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会不会奇怪,一个没有孩子的人怎么会写这样的文章。
但写完后,我似乎觉得这样的标题比较合适。
歆然说,年后的冬令营让我把流程做出来,
一开始我觉得有压力,而后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舒服,提醒自己这是人类游戏的完美设计。
实际上没有什么真的挑战存在,没有什么压力存在,事情的发生都是为了让我以为它们是真的,以为自己好有压力,然后受限于此。
当我从中收回力量时,我问自己:
在事情这样的发生中,我如何享受其中呢?
我如何在这个阶段的人类游戏中受到内心的鼓舞,给出我的天赋礼物呢?
突然间,更深层的灵魂问题跳出来:
我会如何养育我的孩子?
选自网络我想要怎么养育我的孩子,我就会怎么对待他人的孩子。
初中的时候我写过一篇周记,题目写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篇幅里写的是我的爷爷,具体的内容我不太记得了,但老师的评语我还大概记得。
他说:老吾老写出来了,幼吾幼还没有写。
那时候的我,还只是体验到了对爷爷的爱和感恩,些许看到了爷爷的老去,也许写的时候还哭了?我不知道。
现在,我终于可以真正的体验到什么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真正的看见对方,看到他的样子、看到他的心、看到他背后的真正的力量,看到一切的发生目的、看到人类游戏的精妙运作,你就是能无比的欣赏所有人,也愿意给出你的爱。
选自网络这种感觉有些欣喜,就好像多年前自己不经意的播种,终于发芽,让人赞叹。
我天然就喜欢孩子,喜欢襁褓中孩子的奶香味,喜欢他们蹒跚学步时的奶里奶气,最重要的是后来我才体验的:我其实更喜欢照顾他们后获得的成就感。
但我不喜欢熊孩子,比如太调皮的(我小的时候也是个调皮大王,出门上学时穿的漂漂亮亮,放学回家就变成黢黑的叫花子)、比如沉溺于看电视的(我小的时候以为看电视坐到过奶奶的绣花针,坐我弟弟坐到过火盆)、比如说脏话的(这一点我没有),但大多数情况下,我讨厌的熊孩子,其实就是小时候的我... ...
我虽然很喜欢孩子,但我喜欢的是可爱的、听话的孩子,
一旦他们不可爱了、或者不听话了,我就不喜欢了。
选自网络讲两个关于我的小故事:
【故事一】
我有一个堂弟,在他读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年暑假我们在一起生活过一段时间,那是我进入心灵成长的第一年。
堂弟对于看电视有着非常强的执念(我的评判和定义),因为他可以从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慢慢往前挪动到距离电视只有大概一米的距离,我经常要把他拉到靠后的位置。
这个过程通常是不愉快的,而且还有更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他除了看动画片还会看游戏直播,每当他看游戏直播乐此不彼的时候,我心中有就很多的担心出来——他沉溺于此以后咋办?眼睛也越来越差,成绩也越来越差。
选自网络于是我会经常提醒他少看电视,但我想你也知道时间长了这能有什么用呢?
所以通常会上演的戏码就是,我会直接把电视关掉,或者没收遥控器。
很多时候他有时候只能委屈的哭了。
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我房间的空调遥控器电池会被他扣下来,藏起来,然后我再次逼迫他交出电池。
其实我也挺煎熬的,我明明知道自己的方法不可取,但我就是做不到呀,我好像除了这样做就没有别的选择了,所以陷入即愤怒又愧疚的状态中。
对于孩子,即愤怒又愧疚,我想是所有家长都经历的体验。
选自网络【故事二】
我有一个侄儿,他3岁的时候我们相处过一段时间,他是个非常易怒的孩子,而且一生气、一急躁就会大发雷霆。
有一次我们在车上,他生气了打了奶奶(我也不记得原因了),当时刺激到我的”长幼有序“立马管教他不可以这样发脾气打奶奶,他更本不听,反而更加的愤怒,说了好几句脏话。我心想这么小还说脏话,这么调皮任性以后学校里、社会上多的是人揍你,为了你以后不被别人揍,我现在就把你给揍老实!起码我打你是为了保护你,等别人打你可就没有分寸了。于是我拉着他的手狠狠的打了几下,最终以他的嚎啕大哭而后恶狠狠的登着我结束交战。
这是我进入心灵成长领域的第三年,对我来说与孩子的相处,依旧是煎熬。
我不想打侄儿,但我好像不得不打他,我依旧是愤怒而愧疚着。
选自网络我最开始学习NLP的时候,老师在第一天说:
“你如何知道你学到了,学好了呢?你可以先设定一个目标,比如你的亲子关系现在是什么样的,当它变成什么样时,你就知道自己的确学到了。”
所以我在后来跟随老克和歆然学习心灵成长的过程中,也设定过与孩子相处的目标,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检验机制,或者你可以干脆把它称为试金石。我的试金石是:我和弟弟、还有侄儿之间的关系,是否能有不一样?当这种不一样发生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学到了。
与侄儿的冲突发生一年半后,我有机会再次与他生活两天(我们距离非常远,跨越半个中国),也有机会接受试炼,而这一次,我们的相处完全不一样了。我发现他是非常聪明的孩子,我眼中的他不再是一个调皮易怒的孩子,他精力旺盛,勇于探索,我陪他玩,他也愿意和我说心里话,临别的时候还要送礼物给我。当我享受和他相处的时光时,我知道,试金石的检验通关了。
选自网络我正慢慢的开始享受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即便有时候我也依然会因为他们体验到不舒服体验到挑战,但很短的时间就可以抽离故事的幻象,欣赏这些精灵的创造。
所以我会如何养育我的孩子呢?
