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罗辑思维|2018时间的朋友|05我的时间够用吗?

罗辑思维|2018时间的朋友|05我的时间够用吗?

作者: 燕飞宇 | 来源:发表于2019-01-21 23:30 被阅读32次

我反复强调,今天我们的核心任务就是希望你记住这句话:决定我们这一代人个体命运的,不是什么大而化之的大趋势,而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主动去感知和发现的小趋势

刚才我们已经问了我们自己两个问题,“你能知道真相吗”、“你能感知非共识吗”,那接下来,我要发出一个更扎心的疑问:我的时间够用吗?说到时间这个问题啊,我们这一代人的感受就是,哦哟,碎片化了。那碎的,真叫稀碎,时间被分割地像肉末似的,空间也是这样,以至于有人用一个词叫“时空内爆”来解释我们这个时代。确实啊,小说变成了段子把,专辑变成了单曲吧,大片变成了短视频吧,站台上的生情的拥离变成了微信里边的常联系。我们这一代人连离别这种感情都丢掉了,跟谁在微信里都可以随时对话的啊。我们就拿拍照片这件事情来说,原来我们小时候拍照片,你从拍下来到把它给洗出来,怎么也得5天把;然后到了数码相机时代,从你拍个照片到导到电脑里看,怎么也得5分钟吧;然后手机时代拍一张照片你总得转过去看地怎么样5秒把,我们赞助商植入又来了,特别好,不是好东西,真,不是好东西真不会赞助我们的,这是VIVO的nax双面屏手机。你想人家工程师为什么有这个创意啊,他们就是想帮我们节省时间啊,你找人帮你拍照片,女孩都有这样的感受,让别人给自己拍照片拍得一塌糊涂,现在有了双面屏手机,你在对面就能看到那个取景啊,你得到一张好照片变成了0秒。这个世界就在滚滚向前迭代。

著名的出版人,也是我个人特别尊重的一位老师,方希老师。他今年告诉我一个词,叫“摸机率”,什么词呢?不要想歪了,摸机率是衡量一次会议质量的重要标准。一个小时的会议,你会摸几次手机呢?过去我们夸一个会议开得好,我们是说全程无尿点,将来我们夸一个会议开得好,请注意大家记住这个词,叫“全程不摸机”。这个时代我们都在感慨,从岁月静好变成了岁月惊惶,扑面而来的信息,我们受不了,砸到了我们接不住。所以很多人创造了一个词叫“信息过载”,太多了,受不了了,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哈,我们这一代人,好像这个世界正在变得快速、浅薄、嘈杂、凌乱。但这个问题啊,不能深想,一深想你就会发现根本立不住。为什么?因为我们不说别人,我们就说中国人,中国历史上第一说信息过载的人是谁,是这一位,是庄子。原文不是这样啊,原文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就是说,知识多,人生短,跟着学,就会挂呀。信息过载,那哪是我们这代人遇到的问题,庄子那个时代连纸都没有,能有几本书,他都觉得学不过来,所以什么信息过载,信息时间碎片化,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习惯了就好了。

万维钢老师有一个判断:什么叫信息过载,就是你对这不熟。你到陌生的地方,你就觉得眼花缭乱。一个从来没逛过的商场你就觉得看不过来,这跟当年刘姥姥进大观园是一模一样的,没有什么稀奇。如果在你熟悉的地方,有什么信息过载啊,有什么信息负担过重啊。在座的各位,你们都有自己熟悉的行业,我们不妨扪心自问,过去一年,2018年一整年,在你的行业里出现的,你觉得,哎呦写得真好,真有洞察的文章,你觉得有几篇啊,那个数字绝对不会多到你看不过来的程度。有什么“信息过载”可言呢?所以很多人夸大了时间问题在我们这一代人在生命中真实的分量。所以,关于时间,什么时间不够用,这不是一个问题,也不是我们今天这一部分想说的问题。时间对我们这一代人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但它不是不够用,而是太长了,长到了我们没有为它做好准备,这才是大问题。此话怎讲?2018年有一位生命科学家,浙江大学的教授王立铭,他告诉了我这么几个事实,2018年,九价HPV疫苗在国内上市,这意味着宫颈癌这种癌症,可以通过疫苗来预防;2018年进口抗癌药物的关税减到了0,意味着中国人以后买抗癌药更便宜;2018年两位科学家因为在免疫疗法方面的贡献,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奖,它就是治疗癌症的;从2011年起,每年至少有10种癌症新药上市,现在医生在临床已经可以应用150种癌症药物。所有这些信息堆在一起,它在说明什么?说明癌症这个人类寿命最凶残的杀手正在渐渐地慢性病化。我不是说它已经是慢性病而是在慢性病化。

