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愿意谈及死亡,死亡是一个让人恐惧的事情,大部分人都很难直面死亡的问题。
但人终究固有一死,正常人寿命的极限基本上是115岁。死亡对我们有何意义呢?
樊登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游戏,现在你就可以做
看看你的办公桌上有什么东西,随便拿三件物品,一个作为自己出生的起点,任意摆在桌子的一边,再拿起另一件物品,摆在桌子的另一端作为死亡的终点,然后拿起最后一件物品,给自己现在的生命做一个定位。
最后,可以参照自己的上一辈,再调整自己的生命位置。
这时候很多人会感叹人生的短暂和时光匆匆,无论你怎样度过一天,时间永远都不会停下来等你。
死亡的意义在于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
从哲学的层面讲,死亡其实倒不是那么可怕的一件事。爱因斯坦和他朋友有过这样一段谈话。他讲,我们对死亡的恐惧有点莫名奇妙,我们站在“有”的世界,试图理解“无”的问题,按照“有”的逻辑,对“无”产生恐惧。这句话,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不过你会慢慢体会出来它的含义的。
人如果不想在“有”的世界,对“无”的世界产生恐惧,那就要有些有意义的行动。周国平讲:
“这个世界大家其实都在排着队沿着一条路往前走,停不下来,走到尽头就是死亡。这时,有些男人和女人搭上了腔,开始说笑起来,更多的人参与了进来,整个队伍便充满了欢乐”。
我们的生活其实就应该是这样的,人生的底色是悲凉的,但生命的过程应该保持积极乐观。
生命既然是有限的,那怎样才能活得更加精彩和幸福呢?
网上有一句话这样说,幸福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过完这一生。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琐事,很多人被这样的琐事裹挟着前行,浑然不知,走到暮年才暮然回首,但青春已逝,人生将至,黯然泪下,悔恨不已。
吴军老师谈到:
“活着总要做些事情,但是考虑到最终要死掉,并没有时间什么事情都做。我的想法常常和别人不同,我是倒着思考该做什么事情的,或者说,向死而生。我并不奢望活得比我父亲长很多,因此很容易算清楚这辈子还有多少天可以做事情。然后我把要做的事情,从最重要的开始,列一个单子,就尽量开始做了。
有些事情,在很多人看来,挺重要,但是仔细想一想,可能会占据时间耽误我去做更重要的事情,于是便舍弃了。对我来讲,决定什么事情做,什么事情不做,不是通常人们的想法,而就是这张单子。”
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死亡,凯文·凯利讲,只有一种细胞不死,就是癌细胞,但是整个机体会死掉,然后它也会死掉。如果我们人不死,我们的社会就要死亡,最终每一个个体也难逃死亡的厄运。有生就有死,这是我们宇宙的基本规律。
万维纲老师谈到过一个面对死亡的心法:
第一个境界是「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这是王国维自己的诗句,意思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人人都向往年轻,我们真是不服老,可是没办法。
第二个境界是「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这是书法家孙过庭的话,意思是高级的技法你年轻时候怎么学也练不到火候,必须到了老年,有了足够的阅历,融会贯通,才能达到巅峰。这是对年老的庆祝,让人一直有希望。
第三个境界是「诸行无常」。这是佛经的说法。
演化生物学家,戴维·巴拉什认为,“无常”并不仅仅是变化的意思 —— 无常还代表物质的流动性。组成生命的每一个粒子都是环境中因缘际会而来的,生物死后也只是回归环境而已。
考虑到自己是整个大自然的一部分,死亡也并没有让世界少了什么。
从生物学的视角看来,年轻跟年老没有什么哪个好哪个不好的区别,活着跟死去也都是同样正常的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