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李氏金针传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话非遗

李氏金针传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话非遗

作者: 大侠上官云飞 | 来源:发表于2020-06-15 12:05 被阅读0次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6月13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文化和旅游部集中开展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今年遗产日非遗活动主题为“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重点围绕传统体育、传统医药和餐饮非遗项目,开展非遗宣传传播等活动。

    九塞雁门第一关,代县无处不文章。坐落在山西代县的雁门关,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1923年(民国12年)六月,代县亨利石印局印刷并发行了针灸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针灸传真》,该书由山西陆军骑兵第二团团长孙祥麟与部下王秉礼、三晋名医赵熙一道切磋针术、互加参证、风雨秉笔共同完成。

    李少亭

    1915年山西大学预科读完,25岁的李钦熙(李少亭原名,1889-1973年)身患疾病,不能继续学业,就医于代县城内孙祥麟处,被针而愈后深感金针奇妙,针术邃密,遂于1915年至1919年潜心四年跟师孙祥麟,得孙翁口传心授之真经。青年李钦熙多才多艺、讲吐风趣、夙所究心,加之受过高等教育,以悟性和热爱使“针纯金质、其软如绵、其细如发、其效如神”的岐黄针术得以传承。三十而立,少亭出师,意气风发即往太原行医,因长于金针手法,取穴少而精,手到病亦除,声誉鹊起,人称金针李少亭。代县老乡、时为晋绥军炮兵营长周玳(1887-1972年,后为晋绥军炮兵司令),与少亭在太原代县会馆一见如故,且悉其针术师承孙祥麟,针法之妙有口皆碑,故屡邀其为家人、友人施针。在晋、绥行医年间,李少亭跟随周玳军队,周先后以军械长、军械官、副官等名义,为李少亭支军械处的待遇,实为虚职,主要是为士兵和周玳的家人看病应诊。

    自传

    “鸳鸯绣出凭君看,莫把金针度与人”,若将针灸视为枕中秘,不肯授人,必令针术几绝。祥麟在《针灸传真》为序:“医者活人术也,活一人,不如活众人;活众人,不如活天下之人。我一人活人,又不如使天下后世医者,皆能活人。秉彝自学得针灸以来,即抱此活人之念,不敢秘其术而私其所得。故前后传授针诀,不下十人之多。”不秘其术、献诸社会、传之后世,是神针孙祥麟撰写《针灸传真》的初衷和婆心。解甲归田后,孙祥麟从山西到河北,从天津到北京,为众多军政要员和庶民百姓施医,享有“神针孙”的盛名。民国时期,针灸医师主考官就是孙祥麟。“七七事变”后,日军铁蹄踏进京津,国人过卡要脱帽鞠躬,搜身盘查,孙祥麟乘车过前门,为避哨卡掉头绕行。他说,中国人为什么要向倭寇低三下四!回故乡探亲,对老幼他咸以礼相待,步行进村,遇村民便脱帽抬手致意。2015年,“孙氏岐黄针法”入选第三批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结束晋、绥十余年的兵营行医生涯,抗战时期,48岁的李少亭仍随周玳到洛川兵营,为驻地民众、军营士官、周玳家人看病。几十年的行医中,他金针绕指不离、针术炉火纯青,广传针术乐于授徒,闲暇时仍手捧孙祥麟所传《针灸传真》一部,百读不厌。国医当溯本,针灸贵传真。李少亭知《针灸传真》所言,承《针灸传真》之真,行《针灸传真》之技;本内经之理想,参针灸之秘奥;举认病辨穴诸法,进针前之按摩,进针后之手法,一切迎随补泻深谙“神针孙”之道,在晋、绥、陕一带,处方最少、针灸最多、技术高超、并未挂牌,却声名远扬。

    49岁李少亭到西安行医,仍以扎针为主。解放后才结束了东食西宿的颠沛流离,妻女团聚,始得温暖安定。1951年西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给他颁发服务优良、热忱可嘉证书,后经同道王新午介绍,他加入了西安南四府街民康中医联合诊所执医。1955年经西安市卫生局中医科介绍和王新午力荐,金针李少亭在西安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工作,1959年他在中医杂志发表“针灸治疗半身不遂20例疗效观察”一文。

