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散步》第二课时,接着上节课“平常的小事,深刻的思考”的主题,这节课我把主问题设计成“平实的语言,深深的意蕴”大致流程是:师范读,生画下美句,师给美句分类:平实而有意蕴,对称性语句,景物描写。生读美句并赏析。师指导并在中间穿插分析人物形象。
可是正式上课时,课堂气氛低沉,课堂生成不明显。下课后,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最大的失败表现是课堂思路混乱,缺少学生活动。究其原因还是高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我一再提醒自己:我面前的这群孩子是一群刚刚从小学升过来的孩子,他们的理解接受能力与我家果果相差无几,我得蹲下来,平视他们,了解他们的接受能力,按照他们的接受水平来设计教学思路。
就像这篇《散步》,我可以按照情节发展的思路设计问题,将美句赏析穿插在情节分析中。这样会使课堂流程更清晰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