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就喜欢宅在家,清洁屋子,整理衣物。或静静地享受阅读的美好,累了就听音乐,饿了就做美食。在繁华的世界中,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灵魂之旅!
今天,阅读贾平凹的《古爐》。写的是文革时期的一段历史,根据作者少年时代的亲身经历而创作的小说,但又不是回忆录或自传,有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深邃而凝重,是一本有嚼劲的好书。
欣赏它,必须聚精会神,必须慢慢品读,跟着文字去旅行,自己仿佛跟着作者走进了一个古老的村落,那儿是制造陶瓷的,炉子的,村民的名字也都稀奇古怪的,比如:狗尿苔,霸槽,蚕婆,田芽,马勺,杏开,守灯,跟后……
陕西“古炉”村,是一个偏远、封闭、保持着传统风韵的村落。但在文革中,村民们陷入了一场政治运动中,命运不由人。
刚看到前面几章,出现了方言,电视剧中也常听过,将父亲称为“大”(dá),与之相对的是称呼小辈为碎(骨+泉,sóng),我查阅百度竟然没有这样一个字体,即左边一个骨右边一个泉的字体。释义:①精液的俗称。②讥笑人软弱无能。 本文应该取与“大”相对的精液的称呼。
以前只是在电视剧中看到称呼父亲为“大”,不知什么缘由,如今大概有所了解。称呼“大”应该是一种尊称,骂人的土话可以愤愤地来一句,你还是碎(骨+泉,sóng)呢!即还未成人型的精子呢!这称谓也够毒辣的了。方言总是令人值得玩味,言简意丰,效果非凡呀。
其实不止是陕西这样称呼,山西、河南、安徽、山东、河北等很多地方也有这个现象。
古人认为这个“大”字本义是由“一”和“人”组成,故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参通天、地、人三道者为王,“大象人形”是指除王者以外天地间最大的主体是“人”,理应获得尊重。
所以,周王朝在建立伊始,意识到巩固周室的政治地位和对诸侯的管理,不能仅停留在行政手段,需要从意识形态领域进行全面改革。因此便以《周礼》形式对人们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对整个社会进行了深入规范,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人伦纲常的尊卑有序,这一影响直到今天自然有迹可循。
这个周末独独没有喝酒,没有品茶,略微遗憾!下周见啰,我的美酒,我的香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