    60年代,年过古稀李少亭年老体衰,但仍上临床为病人服务,由衷感激党和政府给他的优厚待遇,1973年金针李少亭病故,享年84岁。 “金针细与发丝同,应手回春一瞥中。抛却武功谈技术,精能不让狄梁公。”李氏金针技艺,以纯金针具为施针工具,其针刺补泻手法、临证注重脾胃以及定时取穴法为独特针灸技艺。李氏金针术行针,深究补泻手法,以“运用金针,双手并用,针不离手,手不离针,测知正邪,掌握迎随,施以补泻”为行针之式;治法侧重脾胃,意在后天,以“见肝之病,先实脾,实脾先调胃,调胃足三里”为辨证论治思想;取穴法为依据脏腑与经络的不同,分别采用子午流注及灵龟八法。李氏金针技艺传承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先祖李少亭为西安市中医医院针灸科的创始人之一,其针灸传人多工作于此(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区浓厚的传统医药交流氛围有利于促进李氏金针技艺的传承发展。独特施针技艺对于治疗半身不遂、疼痛、口眼歪斜等病症具有显著的疗效,后代均以针灸诊疗为业,计划开展规模性带徒活动,不断地挖掘保护此项技艺,以造福社会。

    李氏金针技艺自先祖李少亭(1889—1974)行医起,共计传承四代。先祖李少亭,山西代县人,18岁拜晋北名医孙祥麟先生(长于针灸,著有《针灸传真》)为师,尽得其针刺手法之真传,后即以金针行医于秦晋,救人无数,被誉为“金针李”。后于1954年调西安市中医医院任针灸科主治医师、针灸科主任,中医院研究室副主任,影响颇大。

    二代传人李普世,为李少亭之子,幼年随父跟师学习,颇得真传,返回山西老家行医;三代传人李慧卿、胡碧莲为夫妇,共同钻研金针术,发扬光大;四代传人李济自幼耳濡目染,以学习家传技艺为主,临床不断精进李氏金针术。

    李氏金针技艺,以纯金针具为施针工具,其针刺补泻手法、临证注重脾胃以及定时取穴法为独特针灸技艺。李氏金针术行针,深究补泻手法,以“运用金针,双手并用,针不离手,手不离针,测知正邪,掌握迎随,施以补泻”为行针之式;治法侧重脾胃,意在后天,以“见肝之病,先实脾,实脾先调胃,调胃足三里”为辨证论治思想;取穴法为依据脏腑与经络的不同,分别采用子午流注及灵龟八法。

    李氏金针技艺传承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先祖李少亭为西安市中医医院针灸科的创始人之一,其针灸传人多工作于此(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区浓厚的传统医药交流氛围有利于促进李氏金针技艺的传承发展。独特施针技艺对于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半身不遂等病症具有显著的疗效,后代均以针灸诊疗为业,计划开展规模性带徒活动,不断地挖掘保护此项技艺,以造福社会。

    李氏金针技艺传承至今已延续了一百余年,后人在继承与发扬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李氏金针术施针技艺及诊疗思想,成就斐然。其主要体现在针刺补泻手法、临证注重脾胃以及定时取穴法三方面,治疗病种不断扩大,对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等科多种病证有较好或很好的疗效。

    一、针刺补泻手法方面:

    李氏金针术行针,深究补泻手法,以“运用金针,双手并用,针不离手,手不离针,测知正邪,掌握迎随,施以补泻”为行针之式。每对病人先行辨证之后,选定穴位,拇指甲切按之,避开血络,左手食指、中指挟持针体,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进针。气已至要,明辨正邪。如邪气,要迎气捻转,行六六数(即左手指按其穴边三十六次,为泻一数。泻二泻三,视疾而定)。或用紧提慢按法,从地部提至人部天部,使邪气自内达外,此即所谓从营置气。也可用白虎摇头法,挟其针,摇转针头,振动六次,欲气前行按之在后,欲气后行按之在前。如刺癓瘕,不论男女老幼,必先问苦切脉,别块物之部位、大小,系属何经,聚散情况,冲逆方向,首尾何在,因于七情,亦或六淫,以及虚实寒热,胸有成竹,然后循经取穴,按法施治。

    二、临证注重脾胃方面:

    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平人之常禀气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先祖李少亭认为,“人若患病,只要能食,大病会减轻,小病可抵抗而退。如果脾胃失调,运化失常,脏腑经脉失去濡养,病必由轻而重。”李氏金针技艺故有“见肝之病,先实脾,实脾先调胃,调胃足三里。”临床针刺足三里,男女不同,针刺各异;男以气(左)为主,故先针右侧(客);女以血(右)为主,故先针左侧(客),先客而后主也。

    三、定时取穴法方面:

    子午流注食一种定时取穴法,是根据人体气血流注盛衰,时穴开阖

    将五腧穴按天干、地支排列,用来按时取穴(开穴气血旺盛之时),治疗脏腑疾病的。灵龟八法亦为定时取穴法,是将奇经八脉,配属九宫八卦,并按其交会变化,相互配用。故李氏金针法,脏病取原,腑病取合,经络病取原别交会;脏腑病用子午流注,经络病用灵龟八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氏金针传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话非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xpc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