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拖延症!

作者: cfanr | 来源:发表于2015-09-01 16:03 被阅读631次

无论是被美好的目标吸引着,还是被不安全感驱赶着,我们都在希望和恐惧、梦想和现实、自我超越和自我怀疑中期待着突破和改变,学习着和世界、和自身的相处之道,摸索着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拖延症正是这种大的人生图景的一部分。有时候它是一个提醒,告诉我们生活的哪些地方出了问题,有时候它是一种鞭策,告诉我们前进和改变的方向。这么看,拖延症其实也是我们的老师,在教我们一些东西。

拖延症你好

人们说自己有拖延症,有时候是想说「我的生活不应该是现在这样」、「我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拖延症不幸成为发泄对生活不满情绪的出气筒;有时候是想说「我做得不够好,不是因为我懒,也不是因为我笨,而是因为拖延症」,于是拖延症成为自我安慰的替罪羊;有时候人们说自己有拖延症,是在标榜「我有病我骄傲」,和「中二病」、「屌丝」、「逗逼」一样,人们喜欢用「拖延症」这样的性格标签,来认同自我、寻找同类。这种情况下,通常是什么病流行,人们就爱得什么病。
大部分人所说的拖延症远没那么严重。他们经常问的是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我没法专注地做事?」
「为什么我总是没法完成自己的计划?」
「为什么我非等到最后关头才开始工作?」
「为什么明明有很重要的事要做,我却在玩游戏/看美剧/逛淘宝/闲逛或发呆?」
这些问题是真实存在的,并确确实实困扰着我们。我们都希望自己变得更专注、更有效率、更负责任、更能坚持。这些问题有些反映了我们对意志力的不当期待,也有些反映了我们意志力固有的一些缺陷。
以下是拖延症的六种诱因:

一、诱惑
人的大脑存在两个系统:「冷系统」和「热系统」。这两个系统就是长远利益与当前诱惑在我们大脑中交战的战场。「冷系统」的区域在我们的前额,它是理性的、自我控制的,它更高瞻远瞩,能为更长远的利益考虑,它在不停提醒我们「想想未来想想未来」。而「热系统」的区域在海马回和边缘系统附近,它是人脑最先进化出来的部分,和我们的冲动情绪有关。一旦诱惑出现,这个系统就会被激活,它会不停喊「及时行乐及时行乐」,让人变得急躁而短视,按冲动行事。
想「不及时行乐」可真不容易。我们身处一个擅长制造诱惑的时代。精明的商家太知道怎么用丰富多彩的诱惑来激发我们的热系统了。房子、车子、各种精致玩意,都被包装成各种幸福生活的梦想兜售,不断吸引着我们的眼球。

二、压力
我们屈从于诱惑的原因之一,是我们面前的学习或工作,让我们感受到压力。在「诱惑」中,我们谈到了大脑的「热系统」和「冷系统」。大脑的热系统只会根据现在的状况来引导你趋近诱惑或者逃避威胁,但这种趋利避害很可能与更长远的利益相矛盾。「诱惑」和「压力」都会激发热系统。「诱惑」会让热系统产生趋近的冲动,让我们打开网页,远离工作,而「压力」则会让热系统产生逃避的冲动,让我们直接逃离带来压力的工作。

三、完美主义
心理学区分了两种不同的完美主义者:适应良好的完美主义者和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他们都有很高的要求和标准,但两种完美主义在信念上存在重大区别。
第一个区别是关于自己的。适应良好的完美主义不仅有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而且相信自己有与这种要求相匹配的能力。他们的高标准与高的自我意向是相适应的。「没问题,我能做得这么好」。而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在高标准之外,却常有与之不匹配的低自我意向,他们并不相信自己真的能符合完美标准:「如果能做这么好就好了,可惜我肯定做不到」。所以高标准只会增加他们的挫败感,提醒他们自己的不完美,而他们偏偏又很难忍受自己的这种不完美。

