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把第一次,给了一个叫菱湖的古镇

我把第一次,给了一个叫菱湖的古镇

作者: 画甲电影阅读 | 来源:发表于2019-11-27 10:13 被阅读0次

我,方生。一个文案,为什么做文案?我也不知道,是喜欢吗?也许吧。人生不确定性太多了,哪怕规划再好也难免意外,我就这样,莫名其妙成为了一个文案,从成都辗转到现在的杭州。

江南水乡一直是我所迷恋的,很幸运,接触的第一个项目便是广瑞集团在菱湖古镇打造的菱湖玉园。拿到菱湖的资料,初看一遍,便觉得这定是一个绝妙的江南小镇。

这曾是民国奇人投资120亿打造的战后乌托邦小镇 ,是整个长三角难得一见到处有早茶喝的古镇,是长三角难得一见有三家书画院有知名摄影文学社的古镇。

但从资料上仅能窥得她的一角,无法感知她的全貌。她究竟拥有怎样的风姿古韵呢?这样的水乡世界,72座半桥上又隐藏了多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呢?

所以一直都想去菱湖看看,写她的文案又怎能不去亲眼看看她呢,今天难得有机会去菱湖,一定要好好瞧瞧她。

从杭州拱墅区驱车前往菱湖,高速通畅,一个小时便来到了菱湖。

初见菱湖的第一眼便觉得她不凡,不同于其他现代改造的古镇,她不吵不闹,静静的,就是静静的,似一颗明亮却不闪耀的珍珠。

时间正是午后,虽是暮秋,但阳光正好,洒在身上暖暖的。菱湖给我的感觉便是这样恰有几分凉,但又暖暖的很舒心。

从菱湖玉园售楼处向南走一会儿便到了菱湖老街,菱湖确实不愧为渔业之都,一路走来,随处可见各种渔具商店。

走在街道上,虽然店铺很多,却不吵闹。没有叫卖声,没有音响的轰鸣,完全不用于其他城市的街道喧嚣,安静祥和,每位店家只是静静的忙着自己的事情。或是编网,或是吃午饭。哪怕在店门前驻足一下,他也不理,需要什么尽管自己去看。

幽静怡人的小巷,干净整洁的石板路,慢慢地走在这样的古镇上实在是种享受。

菱湖古镇比我想象中要大的很多,从今年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后,这里便开始改造了。沿街的种种古建筑装饰了整条街道,墙上的各种绘画描述了菱湖古镇当年繁盛的样貌。

兜兜转转来到油车潭街,当年的潭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了一口井和非遗大师工作室。

这些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承载了几辈人的时光,一壶清茶,就着雪饺,闲静的时光就这样悄悄流逝。

游荡在条条弄巷中,满眼遍是建筑的灰色,转角突然见到一抹翠绿,枝蔓爬满了巷弄。在这样一个巷角遇见小片的翠绿倒也舒心。

继续向前走,到了菱湖雪饺厂,享誉四方的菱湖雪饺同样是我惦念菱湖的原因,可惜现在它已经关门了,有机会一定要尝一尝菱湖雪饺。

继续游荡遇到了一座桥,我以为是有名的安澜桥,原来不是。我想沿着河道走应该就能见到安澜桥了。果不其然,没多久便遇到了她,河道边还有几个钓鱼人。

站在桥上,脑中回想这座桥曾经走过多少才子佳人呀。菱湖一直是个注重文化教育的古镇,唐宋至清末,全镇进士251人,举人512人,秀才1473人。先后18人高中巍科,其中状元9人,榜眼6人,探花2人,传胪、会员5人,建立了江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学校和女子学校。

来到了菱湖著名的国家级工业遗产——浙丝二厂,本以为它已经关闭了,没想到还能听到它里面低沉的隆隆声。作为菱湖新中国的骄傲,它为菱湖带来了太多的荣誉,但是终归难逃时光岁月的抹杀,只能发出低沉的轰鸣宣告自己的存在。

时间不知不觉的流逝了,兜兜转转已经几个小时,马上就要回去了。而我才刚刚走了这几个地方,还有章氏旧宅、热电厂等等没有看完。没办法,时间不留人,该走的还是要走,以后还会有机会来看看的。

纵观改革开放数十年,一切都在蓬勃发展,而菱湖似乎被遗忘了,直到近年才终于被重视。

也正是由于这种遗忘才保存了如今的菱湖,全镇列入三普登记名录的清中晚期至民国初期建筑107座,作为文物普查登记名录的古民建筑33座,列入市文物保护单位2座,文物保护点2座。重新摸底后有古民居建筑地域13条道路、两条街和46条弄巷,122处名人故居古建筑。保留了明清至民国古民居、商铺,总面积14万平方米,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

现在这颗尘封的明珠终于被人们察觉到,对于菱湖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在如今这样一个经济繁荣发展的新时代,菱湖迎来了她的新机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把第一次,给了一个叫菱湖的古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you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