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排序问题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排序问题,比如:对学生信息进行排序,信息可能有学号,成绩,电话等
number | name | score | phone |
---|---|---|---|
30901 | Nora | 90 | 13299009122 |
30902 | Juli | 87 | 13998009001 |
30903 | Jack | 89 | 15628900876 |
30904 | Backer | 92 | 13608901209 |
30905 | Tessy | 76 | 15610003405 |
这里可能需要针对某些关键字(key)进行排序,比如按 key = name 排序
number | name | score | phone |
---|---|---|---|
30904 | Backer | 92 | 13608901209 |
30903 | Jack | 89 | 15628900876 |
30902 | Juli | 87 | 13998009001 |
30901 | Nora | 90 | 13299009122 |
30905 | Tessy | 76 | 15610003405 |
我们在排序时除了按名称也可能按学号,name 是 String 类型,学号是 Int 类型,也可能是 Long,我们还可能在真实的场景中遇到其他的类型,如日期,文件等,所以我们应该设计一个可以满足各种数据类型的排序算法 sort()
我们的目标是:可以对任何类型数据进行排序
问:在无法预知需要排序的 key 是什么类型时,比如 String, Integer, Long 甚至是 java.io.File 类型,sort()方法该如何对数据进行比较呢?
我们可以使用回调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 客户端将要排序的数组传给 sort() 方法
- sort() 方法按需调用对象的 compareTo() 方法来进行真正的比较
如何实现这个回调方法呢,不同的语言都有类似的解决方案,如下:
- Java: interfaces
- C: function pointers.
- C++: class-type functors.
- C#: delegates.
- Python, Perl, ML, Javascript: first-class functions.
本文以 Java 为例
Java Comparable Interface
public interface Comparable<T> {
public int compareTo(T that);
}
需要比较的类型都实现这个接口,并实现 compareTo 方法就可以了
public class File implements Comparable <File> {
...
public int compareTo(File b) {
...
return -1;
...
return +1;
...
return 0;
}
}
如果是自定义的类要进行比较也是同样的实现,自己定义比较的规则
对于两个值的比较有三种情况 ,compareTo 对应的是
v > w : v.compareTo(w) > 0
v = w : v.compareTo(w) = 0
v < w : v.compareTo(w) < 0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几种经典的排序算法,并对其性能进行逐一分析
在讨论这些算法之前,我们先抽象几个排序方法都会用到的工具方法,我们定义一个基类 Sort
包含以下几个方法
- Less: 判断 ?
- Exchange: 交换目标排序数组
- isSort: 测试数组是否是有序的
public class Sort {
public static boolean less(Comparable v, Comparable w) {
return v.compareTo(w) < 0;
}
public static void exch(Comparable[] a, int i, int j) {
Comparable t = a[i];
a[i] = a[j];
a[j] = t;
}
public static void show(Comparable[] a) {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i++) {
System.out.println(a[i] + "");
}
System.out.println();
}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Sorted(Comparable[] a) {
for (int i = 1; i < a.length; i++) {
if (less(a[i], a[i-1]))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
选择排序
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基本排序方法,核心思想如下:
- 找到数组中最小的元素 A1
- 将 A1 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交换位置
- 在剩下的数组中找到最小的元素 A2
- 与数组的第二个元素交换位置
- 如此循环直至将整个数组排好序
图解过程如下
选择排序图解
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SelectionSort extends Sort {
public void sort(Comparable[] a) {
int n = a.length;
for (int i = 0; i < n; i++) {
int minIndex = i;
for (int j = i+1; j < n; j++) {
if (less(a[j], a[minIndex])) minIndex = j;
}
exch(a, i, minIndex);
}
}
}
性能分析
- 比较次数: 次
- 交换次数: 次
我们可以画一下排序过程来验证上面的结论
选择排序轨迹图
我们找到最小元素后就需要进行一次交换 ,所以是 次交换,而每次交换后,左边部分的元素已经是有序了,无需再参与比较,所以是 次比较,我们也可以直接观察图,图中黑色部分就是每次遍历比较的元素,网格是 大小,黑色和灰色部分各占了一半
时间复杂度
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个排序算法无论如何都需要进行 次比较,也就是说不管这个数组输入时是什么样的,即便是排好序的一个数组,也需要这么多次比较,意味着在最好的情况下这个算法并不会减少开销
结论:最好时间复杂度=最坏时间复杂度=平均时间复杂度=
hmm,一看就不是什么好的排序算法
空间复杂度
因为我们在算法执行过程中只是在交换时申请了一个临时常量空间,下一次执行前这个空间就会释放掉,所以相当于只有 1 个空间开销,空间复杂度为 ,注意 是指常量级,并不是特指 1 个,如果这里 的空间开销是 2,3,4 这样的可数常量,也是