四、控制和反抗
在一个组织混乱、人浮于事的地方,人们常有更多的拖延。
控制感是人的基本需要。我们都希望自己能为自己做主。可是在社会分工和组织序列中,深处底层的我们不得不听从老板或客户的指挥。

五、对未来的错估
拖延症患者经常面对着这样一个问题:该把工作放到现在还是留给未来。他们怎么看待未来,就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人们对未来和对现在的认识存在着一些系统性差异。正如心理距离理论所提示的,人们会用更抽象的视角来看待未来的任务和他们自己。人们会低估未来任务的难度。人们会忽略未来任务中很多恼人的细节,因此,未来的任务会比现在看起来更简单纯粹。人们还会高估未来自己的能力和专注度,同时高估未来可用的时间资源。

六、缺爱
拖延症的患者经常陷入巨大的空虚当中。他们经常怀疑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甚至怀疑自己的整个人生的意义。所以他们需要到网游、酒精、当下肤浅的感官刺激中去寻找存在感。

拖延症再见

战胜拖延症并不容易。这不仅因为拖延症背后根深蒂固的信念和行为习惯很难改变,还因为战胜拖延症要求我们有所行动,可拖延症本身就是以不愿行动为特征。以下十个原则,改变拖延症:

原则一:发挥梦想的力量
这条听起来很鸡汤,却非常重要。梦想是所有改变的引擎和发动机。

原则二:觉察而非控制
让我们分心的诱惑,是造成拖延的重要原因。克服拖延需要我们能够抵御诱惑。问题是,该从哪个环节开始抵御诱惑?大脑运行的规律之一,是不能用意志去控制自己的想法。
有时候,拖延症患者不是不想改变,而是太想改变。但控制大脑的努力本身就会成为一种问题。当诱惑来临时,不假思索地根据诱惑行动或者努力把诱惑压制,都不是好办法。
我们需要诚实地对待自己的感受,觉察和体验这种感受远比简单粗暴地拒绝来得有效。应该在思维中给诱惑留下弹性的空间,温柔地觉察自己的欲望但不付诸行动。用觉察代替控制,提醒自己我们的目标和梦想,反而能让诱惑的吸引力降低。

原则三:自我激励而非自我谴责
内疚和自责能用于抵抗拖延症是一种错觉。通常的情况是,我们在上一次拖延中对自己态度越严厉,下次越拖延就越严重。内疚和自责会让我们陷入「放纵—自责—更严重地放纵」的恶性循环。内疚和自责会降低我们的自尊,让我们觉得自己懒惰、一事无成,进而破罐子破摔。内疚和自责也会带来更多的压力,而压力会让我们更容易屈从诱惑。
相比于内疚,自我谅解反而更能增强责任感。这是因为一旦摆脱了内疚和自责,我们反而能够思考为什么会失败,而不是简单地把原因归于自己的无能。一旦摆脱了内疚和失败,我们也不用消耗大量的心理资源去安抚内心的挫败感了,这样,我们反而有更多的心理资源来增强我们的自控,在和诱惑的战争中重整旗鼓。
回过头来看那两个分裂的自我:那个上进的你和那个堕落的你当然都是你。当你想懒惰的时候,用激励代替责备,告诉自己:「你能做得要比现在能做的多。」当你休息的时候,也理直气壮地告诉自己:「我累了,让我休息会儿。」
所以,试着尊重另一个自己吧,就像尊重一个朋友一样。放弃和自己之间的斗争吧,就像一个征战多年的士兵,终于要解甲归田一样。

原则四:和自己谈判
确实,改善拖延症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处理和自己拧巴的关系。你不能对自己太苛刻,但也不能对自己太放松。你得利用拖延症自身的一些特点,说服自己。
当你感到想上网或玩游戏的时候,不要马上就去做。但你也不能恶狠狠地告诫自己不要去做。不然那个自我会觉得没盼头。你得跟自己商量:
「你想玩啊?」「嗯。」「不玩行不行?」「憋不住啊。」「那半小时后再玩行不行?就半小时,半小时后允许你玩。」「那……行吧。」
记住,拖延症难的地方,是从娱乐状态切换回工作状态。一旦已经处于正常的工作模式中,你会发现,自己抵御诱惑的能力增加了。你劝说已经处于工作状态中的自己继续工作,要远比劝说自己从娱乐状态回到工作状态容易。

