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妈妈问我,她儿子4岁多,最近一个月来对《穿靴子的猫》特别着迷,睡前故事就只听这本。天天讲一本书,她早就烦得不行了。
问我有没有办法让儿子换一本书,放过她?
加倍:这个故事都给你讲了十几遍了,儿子,可以换一个吗?估计大多数陪孩子阅读的爸爸妈妈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也不例外。
我女儿去年底就对卡梅拉系列的特别着迷,里面的几本书翻来覆去的让我讲。
讲到后面我都有点害怕了,额滴小祖宗呀!又是这本呀!
最近她又对《朱家故事》特别感兴趣,经常拿来给我念。
我强忍着哈欠念前一句,女儿讲后一句。
大字不识的她几乎能一字不差的说出来,什么时候说“亲爱的”,什么时候说“老太婆”,她都不会弄混淆,有时候真觉得她的记忆力好得过分。
女儿呢,对这种方式很着迷,还经常激动的指着插画里新发现的小猪图案哈哈大笑,特别有成就感。
加倍:这个故事都给你讲了十几遍了,儿子,可以换一个吗?重复≠没有意义,重复阅读是孩子深化学习的过程,至少有三个明显的好处。
1、安全感
孩子享受这种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安全感。
也许这些故事孩子连文字都记得一清二楚,插画也看过无数遍了,但坐在爸爸妈妈身边或膝盖上,手挨手,头靠头,听着有温度的声音,自然而然的感到安心。
特别是晚上,孩子是最脆弱,最需要呵护的时候,如果能伴着爸爸妈妈讲着熟悉的故事入睡,对孩子来说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情。
2、记忆力
由爸爸妈妈重复讲孩子喜欢的故事,他们能够记住的东西,比他们自己看,或者是在幼儿园、早教机构要明显的更多,也就是他的记忆会更好。
3、观察力
一次又一次的重复阅读,孩子对绘本的观察力越来越强,我们甚至发现过绘本中的不合理的地方。
比如卡梅拉系列《我要找到朗朗》,狗熊朗朗在第一次见卡门时,就直接叫出了她的名字,显然不太合理。
看《蚂蚁和西瓜》时,我看前环衬里都是长得一模一样的蚂蚁,女儿却发现了其中一只与众不同——带帽子的蚂蚁。
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阅读中,这本字数寥寥的绘本中超有趣的细节被女儿发现时,就像中了一个大彩蛋一样,越发激发了她的阅读乐趣。
这些结果,说来说去都是在强调一个问题,陪伴才是最好的早期教育。
加倍:这个故事都给你讲了十几遍了,儿子,可以换一个吗?当然,讲故事这种亲子互动也讲究双方舒适,一个故事念上10几遍,对我们家长来说真的挺烦的。
所以除了耐心和爱,还可以试着把故事“玩出花”来。
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复述,或编不同于原故事的情节,也可以找相关资料来延伸阅读,看同名动画片,做手工,画画,玩游戏、录制自己专属的故事音频、视频等等。
我认识的一位爸爸就经常和儿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还经常用毛毯、眼镜之类的当道具做海盗,玩得不亦乐乎。
这样的爸爸哪个孩子不喜欢呢?
这样的讲故事方式就算重复50遍也有新鲜感。
只要爸爸妈妈们耐得烦、霸得蛮,总能找到一款适合自家的模式。
加倍:这个故事都给你讲了十几遍了,儿子,可以换一个吗?借用美国著名童书研究专家伦纳德.s.马库斯的话:
如果孩子一遍又一遍地要求你阅读同一本书,那应该是他在这本书的文字或者图画里,发现了于他而言具有独特个人意义的事物。
满足孩子的需要,一遍遍读给他听,让孩子明白,你懂得他的感受,使孩子成为亲子阅读的引领者。
加倍:这个故事都给你讲了十几遍了,儿子,可以换一个吗?本文由“家庭教育指导师加倍”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
我是加倍,5岁童童的妈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喜欢学习家庭教育的妈妈,喜欢讲故事的妈妈。
欢迎大家加我的微信,共同探讨家庭教育问题。
我是喜马拉雅主播,欢迎收听:童童和妈妈讲故事 。
现在已经录制了230个了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