我们在分析排序算法时,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否是稳定排序
稳定排序是指如果我有两个值相等的元素,但是在 不同的位置上,比如有两个 E,一个在索引 1 上,一个在索引 4 上,排完序是否能保证,1 上的 E 是否仍排在 4 上的 E 之前,这个非常重要,因为在实际的场景中我们排序的元素一般都是含有多个字段的对象,比如前面说的学生信息,如果需要先对学号排序,再对分数进行排序,如果排序是不稳定的,那我们怎么排都无法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了。
这里的选择排序明显是非稳定排序,因为每次交换都是选一个最小值与未排序的第一个进行交换,破坏了原来元素的相对顺序,大家可以打印元素地址来进行验证
插入排序
- 数组分为两部分,左边是排好序的,右边是未排序的
- 每次取未排序的第一个元素与排好序的部分进行比较
- 如果比排好序的元素小,则交换位置直至左边元素全部升序排列
我们看下图解过程
插入排序
根据以上步骤实现代码
public class InsertionSort extends Sort {
public void sort(Comparable[] a) {
int n = a.length;
for (int i = 0; i < n; i++) {
for (int j = i; j > 0; j--) {
if (less(a[j], a[j - 1])) {
exch(a, j, j - 1);
} else break;
}
}
}
性能分析
比较次数:
交换次数:
同样我们画一下算法轨迹来验证
插入排序轨迹图
右边有一半的数据没有被比较,左边有序的部分大概也是比较交换一半的数据,所以是 左右次比较和交换
前面的选择排序在最好和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都是一样的,无论输入数据是否有序都不会有任何区别,而插入排序在最好和最差情况下是不同的
时间复杂度
- 最好情况:数据已经全部升序排列,这种情况就只需要 次比较,0 次交换
- 最差情况:数据降序排序,则需要 次比较和交换
- 空间复杂度:与选择排序一样
- 稳定排序:是,我们在交换数据时,只在前面的数据比后面大的情况下进行交换,所以如果相同数值的数据已经在前则不会被交换了,所以是稳定的
逆序对 INVERSION
这里我们引入一个定义 逆序对(inversion) 来表示初始数据的有序情况,即在一组数据中有多少对数据是不符合我们预期顺序的
比如下面这组数据,我们希望升序排列
将它们按初始的顺序两两组合,不是升序的对如下:
共3个逆序对
当一个数组的逆序对数量 ( 为远小于 的常量)时,我们称这个数组是部分有序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部分有序的数组而言,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线性的,因为交换次数就等于逆序对数, 就是线性时间复杂度
希尔排序
希尔排序的思想是使数组中任意间隔为 h 的元素都是有序的,这样的数组被称为 h 有序数组。
希尔排序是在插入排序的基础上实现的,是对插入排序的一种优化,也称缩小增量排序,由DL.Shell于1959年提出.
因为插入排序一次只进行一次位移,但排序过程其实需要移动很多次,所以希尔算法的思想是,我们一次移动多个位置,这种操作方式叫做 h-sorting 数组
h-sorting 数组
一个 h-sorted 数组就是以 h 为步长的数据组成的子数组是有序排列的,如下图所示
上面的每一组数据都是有序的,这就是一个4-sorted 数组
实现方式
实现一种排序算法,每次减少 h 的数值,比如先是实现一个 13-sorted 数组,进行数值交换,然后是 4-sorted,再进行数值交换,最后是 1-sorted ,这样整个数组就有序了
那么如何实现 h-sorted 呢,其实就是通过插入排序的方式来实现的,只是指针移动时的步长不同而已
代码如下
public static void sort(Comparable[] a) {
int N = a.length;
int h = 1;
while (h < N / 3) h = 3 * h + 1; //1, 4, 7...
while (h >= 1) {
for (int i = h; i < N; i++) {
for (int j = i; j >= h && less(a[j], a[j - h]); j -= h) {
exch(a, j, j - h);
}
}
h = h / 3;
}
}
为什么使用插入排序呢
- 如果 h 比较大,那么我们的子数组数据就会很小,这种情况下插入排序的性能会很好,当然其他排序的性能也不会差
- h 是逐渐减小的,也就是说h 越小,数组的有序度就会高,因为前面已经对 h 比较大的情况进行了部分排序,我们前面在分析插入排序时发现,在数组部分有序时插入排序性能能达到线性时间复杂度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一个数组分别使用 7,3,1 作为步长进行希尔排序的轨迹
希尔排序轨迹图
在进行希尔排序时应该如何选择 h 的值呢?
2 的次幂:1, 2, 4, 8, ...
使用 2 次幂无法正确排序,因为它不会将偶数位与基数位的值进行比较,所以不会全覆盖
那么基于这个问题,大家尝试了 2 的次幂 - 1
2 的次幂 - 1: 1,3,7,15,...
这个是可以正确排序的
knuth 提出的序列为 ,一般我们使用这个序列
3x + 1: 1, 4, 13, 40, 121, ...
这个是效果比较好的一个增量序列,因为计算起来很方便,每次我们只需要 /3 就可以了,当然我们的 h 值肯定不能大于数组的长度
选择 h 值是一个比较大的研究课题,这里不展开讨论
性能分析
最坏时间复杂度:时,最差时间复杂度为 .
当然实际情况要比这个快很多,应该是在 ~ 之间,目前关于希尔排序还没有特别好的模型,还有很多研究正在进行中,只能说目前的性能是这样的标准,后续可能会有更优的方案
希尔排序的优点
- 性能比较好,除非数据非常非常大
- 代码量比较少
实际上在代码量非常非常大的情况下,一般都不会使用单一的算法来完成,而在代码非常少的情况下就拥有了这种性能的算法并不多,因为一般达到这个性能的算法都会对数组进行大大小小的分区,代码量比希尔排序要大得多,所以希尔排序非常适合用在嵌入式或者硬件排序系统中。
关于希尔排序的研究和优化还远没有结束,而且据 DL.Shell 提出以来,大家已经为此努力了几十年,仍没有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案
小结
算法 | 最好时间复杂度 | 最坏时间复杂度 | 空间复杂度 | 是否稳定排序 |
---|---|---|---|---|
选择排序 | ❌ | |||
插入排序 | ✅ | |||
希尔排序 | ✅ |
本文由 coursera 上的算法第四版的公开课内容整理而成,这个公开课是算法(第四版)的作者 Robert Sedgewick 主讲,课程内容非常好,代码在这里,会持续更新课程内容上的代码实践以及课后的作业
参考资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