原则五:目标和计划
首先,在做计划之前,先要有两个目标。目标让你清楚,做这个计划是为了什么。一个目标是抽象的、长远的。它应该跟我们的梦想有关,或者干脆就是我们的梦想。它应该是积极目标而非消极目标。「快乐地生活」是积极目标,「减少抑郁」不是。「做事更有效率」是积极目标,「做事不再拖延」不是。积极目标能成为你的动力,消极目标却只会让你把目光局限在问题上。
另一个目标,是具体的。具体目标应该跟抽象目标有直接的联系。具体的目标决定了计划是否可以执行。如果说收获美好的爱情、找到喜欢的工作算抽象目标,在什么时候找个什么样的男女朋友,在什么时候找个什么性质的月薪多少的工作则算具体目标。具体目标包含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怎么样算做成了?什么时候做成?
1、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小目标能够让我们的计划循序渐进。小目标要多小?它应该符合最近发展区的原理,对你来说不太难,又不太容易,是你踮着脚能够到的。能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让困难复杂的任务也有着手点。
2、反馈。没有反馈的计划是不完全的。你需要一个反馈系统,让你知道计划执行得好不好。反馈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我自己常用的两个反馈:一个是百分比。当我开始计划一项任务时,我通常会用一个百分比来表示我在这个任务上已经有了多少积累,大概进展到什么程度了。百分比不需要太精确,你心里的感觉就可以。它既不让你太慌张(你不会从0开始的,无论怎么样你总是做了点东西了),也不让你太放松。每次完成一个任务,都调整一下这个百分比,这样会有进步的感觉。也有些人喜欢在百分比旁边写上剩余时间,如果这不会让你焦虑,也很不错。另一个是打√打×。把你所有要完成的事写下来,每次做完一件,给自己打一个√,否则,打一个×,并注明为什么没完成。它同样让你心中有数。
3、把不可控的目标转为可控目标。拖延的问题,有时候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去面对不确定性。但这种不确定性总会存在,但这种不确定性的背后,都会有我们可以控制的部分,这是我们计划的基础。

原则六:GTD(Get Things Done)
有时候我们拖延,是因为事情太多太杂。有时候我们想把手头的一件事放下,先做另一件。但手里放下了,心里却放不下。佛教所谓「心猿」,就好像一只猴子在跳来跳去,无法安静,导致效率低下,最后干脆,什么都不做了。
最好的方法,当然是一段时间只做一件事。但我们现代人工作繁忙,常常需要在同一段时间内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怎么办?任务管理、番茄工作法。

原则七:积极拖延
「结构化拖延」法,要诀:把看起来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排在清单最前头,把其他不紧急但也值得一做的事排在清单后面,为了避免去做清单最前面的任务,人就会努力做清单后面的任务,并摇身一变,变成了高效人士。
「结构化拖延」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处理了我们的内疚感。确实,换个角度,如果我们最终不想面对那个让我们倍感压力的终极BOSS,利用拖延产生的内疚感打打小怪,做点我们平时想做却拖延着没做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原则八:和他人建立联系
「宅」容易生出拖延症,一是因为我们内心里其实都有一个关于「空间功能」的假设。在这个假设里,图书馆、自习室或者写字间是和工作相联系的,而家或宿舍是和休息或娱乐相联系的。空间功能假设对人行为的影响是很微妙的,你到了被假设为工作场所的空间,自然就会表现出工作的样子,反之如果你在家或宿舍,你再怎么鼓励自己好好工作,也是难上加难。所以宅的问题,是混淆了工作和娱乐的界线。二是因为人是社会的动物,总是以他人的行为为参照。学习或者工作氛围很容易相互感染,反之如果你一个人宅着,你能参照的就只有自己了,而你也知道,自己压根靠不住。三是因为,如果你一直宅着,你很难跟别人建立起有效的情感联系。还记得我们说过拖延是因为「缺爱」吗?

