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真实世界的反映,还是杜撰故事的集合?
——题记《惜福阅历(Sisyphe Calendar)》2020.03.24
这一页日历上问的是电影,但我想说的是真人秀综艺。——真人秀是真实世界的反映,还是杜撰故事的集合?
真人秀比其他的影视节目更真实一些,但众所周知真人秀也是有台本的。所以,从单个真人秀来讨论其真实与杜撰,其实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如果纠集一批真人秀来看,其中对真实世界的反映,还是颇值得咂摸。
芒果台又新出了一个《元气满满的哥哥》,似乎与《乘风破浪的姐姐》相互呼应。根据《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集的旁白,观众可知,这个节目想让大家看到的是30+的女人们,如何突破自己现有的成就继续挑战一个新的领域。那么《元气满满的哥哥》想让人们看到的是什么呢?一批大哥哥们与一批小哥哥们互相追逐、趴在地上打画片,然后玩捉迷藏?这个节目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呢?
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把目光暂时先回到《乘风破浪的姐姐》。抛开节目台本中一而再再而三传达给我们的“30+的女人们如何突破自己”“打造与年轻女孩不一样的女团”这些概念,单看整个节目的流程和最终舞台的呈现,《姐姐》与《创造营》相比,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除了《创造营》里面的姑娘真的都是专业的,除了《创造营》里面要留下来除了实力还要看颜值,而《姐姐》里面淘汰则主要看人气——所谓的成熟女性特色,表现在哪里呢?
而《元气满满的哥哥(第一集)》两组之间进行比拼,更看不出来两组哥哥之间的差别——除了大哥哥们更圆滑,淘汰了还不主动出局以外。
所以,30+的成年人和30-的成年人,差别到底在哪里?《乘风破浪的姐姐》会得到这么多的关注,《元气满满的哥哥》这样的策划会成立,并且会录制,还有这么些有分量的嘉宾愿意参与,这背后,创作团队想要关注的内涵是什么?是不是我们的社会真的存在这样一种“中年危机”,不知道“人到中年”的真正价值应该在哪里?
这一页日历上的书摘是黑泽明《蛤蟆的油》里面的句子:“人不会老老实实地说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常常是夹拖别人才能老老实实地谈自己。因为,在没有比作者的作品能更好地说明作者的了。”事实也的确如此,人们借由自己喜欢的歌表达心声,借由自己喜欢的诗词散文小说,寄托自己的情感,借由喜欢的角色来表达自己的价值观。
所以,那么多的观众中,抛开一开始被自己的偶像吸引而入坑的因素,到后来,舞台上的哪一个角色,是你的心里寄托呢?是不停立flag又不停打破、走到哪都是焦点的宁静,还是元气满满、活力充沛、一丝不苟的蓝盈莹,还是贵妇气派人生赢家的黄圣依?(这几组形容词仅代表个人观点。)你从中,找到了什么价值观?——《乘风破浪的姐姐》广为关注,这背后,是不是有无数想闯一闯,又不敢走出自己舒适圈的小姐姐?
在我看来,《乘风破浪的姐姐》也好《元气满满的哥哥》也好,传达出一种人到中年不服老的态度,或者说是想要无视时光的流逝,倔强地想要停留在18岁的企图。这种心态本没什么不对,但如果,除此之外,找不到自己所在的年龄段应有的责任感和价值感,而一味追赶所谓的年轻人的潮流,这便成了一个问题,成了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价值焦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