我们再稍稍地拉开一点视野,你会发现过去的几百年里,人类寿命最大的杀手,也就是战争、饥荒、瘟疫,甚至是癌症这么凶恶的对手,一个接一个,逐渐地,渐渐地,不可逃避地落入了人类的掌控。王立铭老师告诉我这个信息,在我们这些做事的人听来,它可就不仅是医疗信息了,我们在看人类其他方面的进展。比如说食品工业,比如说营养,比如说公共卫生等,所有这些事加在一起,结论就来了,听起来匪夷所思,就是我们这一代人(还甭管您岁数多大),我们这一代人有极大的概率活过100岁。这不是我一个人在这说,这是医学界的共识。具体的论证我就不多举了,有一本书叫《百岁人生》,得到里面既有电子书,也有听书版,推荐你去了解一下。

所以回到刚开始我们问的那个问题,我们这一代人面对时间问题吗?面对啊,面对什么问题,太长了。这么充分的时间,其实我们这一代人为它做好了准备吗?没有啊。比如说我自己。四年前,我准备做跨年演讲的时候,我想了又想,把那个牙咬了又咬,做了个决定我要干20年,也就是说2035年的1月1号早晨凌晨零点30分左右,我从这个台上下去的时候,我的跨年演讲就结束了。但那一年我多大呢?我61。那为什么61我就觉得自己可以去安度晚年了呢,因为这一个标准是按照人类原来的预期寿命定下来的,我改退休了,我觉得我可能讲不动了,我们的同事把最后一年的招商都已经做了,那是一把轮椅。可是如果我的寿命可能活过100岁,甚至乐观情况下会抵达逼近120岁?61岁你就让我不干活?我怎么可能甘心呢?按照那个尺度,我刚人到中年啊,我应该说,来呀,干活或快活呀,反正有大把时光。所以,你说这是我们在百岁人生的这个框架下,面对的一个极大挑战。我们做事的人,是不肯把那么长的时间用来虚度的。可是我还能干啥呢?我退休了呀,跨年演讲我说好了20年已经结束了呀,这是我们面对的第一个挑战,老了我们能干啥?

第二个挑战又来了,我和我的孩子怎么相处呢?活得长,影响的可不只是我们自己。你想过没有,我们和我们孩子之间的关系会从此变得不一样。我们来看这一对母子,母亲今年92,儿子今年70。等母亲按照现代医疗的预期活到120,他98。那你说从年龄上来看,他们是不是一代人啊,但是他们真实的社会关系,他们不是一代人,你说他们之间怎么相处呢,他们怎么传承呢?按照过去的习惯,老一代人总想把自己这一生最好的东西,财富、宝贝,经验要传下去。你可千万别小看这个东西,代际传承,那是我们人类文明的最最基本的纽带。但是,如果人类的寿命长到了一百岁甚至更多,这个纽带会松的呀了,有些东西就传不下去呀。你家的老奶奶,陪嫁的时候一家的红木家具,你觉得孙媳妇会要吗?孙媳妇说,要不折现?

这件事情在日本已经发生了。很多家庭很多年前买的那个几十万一套的、英国的、名贵瓷器,为什么买呀,想着这玩意能传世,能传家呀。现在几十万套这样的名贵瓷器,堆在二手店里没人要啊。连宝贝都传不下去,因为两代人在挂念、在审美在价值判断,各个方面它不一样啊。那你说连宝贝都传不下去,剩下什么经验呀,观念呀,它传下去是不是有困难呀?所以说我们两代人就像朋友那样相处,这好像还是一件挺光荣的事情。但是到了我们老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和孩子像朋友那样相处,事实上我们就没法相处。这是我们这一代人非常大的挑战。都活100、120,谁教育谁呀?所以有一句话,“每个人对未来都有一些计划,”泰森说,“你会有自己的一个计划,直到被一拳打到脸上,您的计划全会变。”

