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基金要挣钱,需要谨守的一个原则就是,选定买入后,就长期持有,建议你至少以3年为周期,而不是追涨杀跌,高买低卖。如果下跌是短期波动,那就继续持有,没必要因为市场的恐慌而卖出。
一个例外情况是,如果大跌发生在牛市末期,就可以考虑定期、定额卖出,比如全市场市盈率中位数已经超过40倍。关于如何判断牛市以及如何卖出,你可以查看我的另外两篇锦囊《我是理财新手,想判断股市到没到牛市,怎么办?》和《我是理财新手,A股定投遇到牛市,想多投点,怎么办?》。
如果当初只是看到股市涨了就去买,本质上是因为贪婪而买进,遇到大跌时,更可能因为恐惧而卖出,出现高买低卖的情况,这也是很多人买基金不挣钱的重要原因。
面对市场突然的巨大波动,决定到底要不要卖出,还可以参考一个标准:买入的原因是否还存在。如果你是因为A原因买入,A原因不存在了,那么就可以卖出。买入和卖出这两个动作,要尽可能保持内在逻辑的一致性。
比如,如果你是听一位信得过的专家推荐才买的基金,那对他的信任就是你买入的原因,可以咨询他是否卖出;你是因为全球货币放水才买入基金,那么等全球货币紧缩的时候就可以卖出。
一般来讲,如果你近期有必要的大额支出,比如买房、孩子读书、旅游等,可以在用钱的前一个月卖出需要的基金金额。
如果你的资产配置需求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也可以考虑卖出。比如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家庭成员的变化,你可能需要系统性地降低权益类资产——比如股票型基金——的配置比例,那就可以随时卖出更高的份额。
我建议的一个合理配置是,权益类资产比例=(100-你的年龄)。也就是说,你是30岁,权益类资产可以配置到70%;你是50岁,权益类资产就可以配置到50%。你的抗风险能力越强、未来的收入提升空间越大,那么可以配置权益类资产的比例就越高。
从中国股市过去20多年的表现来看,在市场连续大跌后,往往恰恰是买入的好时机。不过,如果你要买入,我更建议你采取定投的方式,以尽可能降低风险。买入后,同样要尽可能忽略市场的短期波动,持有时间尽量放在3年以上。
从10年的长时间尺度来看,权益类资产大概率会跑赢通货膨胀,也能跑赢固定收益类资产,比如银行理财、固收信托、债券型基金等。这个统计结论在全球资本市场都适用。
我们之所以选择买入基金,而不是股票,本质上是因为相信“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基金经理面对同类情况的经验,往往要比我们丰富得多,应对大跌的措施也更成熟,这些都不会因为基金的短期下跌而改变。
任何基金都有自己的仓位管理计划,当股票市场有下跌预期时,基金内部也会进行风险控制,卖出部分股票,无需你再进行操作。
你也并不需要太担心未来什么时候会涨的问题。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也没有只跌不涨的市场。当市场有上涨预期时,基金经理同样大概率会比你更早加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