我想有一个核心就是,我想教Ta在人生的匆匆几十年中畅玩,虽然我自己也还在这条路上成长。
有家长担心孩子的寒假作业会写不完,而基于此考虑要不要送孩子来参加我们的课程。
我脑子里突然出现了高中时代,我课桌上堪比山高的课本摞在一起,那时候,我和我同桌还会把书一起摞在两个课桌中间的地上以求有富余的空间做习题。
印度电影《起跑线》有一个非常真实而又讽刺性极强的桥段,为了让女儿上好学校,两口子想尽一切办法,每当妈妈想起女儿不能上好学校时,就会有无数的故事发生的可能跳出来,最后都会变成“那她就会去吸毒!”。
选自网络家长有太多的恐惧:如果不能学好,就考不到好成绩,就没有好学校读,就没有好的大学毕业,就找不到好工作,就找不到好伴侣,就过不好人生。
但却从没真正思考一个问题,我到底要如何养育我的孩子?她要学什么?
这没有任何的错,因为在成为老师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也没有彻底思考清楚。
直到现在,我终于开始探索,在人性游戏的几十年中,我想怎么玩,我可以给孩子什么样的礼物或者法宝以支持他去体验去畅玩。
1.工具的使用和学习
比如学习用筷子吃饭、拉拉链解扣子,再到用电脑、开车,怎么用手机、怎么用软件,这些是帮助我们可以进行某项事情的必备条件。
2.方法技能的学习,关于怎么做一件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比如运动、或听或唱或演奏音乐、阅读方法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理解、记忆方法可以帮我们更好的记忆。
3.处事原则、初心、情绪处理能力
关于我做什么、不做什么;我是否能享受我所做的事情并且乐在其中、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4.本质、真相
从人类游戏的受苦中解脱的修行
(以上是初步方向,具体慢慢发挥)
基于此,我想,无论是作为孩子还是成人,充分的去体验生活就好,如果有机会逐步的深层学习也挺好,机缘没到也没什么不好。
选自网络这对我来说也是很大的成长点,在上一次夏令营宣传的时候,发生过一次小的冲突和质疑。
我告诉家长,我过去在另一家公司带课程,孩子班大几百上千个孩子一个营。我们走马观花完成任务似的地旅游。我们停留在浅层的表面,通过一些控制性极强的活动要求和控制孩子,彻底激发他们的愧疚感,好让他们去和家长认错道歉;利用人性,强迫激发孩子的潜能。我心里知道那都没什么真的效果,都是假象。我也很后悔过去的所作所为,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个罪人,用不好的方式对待了他们。
当时有一位家长提出来说:我所看到的就是你在说原来的营有多么多么的不好,好像就是要突出现在的营有多么多么的好。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被误解了,有些不舒服。我并没有想要通过这样的表达比较好坏,而是表达自己不想再像以前那样了。
当年课程时,我记录的一件小事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自己依旧是有分别心的。
什么样的活动和课程是好的,什么样的是不好的,我不想要你们去接触不好的课,我也不想再做不好的课。
没有什么好坏之分,我只给出我可以给出的,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无论什么样的选择,都挺好。
期待未来会发生什么...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