我们接着说第三个挑战:婚姻这事会重新定位。你就想吧,你要跟人活那么长,跟人过那么长,你那个结婚证你扯不扯的下去?这事你可得想仔细了。我们中国两代人,经常会为“你结不结婚”有争论。你还真以为争论的本质是“要不要结婚”呐, 是婚姻这件事在我们生命中的意义在发生变化。过去,结婚是啥?结婚是是一个人成年的第一件事,你一个人,你都没结婚,你都不是社会的合格细胞,你怎么社会化,你怎么跟人打交道,你过年上谁家串门?在广东地区,你每年都得领红包。而现在的年轻人可不是这么想的,婚姻是我成年的第一件事吗?不。那个时候,我事业也没定,人生轨迹也没定,我喜欢谁我也不知道,我怎么能贸然结婚呢?我爱什么样的人,想跟谁结婚,我都没有想清楚,我结啥婚呐?所以,婚姻是将自己整理好的最后一件事。真正的争议是在这!是婚姻到底在我们的生命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所以以后啊,我给大家建议一个词,用于两代人的沟通,这个词叫“顶石婚”。什么意思?就是现在年轻人概念中的婚姻是整座建筑都建完, 就差最后一块拱顶石,这块拱顶石安放上去就证明着这座建筑落成了,可以使用了,从此你屹立在世间了。所以婚姻以后不要扯什么金婚、银婚、钻石婚,我们每个人要的是一桩“顶石婚”。这是我们要跟父母一代人沟通的事情。

再来,下一个挑战,职业也会发生变化。现在年轻人毕业了,往往想的是进入一个行业,每一个行业都是一座大山啊,我从山脚下往上爬,这是每个年轻人对自己未来的设想。所以才有那么多人对第一份职业那么在意,要进个好公司,大公司,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在职场上是谨小慎微,即使犯了错误,他也不敢换赛道。但是,如果我们把人的寿命扩张成100年,或是120年,在这么大的坐标系下,我们再来看,第一份职业有那么重要么?你进哪个公司你父母真要为孩子操那么多心吗?其实没有那么大的必要性,新坐标决定了我们的新人生。

2018年你可能看到过一则新闻。有一个收费站的女员工,因为收费站被裁撤,她说了一句话,很悲愤,说“我都36了。现在除了收费啥也不会,我36了我啥也学不会了,学啥也迟了,我这下半辈子可怎么办。但2018年我也看了一本书,里面写到了一个老人,百岁老人,她也在后悔,她说什么,她说,“我现在特别后悔60岁那年没学小提琴,如果学了,我现在有40年的演奏经验。”

你看,这是多么刺目的对比啊。一个36岁的人说自己来不及,一个100岁的人后悔自己没有开始另一项人生任务。你会发现这不是有出息还是没出息的对比,真正的对比在哪里?是两种寿命坐标下对不同境遇的感慨。切换坐标,切换我们对寿命的预期,你说多重要。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位老人家,她叫姜淑梅。60岁开始认字,75岁开始写作,今年82岁,出版4本小说,在文学界得了无数的奖。小说我都看了,写的是真好!她就是识字以后,突然看到了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小说,说都是山东老乡,这个我也能写,就写了嘛。我这不是在跟你们讲什么励志故事,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这个命,60岁去上个大学,70岁也许创个业,80岁也许再学门手艺,我们这代人都会这样生活。不这样生活难道等到100岁我们再后悔吗?何苦来哉?我们这一代人生命的长度足够我们讲好几个故事,我们这一代人躺下之后我们的碑文上一行字肯定写不下,你信不信。

我特别希望刚才这一段,您能和您的父母一起看到。如果没看到也没关系,在优酷上这段视频一直可以看,我建议你放给他们看看。如果老人家很固执,或者没法被说服,那麻烦你一定要把下面这句话转告给他们:“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那其次好的时间呐,就是现在呐。”

好,我们继续来面对百岁人生带给我们的第五个挑战:如何面对挫折?我们可以简单描述一下一个人的状况:这个人创办了一家公司,花了上百个亿,上百个亿哦,两座鸟巢哦,一座长江大桥哦,全部烧光,欠了好多好多债。他的债主有多少人呢?一千万人,而且刚刚被法院下了限制令,连飞机都不能坐。哎,你是不是觉得这人是不是完了啊?这辈子就走投无路了,就交代了,这个人我们都知道是谁,在2018年他就是著名的创业者,OFO小黄车的创始人戴威。关于他的那些具体情况,我其实不了解,我在这里也不是替戴威喊冤,我也不认识戴威,但是我觉得对这个问题,应该稍稍应该多一个理解的角度。您知道戴威今年多大吗?他91年出生,27岁,多年轻啊。按照百岁人生这个坐标,他至少还有70多年的生命,甚至更多。70多年,那将近一个世纪呀,什么不会发生啊?所以不管今天戴维怎么样,咱都不能说他这辈子就完了,我们不敢说这个话。在百岁人生这个坐标系里,一个年轻人如果遇到了挫折,他可千万别只记得丘吉尔说的那句话,叫“永不放弃”,不,丘吉尔还有一句话更值得他记住。他说,“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这只是开始的结束”。

