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我想聊聊《明室》带给我的惊奇点

我想聊聊《明室》带给我的惊奇点

作者: JINQIAN007 | 来源:发表于2018-06-16 17:36 被阅读23次


1、“一种孤独……”

翻开这本书读了第一段后就确认:这本书挺适合摄影爱好者读的。书一开始,罗兰·巴特讲了一个小故事。他说有一天,他偶然看到拿破仑最小的弟弟热罗姆的一张照片,当时非常震惊。因为他看到了一双曾经看到过拿破仑皇帝的眼睛!可当他把这份震惊与人分享的时候,没人可以理解。孤独。他说,大千世界就是靠这样一些个人的点滴孤独构成的。读完这段后,对照自己以往的经历。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曾经有很多次在聚会上,明明满怀激动的心情,想要与朋友分享照片中很棒的那些点,可不知不觉却制造了尴尬的气氛。当时,我会失落,孤独。所以,当我读到这样的开头时,无比开心,“终于有人懂我了”。我知道接下来,作者很想,也一定会告诉我更多他独特的感受的。果然,我猜对了。

2、“一种感动……”

我认为这本书适合摄影爱好者读,因为罗兰·巴特并不是摄影师,他关于摄影的经验只有被看的经验和看人的经验。但他又绝非一般的作者,作为符号学与结构主义大师,从摄影文化的角度,他对摄影有独到的洞察。看他的书常常有一种感受便是,“对,就是这样,写得太对了!”他把自己当作摄影的中介,“感情”是这本书阐述摄影的出发点。“作为一个观看者和被拍者,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我又是如何理解这些感受的?”这份感动,就是我理解的,本书阐述摄影理论的出发点。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写了罗兰·巴特对摄影理论的理解,下篇主要从他对一张母亲的老照片沉思开始论起(当时他最爱的母亲刚去世),从观者的角度阐述了对摄影作为传播媒介的理解以及他对母亲思念的哀悼。在看书的时候,时常能感受到与作者对某一观点情感上的契合。这愈发让我觉得,他真是一个真诚的,感情细腻的人呐。这也是一本非常有诚意的摄影理论书。但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光有情感上的契合还不够,干货的部分自然也不能少。书中的二元论(STUDIUM和PUNCTUM),对我欣赏摄影作品以及拍摄时构图的理解,都有一些开悟的作用。

3、“被针扎了一下……”

你有没有过这种说不清的感受:博物馆里展示着一排的摄影作品,你挨个走过,驻足观看。有些照片你觉得很普通,心想“这……不是很普通吗?到底有什么好?”另有一些照片,一下子就抓住了你,你好像一下子掉进了一个洞里,脑子里一片混沌,又好像有一点光,努力思索着一些词来形容这份感受。心里呢?正有什么东西膨胀了起来,大到好像快要堵死你的喉咙发出一点点声音。“哇!怎么拍得这么好!”到最后心里会发出这样由衷的赞叹。但也有的时候,你什么都不想说。只是突然涌现出了复杂的情绪,好想哭,你问自己“是被感动了吗?为什么要哭呀”很久了,一直以来,我都不知道该如何描述这份感受?也一直弄不明白,在旅行中到底该拍些什么?那种简单记录旅行的照片,又有什么意义?一张老照片,或者一张遥远国度当地人的生活照,为什么能使我感动?原来,这就是“PUNCTUM”啊。脑子中一个显示OFF的开关一下子变成了ON的状态。

4、“照片中的刺点”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照片中的“二元性”(同时显现了两种毫无关联的要素,这两种要素不属于同一个世界,是不同质的。比如下图中的“大兵和修女”)。这就好像我们在读故事时的冲突,正是story-telling 的关键。

作者又为构图中存在的这两种要素定了名:“STUDIUM”和“PUNCTUM”,来自拉丁文。

作者认为,

·STUDIUM:属于“to like”,所调动起来的是“半个欲望”,“半个愿望”,这和我们对一些我们觉得“好”的人、景色、衣服、书籍所产生的模模糊糊、“光滑的”、无须承担责任的兴趣,是一路货色。

