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朋友。
也有人说:惺惺相惜、臭味相投、磁场效应……同样原理,不一样的人自然有不一样的朋友圈。
观察自己的朋友圈和身边朋友,我们常常同时分享相同内容,甚至某些天朋友圈被同条信息刷屏。
于是,就喜欢有时间就打开少联系的、某些有特定工作和性格特质的人的朋友圈,去看看他们在关注什么,以及他们的态度和观点。
这样做并非窥视欲,而是想开拓视野,吸取更多的观点和新闻热点。
果然有所发现:教授和网红的微信朋友圈原来是这样的不一样。
记得某次培训课后,教授对参加培训的人说:课件后面有我的二维码,大家可以加我的微信,以后工作、学习上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咨询我,我们一起共同探讨。
原来教授加微信,他是为了位真正的吸引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讨做学问。
某次自己尝试加了一个大W的微信后,私信问他这是网红本人的微信吗?对方没有回答我,我又说了一句,我好注明,然后再考虑下一步是否继续买课学习,然后对方回复我说,我是他的助理。
其实也不难想象,大W哪样时间来打理这些小号,自然不是他本人在管理运作那些账号,而是他(她)的助理。说白了,就是为了“涨粉”、“卖课”,赚钱为目的商业运作。
原来网红大量分享其微信二维码,为了推销自己的商品,或者是卖课,也会在推出一篇爆款文章或一次精彩讲课后,及时推出自己的二维码,吸引人们去加微信。
两箱比较,好一番感慨!
但市场就是如此丰富,你需要什么,选择前先要学会如何选择。
这对现代人又是一门需要“擦亮眼睛”的功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