刚才我们一口气说了五大挑战,其实百岁人生给我们的最大难题是,当寿命那么长,我们选择做人生重要关头选择的标准会发生变化。这是最要命的。在那么长的人生时光里,我们做选择,它就不是眼下的利弊,而是什么东西能够穿越时间。

这位,大家都认识,央视的,原来的,著名的主持人张泉灵。她有一个著名的重新选择的故事,3年前,她从央视主持人的位置上退下来,然后转型做投资人,很成功。今年是2018年,我起了个心思,(我跟她很熟哈)我想劝她再转型一会,能不能来我们的【少年得到】公司来干活,我想把她给请来。但是我动了这个念头后,说实话,我心里又是有一点担心的。为什么,因为张泉灵太聪明了,她那么有社会名望,那么多机会,她就算来了我们公司,她会不会全身心投入地干呢?我心里没底。这个时候有一个朋友跟我说了一翻话,说:“你放心,你就去找张泉灵去谈,她不答应便罢,张泉灵这种人她聪明着呢,她永远明白一个道理,她身上没有什么特别值钱的东西,最值钱的东西就一样,就是她如果当众做了长期承诺,她一定会遵守。所以呀,你去请张泉灵就放心去请,一直劝到她答应为止,答应的一个标准就是她做了一个公开的、长期承诺就可以信她。因为聪明人都是这么走人生选择的,他们知道什么东西会穿越时间。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真的就去劝了,张泉灵真的就答应了。所以张泉灵是我们公司【少年得到】公司的董事长,刚刚就任,我是卸任了。她的这种行为模式其实是什么,就是一句话,叫所有能穿越时间的东西,就该坚守,所有会被时间过滤的东西,该翻篇就翻篇。张泉灵就任【少年得到】董事长之后她说她研发了一个大杀器,一个杀手级武器。当然这由她向全市场宣布,但是什么时候,她向市场做长期的公开承诺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信他,这就是聪明人的行事方式。

还记得刚才我一上场提的那个问题吗?我们这一代人时间够用吗?太够了。还记得我们定义的那个词吗?什么是“小趋势”,它就是影响趋势的趋势,带来改变的的改变。有什么趋势和改变比我们这一生有那么长寿命更大呐?所以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小趋势的最大发源地

其实这不是什么洞察,这只是我们这一代人要面临的一个事实。其实,我们很多人已经在按照这种长期的规划在生活,只不过你自己都未必意识得到。这一段的最后我来做个坏人,我来揭穿一个事实,有一个人,印象笔记的唐毅,他给我提供了一组对比,我们来看一下哈,大家对照一下:2018年的5月份,朋友圈里最热闹的事是菊姐,但是在收藏夹里收藏最多的文章是《记住这1582个字,搞定思维导图》。6月份,社交平台上最火的是“转发这个杨超越”,但是在不注意的时候,大家都去收藏的文章是《如何独立思考,这里有一份完全指南》。9月份,娱乐圈出了多少大事啊,你就想想吧,很碎片吧,但是,被收藏最多的文章是《如何真正把你的知识体系建立起来,3000字就给你说清楚》。10月份,你的印象可能是大家都在掬一把热泪、缅怀金庸先生,但实际上有一部分偷偷地在收藏夹里收藏最多的文章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建立自己的商业模式》。

不用再多说了,铁证如山吧。哎?听过这一组对比,你想到的是啥?对,不就是我们上中学时候那个讨厌的学霸吗,经常考100分,天天来说昨天晚上回家没学习。其他人不知道啊,我做一个恶意的猜想,现在在听跨年演讲的人,你们都是这种人。所以呀,在这个时代我们真不能看别人怎么说,怎么表态,在朋友圈里怎么呼喊。有句话说的好,“这个时代不要在朋友圈里观天下”,有机会翻翻他的收藏夹。给大家看一句话,这是媒体人林墨说的,我觉得他揭穿了我们这代人,我觉得是今年最扎心的一句话:“你在朋友圈里又佛又丧,你在收藏夹里偷偷地天天向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罗辑思维|2018时间的朋友|05我的时间够用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xrk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