·STUDIUM:是一种广延性,具有画面的外延,传达一种信息。

一般的感兴趣,感动。不过,这种感动是通过道德和政治的理性中介起作用的。这些照片让我感觉到的,属于“中间”情感,不好不坏,属于那种差不多是严格地教育出来的情感。

而PUNCTUM,才是真正刺激我们的东西,是观者将其定义为一张有价值的照片的东西。

·PUNCTUM:是这个要素从照片上出来,像一枝箭似地把我射穿了。有敏感的点,这些印记,这些创伤,是一些点被针扎了一下的感觉

照片上的“PUNCTUM”是一种偶然的东西,正是这种偶然的东西刺痛了我,也伤害了我,使我痛苦。

照片中的这种“刺点”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抓住的。它常常是个“细节”,是一件东西的局部。

比如“一口坏牙”。威廉·克莱因拍摄过(1954)纽约意大利人居住区的一群孩子;照片感人,有意思,可作者所看到的,却是一个小男孩的坏牙齿,“我的眼睛就离不开那一口坏牙”。

“PUNCTUM”给了我们一种新的观察角度。带着这种视角,当你再回去看一些照片时,比如森山大道的(刚好手边有一份)。相信我,你一定能看到更多的,以前你不曾注意的“点”。这就是我认为,这本书给予我最有价值的部分。

5、“脑中潜伏着的……”

一张照片在不同人眼中的PUNCTUM可能不尽相同。这就涉及到了一个问题:引起PUNCTUM的机制是什么?在作者看来,他为什么觉得某个元素是他的 PUNCTUM ?作者举了下图这个例子。刚开始他认为这张照片真正吸引他的是那“一双带袢儿的皮鞋”。可后来才发现,不是的。这张照片久久在他脑中萦绕的,是照片的她脖子上戴的那串项链。因为,他曾经见过父亲的妹妹也有过一条一模一样的项链。而父亲的这个妹妹终身未嫁,作为老姑娘,一直和她母亲生活在一起。“一想到她在外省的悲惨生活,我心里就总是难受”。作者认为,“PUNCTUM”总能与某种潜伏的东西相适应。照片里的某个元素激发、唤醒潜意识里某个对应的点,从而引出了一段故事……突然有一种美好的感觉。

6、“最喜欢的一段话……”

面对着咖啡馆里那些喝着咖啡的人,有个人对我说——他说得很对:“您看,这些人多么没有生气啊!现在,照片都比人有活力。”我们这个世界的一个特点 ,可能就是这种颠倒:我们按照一种被普及了想象出来的事物生活。­

爱摄影,就去读读它。

相关文章

  • 我想聊聊《明室》带给我的惊奇点

    1、“一种孤独……” 翻开这本书读了第一段后就确认:这本书挺适合摄影爱好者读的。书一开始,罗兰·巴特讲了一个小故事...

  • 爱你废话连篇

    我想 你 跟我聊聊生活 跟我聊聊午餐里的小辣椒 跟我聊聊出门时忘记带的钥匙和包 跟我聊聊没有结局的电视剧 跟我聊聊...

  • 戒掉这个最大恶习

    今天,想聊聊关于抱怨这个话题,为什么呢?因为今天看了好多关于这个话题的文章,毫不夸张的说,我是被这些文章惊到甚至惊...

  • 聊聊

    我想和你聊聊 不知道说些什么 但就是想和你聊聊 可能是想聊聊我的过去 你的现在 或是想聊聊 没有我你过的好不好 又...

  • 我的,奇点

    有这样一个不大不小的地方,有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有这样一个聚集着梦想的地方。 早上,太阳还未升起,同学们便陆陆...

  • 我想聊聊我的焦虑

    我想聊聊我的焦虑,让我们一起面对焦虑。 一个月前终于有了自己的小家,开始和对象一起集中学习了一段时间,他要考公...

  • 我想聊聊我妈

    1. 我妈年轻的时候很美,很多人追,最后还是选择了我爸,我爸不是最帅的那个,也不是最有钱的那个。 我问妈为什么选择...

  • 我想和你聊聊

    要说什么时候开始发现时间比任何时候都过得快了很多的话,大概是在大三的时候吧,不过要说意识到这件事的时候却是大四了。...

  • 我想聊聊她

    我想聊一个人,以及一碗面。 人是我奶奶,面是一袋普通的方便面。 那年我刚从南京回到家,在南京过了两年不甚快乐的生活...

  • 我想聊聊陈俊生

    随着《我的前半生》的热播,朋友圈按耐不住了,有的人迷恋贺函,有的人膜拜唐晶,有人说罗子君是女性的模范,有人说想闯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想聊聊《明室》带给我的惊奇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xmb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