原则九:设想未来
拉近距离,努力帮助「现在的我」和「未来的我」建立联系,是不错的克服拖延症的方法。连接「现在的我」和「未来的我」的,既是目标引发的意义感,也是不同自我之间的一种独特的「自爱」。

原则十:冥想、运动和睡眠
重要的不是冥想,还在于冥想背后传递的生活理念和态度——专注于此时此刻,和自己在一起,觉察而非改变,接纳而非批判。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克服拖延症。

以一个小故事结尾:从前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下山去化缘,回到山脚下时,天已经黑了。小和尚看着前方,担心地问老和尚:师傅,天这么黑,路这么远,山上还有悬崖峭壁,飞鸟走兽,我们这一盏小小的灯笼,只能照亮脚下这一点点地方,我们怎么才能回到家啊?老和尚看看小和尚,平静地说:「看脚下。」(虽然故事有点鸡汤~)

有时候我们会这样,迷茫、自我怀疑、焦虑,因看不清远方的目标而不知道该做什么,如果这时候你还有足够的精力和资源照亮你脚下的一点点路,那么就看脚下。走着走着,回过头,也许你发现自己已经走得很远了。

——以上《拖延症再见:知乎动机在杭州》书摘

每次下班回家后,都想做做运动锻炼身体,然后早点洗澡,再用Kindle看会书,尽量12:30前睡觉,可惜总是事与愿违:回到家,打开电脑,刷刷简书,微博,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看看技术资讯……然后就耗到11点多才去洗澡,有时候也懒得运动了,洗完澡和衣服也就差不多12点了,再看看公众号,呃,太累了,睡觉吧(12:30后),又没看成书o(╯□╰)o,明晚一定看……恶性循环!一直期望,自己能保持每天看会书,做下运动的习惯,可惜一直没养成,这就是拖延症的恶果?得改!

by cfanr
2015.09.01

相关文章

  • 拖延症 你好 拖延症 再见

    [拖延症]、[懒癌]、[宅]像极了三个火枪手,毫不留情地朝每个人身上“砰砰砰”开了数枪,大多数人无法幸免于难,只觉...

  • 拖延症你好,拖延症再见!

    写在前面:填上一篇文章的坑,《为什么听过很多「方法」,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很简单——拖延症呗。所以今天借着...

  • 再见拖延症

    当我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时,被这个书名所吸引----再见拖延症。由于自己意志不够坚定,经常半途而废。运动三天打鱼...

  • 再见!拖延症

    时间匆匆,岁月流逝。流年都在弹指间。时间时间,你慢些吧,等等我。 我发现我是有一丢丢的拖延症,可以攒两天...

  • 再见,拖延症!

    明明有很多事要做,但还是放不下手机,心里告诉自己再玩10分钟就去忙,但等再想起来的时候,一上午就已经过去了。拖延症...

  • 再见,拖延症

    西游记里每次妖怪捉到唐僧,小妖们都会问,“大王,咱们什么时候吃唐僧肉啊?”“不急…”最后都没吃到反而被打死。这件事...

  • 再见,拖延症!

    现在谁如果没有拖延症都不要意思出门了,似乎每个人都有拖延症。一份工作总要等到日期临近才会慌慌张张的开始,然后草草结...

  • 再见,拖延症!

    无论是被美好的目标吸引着,还是被不安全感驱赶着,我们都在希望和恐惧、梦想和现实、自我超越和自我怀疑中期待着突破和改...

  • 再见拖延症

    我清楚的记得我小时候是一个非常不喜欢拖延的人。放学回家以后,我一定是先把所有家庭作业写完以后,再跑出去和小伙伴们玩...

  • 再见,拖延症

    我有一个室友A,他有拖延症坏习惯。最近,他因为重修考试的时间段恰好与这个学期的考试相近。于是,他是考试频率很高,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见,拖延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yklc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