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本书的最后一篇《鹤屋学姐的挑战》,完全是一篇推理小说的理论文章。
文章一开始对奎恩小说做出了评价,集中的讨论集中在《国名系列》。其中对于“读者挑战”这个设定,有了很丰富和扩展性的解释。并由此引出更为核心的概念,“后期奎因问题”。
有关这个问题的分析,已经不止在一本小说中出现。尤其是各种日常推理与安乐椅神探的故事中,因为口供/人证占据了至关重要的核心位置,所以如何处理案件的真相,就不是一个静态的问题了。如果在侦探得出了结论之后,又有了更丰富的线索,又该如何是好呢?
二
在理论上最“后期奎因问题”做出了讨论之后,这个故事的后半截,基本上就是如实的展示这个概念在小说创作中的具体表现。
通过鹤屋学姐不断邮递过来的信件,团里的各位针对字里行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貌似严谨的评论。而随着信件的增多,很自然的,之前的议论也随之证伪。而当所有的信件投递完成的时候,实际上构成了“读者挑战“。团员们此时需要在信件上的内容中选择适当的信息,由此做出判断。在这种条件下,对于团员而言,信件上的内容就相当于读者们阅读的推理小说一样,是一个封闭的文本空间。而最初的推理,恰恰是围绕着信件内容作出了推论给出了答案。
不过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句仅仅是再次重复了”后期奎因问题“所指出的局限性,而没有更加暴露这个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对于读者而言,《鹤屋学姐的挑战》这个文本本身是封闭的,但是对于文本中的人物——sos团员们——《鹤屋学姐的挑战》这个文本就是他们生活的世界,是拥有了最大的开放性。所以,在接下来的推论中,他们对于线索的寻找就从封闭的鹤屋学姐的来信,扩展到他们所处的日常生活中,而由此发现了新的可能,做出了新的解答。
实际上到了这一步,已经完全可以暴露出“后期奎因问题”的问题了。就是在于“文本封闭性”,而因此凶手的人选只是选择题而不是一道填空题。
三
不过仅仅是这样的给出多重解答,似乎与凉宫春日距离非常遥远。并没有显示出团长本身的存在感。而最后的解答,由凉宫春日作出的时候,让整个谜题又有了新的可能性。
古泉就认为,谜题本身是封闭的,但是由于凉宫春日的特殊存在,她的意志可以随时对于已经完结的谜题重新修改答案。也就是说,只要凉宫春日给出了答案,所有的线索也都会为之改变——只要团长开枪,就永远会有人帮她画靶。因此当团长自己希望成功名侦探的时候,她永远会是名侦探,永远可以推翻那些早已经预定好的谜底。而这就像是连载作家与读者的比较,无论读者给出的答案是否正确,连载作家都会有最终的抉择权。
四
凉宫春日系列里面已经出现过《孤岛症候群》《雪山症候群》《寻猫记》等带有推理色彩的故事。但是那些故事的框架,还是中规中矩的推理作品套路,最多是有很多对于套路的吐槽。但是现在这篇《鹤屋学姐的挑战》,却是从理论上更加严肃反思了推理小说在类型上的局限,更是值得重视的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