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以中国七八十年代为背景的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作者路遥以孙少平和孙少安为中心,刻画了那个时代众多阶层普通人的形象,全面的表现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
真正接触这本书是在那年暑假同名电视剧的播出,当时就对这种朴实的乡村气息所吸引:广阔的黄土、富有西北气息的方言……看完之后,我被少平面对人生苦难的选择与勇气感动了,一个平凡的知识阶层分子在面对时代潮流时,选择的平凡中透露着不平凡。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的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
本书分为三部,第一部中,少平在原西县的高中生活,毕业后做教师的现状;哥哥少安与两小无猜的润叶爱情结束;农村生活混乱,农村改革受阻。第二部中,少安紧接社会潮流推广责任制;少平出走当煤矿工人,与记者晓霞相爱;润叶因丈夫残疾内疚回到其身边。第三部中,少平蜕变为优秀工人,却失去了因前线抗洪遇险的晓霞;少安砖厂几度起伏,成为领头人,妻子秀莲却确诊肺癌;润叶产下大胖小子,幸福生活;少平煤矿事故受伤,婉拒金波妹妹告白。
孙少平,一个务实、纯真、勇于听从精神召唤的奋斗青年,艰苦生活中流露着灵魂的矜持;孙少平,一个沉稳、精明、敢于创新的农村改革者,历史潮流下有着非凡的果敢;田润叶,一个摆脱世俗偏见、执着于爱情的自由女子,终于现实的内疚;田晓霞,一个天真烂漫、善良、坚强的女性知识分子,孙少平的精神导师……文中每一个人物的刻画都是那么细腻,充满了矛盾戏剧性,却也总是让读者为他们的生活感叹和惋惜,再到最后的长舒一口气。其中最让我动容还是少平这个角色,这个值得当代千千万万奋斗青年去学习的人。
从一开始,我就格外的去关注少平这个角色,他的每一个举动流露出对未来风雨的不平凡选择与勇气。在高中这段时间里,他经历了贫困、饥饿和孤独的折磨;经历了初恋的煎熬和失恋后的更大煎熬——当这幕小小的青春悲剧结束以后,他内心中感情的河流反而趋向于平静,而思想和理智的成分却增多了。
回家后,他时刻记得晓霞对他说过要去追求精神世界,他去了,去了一个陌生的城市成为了一名工人。煤矿生活是艰苦的,但少平能苦中作乐,抽出时间来阅读,来填慰心中的世界。他不想晓霞告诉别人,一方面不是出于自尊,另一方面也是不想家里担心,只是想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去奋斗而已。他乐于助人,也义愤填膺,坚守着道德底线。生活的苦难没能将他打倒,反而将他锐利了很多。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命中注定的遗撼。遗撼,深深的遗撼。唯一能自慰的是,我们曾真诚而充满激情地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竭尽全力地劳动过, 并不计代价地将自己的血汗献给了不死的人类之树。少平有过遗憾,有过不遗憾,但这不能减退他对生活、对未来的热情。生命里有着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着怎样的愁苦和感伤?雨浸风蚀的落寞与苍楚一定是水,静静地流过青春奋斗的日子和触摸理想的岁月。少平用着自己的方式、自己的思想,在那个年代里奋斗着,书写了不一样的华章。
生活的苦难处处皆是,却也存在着为数不多却惹人的浪漫。明年,夏天,古塔山,杜梨树下……若风在飞舞,便有我相伴。两个志同道合的新青年在那个年代相会、相知、相爱了,尽管结局让人惋惜,却增添了这段爱情非凡的意义。每一段爱情,总是需要双方彼此的理解、坦诚与相互学习,在以后不起风的日子里才能翩翩起舞、绚烂无华。就像现在的我们一样,不必去刻意追寻爱情,当自己羽翼足够丰满之际,总会有贵人闯入世界,共同前行,
总之,这部书给了我极大的震撼,让我知道了那个年代不同阶层面对生活不同的方式与选择,也让我在日后的生活中学会了如何去面对酸楚,真正有种:一书一世界的韵味。西北冬天的雪依旧下着,他们的缩影模糊中渐渐的清晰。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