都在放声痛哭,我呆呆的望着远方,但是我不敢不哭,其他人会用道德绑架我,说我不孝子,我担不起这罪名。
在人人说假话的时候说真话,不是反抗,是革命。
即使胜利也要割肉三分,如果失败则死无葬身之地。
知道了存在主义,继续读加缪的《鼠疫》,然后是《堕落》。
从局外人读到鼠疫堕落,默尔索的荒谬之处在于:
以一个局外人的眼光看待世界时,才能看到道德之外的东西。
每次重读《局外人》都会有一不样的感受和体会:
从一开始的同情,到心痛默尔索,直到敬佩羡慕他。
恰如加缪的《西西弗神话》第一句: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自杀。
现在我面对着这个充满了星光与默示的夜,第一次向这个冷漠的世界敞开了我的心扉。
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有爱融洽,觉得自己过去曾经是幸福的,现在依然是幸福的。
默尔索在死亡直逼的苦难面前顿悟:
他回归自我,完成了和这个冷漠世界的圆融统一。
他明白了这个世界虚无的本质。
他意识到自己之前一切的方法,态度都是对的,都是这个世界本来的方式。
在苦难之后,他发现了自己。
三句话总结:
1,道德判你死刑,哲学证你无罪。
2,加缪说:这不是我们的错。
这个虚假粗糙的世界像一台绞肉机,他不能允许任何真实独立的个体和感情的存在,他机械残忍的,日复一日将这些个体绞碎在群体中,成为面目模糊不分彼此的肉泥,最终的结局是我们一起老去死去。
成为那个与狗作伴的孤独老头,那些在养老院里散发腐朽气味的老人,那些在墓地中静静躺卧消失的白骨。
我们一再的呼唤,世界固执的沉默,我们的生命与它无关,我们的痛楚与它无关,最终我们发现,世界真的只是一架荒谬的机器,于是我们渐渐变成放弃世界的局外人。
3,这是一个毫不装腔作势的,愿意为了真实而死的人的故事,一切怀揣着真实的自我,都是这个社会的大敌。
总而言之:世人本无罪,当所有人都认为你有罪时,你便从此有了罪过。
翻译成中文就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简而言之: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概括了局外人的中心思想:从来如此,便对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