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常与人辩论,上次辩论后写了《从金钏儿之死浅析钗黛名声区别》,这次又为了藕官烧纸对黛玉的影响一事和人辩论了起来,于是来讨论下藕官烧纸。原著五十八回,因太妃之薨,国孝期间不能养戏子,遂将小戏子分到各房。大约一个月后,时值清明,藕官为恋人药官烧纸被婆子抓住,正在婆子要拉她去见太太们的时候,怜香惜玉小能手宝玉挺身而出,拦住了万恶的婆子,将此事推到了黛玉头上,可怜我林妹妹又一次背了黑锅,还是没地儿可以伸冤的那种,和金钏儿事件差相仿佛。
首先藕官烧纸这件事本身对黛玉的影响是很小的。烧纸的时候,藕官仅仅来到黛玉身边一个月左右,她烧纸被发现,固然能说黛玉管束不严,但时间太短,终是小事,便有过错也不大。但是黛玉让藕官烧纸就不一样了,黛玉父母双亡,寄人篱下,这些事情本应贾府当家人安排。原著六十八回提到【或者是姑爹姑妈的忌辰,但我记得每年到此日期老太太都吩咐另外整理肴馔送去与林妹妹私祭,此时已过。】如今正值清明时候,黛玉安排人在元妃省亲的大观园里烧纸,贾母王夫人乃至凤姐会不会认为黛玉对他们不满,甚至是心怀怨恨呢?会不会认为黛玉不敬畏皇权呢?
其次是烧纸钱和“敬惜字纸”的区别。古代烧字纸代表着古人敬重文化的思想,是惜福积福的象征,但是都有专门的时间,专门的地方,比如惜字楼、字库塔、文峰塔、圣迹亭、敬字亭、文风塔、焚字炉、焚字库等等。大家闺秀的笔墨不能流落出去,自己烧也是可以的。但要特别注意的是此时正是清明,原著描述:【只见藕官满面泪痕,蹲在那里,手里还拿着火,守着些纸钱灰作悲】,藕官这样作态,宝玉说她烧的字纸,谁信啊!
其三是宝玉的处事方法不恰当。
【宝玉忙道:“他并没烧纸钱,原是林妹妹叫他来烧那烂字纸的。你没看真,反错告了他。”】
【你只管拿了那个回去。实告诉你:我昨夜作了一个梦,梦见杏花神和我要一挂白纸钱,不可叫本房人烧,要一个生人替我烧了,我的病就好的快。所以我请了这白钱,巴巴儿的和林姑娘烦了他来,替我烧了祝赞。原不许一个人知道的,所以我今日才能起来,偏你看见了。我这会子又不好了,都是你冲了!你还要告他去。藕官,只管去,见了他们你就照依我这话说。等老太太回来,我就说他故意来冲神只,保佑我早死。”】
【婆子道:“我已经回了,叫我来带他,我怎好不回去的。也罢,就说我已经叫到了他,林姑娘叫了去了。”宝玉想一想,方点头应允。那婆子只得去了。 】
宝玉一开始是把事情推在黛玉身上的,看婆子不肯(可见黛玉在贾府中地位)才改口说在自己的主意,并且事情的最后仍然推到了黛玉头上。假如贾母、王夫人知道此事,只会认为是黛玉在烧纸,不然怎么婆子回了这件事情,黛玉就把藕官喊走了。从头到尾,贾母、王夫人都不会知道是宝玉插手了这件事,她们对黛玉的印象只会更加恶劣,甚至会有黛玉是养不熟的白眼狼之类感觉。宝玉是贾府最受宠爱的少爷,他出面婆子都不肯放过这件事,可见对乱烧纸钱一事忌讳很深。宝玉为了给藕官作保,三番两次强迫婆子,甚至屡次推出黛玉当挡箭牌,可以说完全没有顾忌到黛玉寄人篱下的处境,无疑是非常不恰当,甚至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最后是藕官骄傲的态度。【藕官正没了主意,见了宝玉,也正添了畏惧,忽听他反掩饰,心内转忧成喜,也便硬著口说道:“你很看真是纸钱了么?我烧的是林姑娘写坏了的字纸!”那婆子听如此,亦发狠起来,便弯腰向纸灰中拣那不曾化尽的遗纸,拣了两点在手内,说道:“你还嘴硬,有据有证在这里。我只和你厅上讲去!”】【藕官听了益发得了主意,反倒拉着婆子要走】
藕官这样的态度,像是要息事宁人的么?可想而知,以后藕官更不会服从婆子的管束,婆子对藕官更加厌恶,她不敢怨恨宝玉,便只有将矛头指向藕官和黛玉,在背后乱嚼舌根也罢,找到机会上她们上眼药也好,终究是会有爆发的一天。藕官咎由自取,黛玉何其无辜。
综上:我认为宝玉插手管这件事,表面上平息了纷争,实际上抹黑了黛玉,让黛玉在贾府主事人心中的地位更加下降,在下人心目中地位更加摇摇欲坠。同时也纵容了藕官等小戏子,使她们更加恃宠而骄,最后被所有人落井下石。而事情的后续发展果然不谬,不久芳官、藕官等小戏子就因为触怒婆子和管事们,被上了眼药逐出贾府,沦落到出家为尼(甚至尼姑庵都不清净,那净虚的徒弟智能儿就是前例)的地步。芳官藕官可以逐出,不能逐出的黛玉呢?我想,黛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日子有多少是宝玉带来的呢?就像藕官烧纸、滴翠亭、金钏儿之死一样,莫名其妙背负了不属于自己的罪名,而这些本来与黛玉没有任何关系啊!回到藕官烧纸的事情上来,如果宝玉不插手,藕官被太太们按规矩处罚,于黛玉丝毫无损,于其他的小戏子更是个警告,或许就安分守己而不至于被逐出了。宝玉不通世情,胡乱插手,使得事情进一步恶化,其人之多情滥情而又无情可见一斑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