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转型的定义
产业升级是近年来很火热的话题,我们常在电视里、报纸上、文件中,包括各类的网络新媒体,为以机器人为代表的产业转型升级大唱赞歌,仿佛用了机器人代替人了就是天大的进步、就能实现企业真正竞争力的提升。笔者不才,也浑浑噩噩、稀里糊涂地写了不少这类文章,总隐隐觉得有哪里不对、却又说不出来。今天抛砖引玉,提提我的想法,欢迎有真知灼见的大家一起参与、发发议论。
首先,应该在这里跟大家阐明我的观点:正常的经济会逐步出现产业升级,其前提是劳动技能提升、劳动生产率上升,由此带来的劳动成本上升。正如我们在80-90年代所经历的一样,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劳动力便宜、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虽然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却是发展中国家快速累积财富、打好社会基础的不二选择。老百姓富了以后,眼界开阔了,不再甘于只挣辛苦钱,而是会投资于教育和技能提升上,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能干;而企业也不再满足于为他人打工,而是通过科技含量、工具工装、企业管理手段等一系列方式向高端产业链进军。员工技能和效率提升了、企业工资上涨了、产品质量上升了,从而需要使用成本-劳动比率更高的生产技术,提供更高利润率的产品,从而在国际分工链条上逐渐向上爬升。
二、产业转型背后的问题
理想很美好,现实… …却不是这样。往企业里去走走,到遍地开花的产业园去看看,仿佛如今中华上国春秋鼎盛、各种高大上的产业应有尽有,我们很快就能实现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但是,让我们冷静下来想想,是什么在推动着当前的产业升级?我们国家劳动力素质和可支配收入真的在产业升级中起到了主动、积极、循环提升的作用么?当前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尤其是资本价格和市场利率管制)是原因还是结果?从直观感受看,我国的劳动人口素质在这产业升级的浪潮中,并没有体现出比十年前更快的成长速度和更优秀的员工素质,否则目前劳动力市场中疾呼的“劳动力短缺”就不会存在了。
所以,以下代表个人的三点分析,说说我看到的产业转型背后的一些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是正规金融市场的利率被压低和扭曲。自2003年后通胀水平较高,人民币贷款利率有管制下限无上限+存款利率有管制上限无下限,产生了稳定的管制型存贷利差,使得银行利润掩盖资本利用低效、资本价格明显低于市场预期,进一步推动投资膨胀,鼓励企业用资本(包括固定资产和房地产投资)代替劳动力实现劳动生产率提升。
二是土地政策干预导致生活成本上升。土地供应受到严控、各地实行配额审核制度后,导致以东部大城市为首的建设用地指标被明显压低,使得拥有更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溢价市场的东部地区房价地价产生明显上升,带动生活成本、工资被动上涨。
三是地方政府税收和GDP指标驱动,使得产业链较长、带动经济增长较快的工业饱受政府青睐。要知道在94年基于“财政联邦主义”的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将财权上收、事权却依旧划分清晰,导致地方政府支出融资主要靠本地企业收税偿还。与相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相比,资本密集型的企业计税工资较少、大规模固定资产投入有利于快速直线法计算折旧,并从企业总收入额中扣除,有着更高的所得税应税额。为了更多地“招商引资”,地方政府不遗余力地压低土地价格、提供税收服务优惠,政策导向却无一例外都想支持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产业(光伏、汽车等),造成大量重复建设和妨碍竞争。
以上几点,结果是带来了较高的单位经济增长和税收政绩(包括为招商引资拉动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生产性基本设施支出——带来大量贪腐问题),也带来了较多的资本收益,但这些都与劳动力能力升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没有直接关系。相反,由于以上几点带来的城市生活成本提升,很多进城就业人员(劳动力资源的主力)却无法在一夜之间成为戴眼镜、说英语、会技能的“现代高级技术工人”而被迫被淘汰。
无法通过学习累计企业的生产经验和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还没有打好,要承担吸纳大量就业人口的职责,何其困难!然而由于地方政府任期只有短短几年,当地企业产业是否有长期竞争力的问题并非本届政府所关心的,只要招商引资成功、政绩就够好看了。这样的现象可以说在过去三十年里比比皆是,只是重复建设的产业从彩电升级到了汽车和光伏。
三、现状以及未来
有时候,问题不在于面临多大的困难,而在于面对困难的想法和觉悟有多少:有时候接触地方政府官员,往往会听到他们一些观点和想法。最让我感到不寒而栗的,是他们对于中国所持有“特殊性”的制度自信。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和其他国家享有不同的运行规则,政府的强大使得理论、数据分析的结果都不如一纸红头文件来的有意义。
如今我们面临的局势是:外部是美联储加息、川普税改,内部是愈发严重的地方债和高杠杆危机,流动性危机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无法回避的话题了。1980年代,我国政府依靠自己的信用印钱的结果,就是央行表面上把钱借给了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拿去借给国企,造成整个国民经济严重缺乏效率等诸多问题,造成了连续的大通胀,然后紧接着持续的萧条和轮回,直到2001年加入世贸、依靠人民勤奋的双手挣来了美元,增加了信用加持,这才稳定汇率、稳定经济、带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
我从不敢小瞧庙堂之上的能人们。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做大做强国企的舆论、比如大量上下游整合的案例(如华能+国电)、比如银行债转股计划、比如越来越严的外汇管制策略等。如今情况下,如果不能重新建立自上而下的经济综合体系、覆盖从生产到供应的全链条(事实上,从组织动员能力上看,已经覆水难收了),那我们只剩下一条可见的道路。
我们左手还挽着暮夏,右手已触到初秋,这远大的时节,只可感受、不可描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