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断言:在开始行动之前,碎片时间利用的效率的高低,十有八九就已经定了。
——未雨绸缪的碎片时间,是高效的时间。没有任何思考,也不认真准备就开始行动,则一定是低效时间。
举个例子吧。
比如说你要坐高铁去进行为期2天的旅游。在火车上的时候,有的人会研究准备好的景点资料或者别人分享的游记、攻略,他们会利用好现有的时间为未来做准备。有的人则开始刷抖音、刷淘宝,消磨无聊的时光。——这两种人时间利用的方式是大相径庭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假设是能够利用好现有的时间为未来做准备的前一种人,到了目的地之后一定能够明确的知道目的地在哪里,用什么方式去,有什么值得游玩的点,有什么土特产可以买,这样就会按照预期的方案执行,缩短思考判断的时间,结果就是他的时间利用率极高。而没为未来做准备的后一种人,一定是到了目的地后两眼抹黑,手忙脚乱的临时抱佛脚再去查资料查攻略,这样就不可能有很高的时间利用率。
当然,旅游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其他各种场合也是如此——机场排队取票,食堂排队打饭,等公共交通工具,超市等待结账,理发的等待时间,洗完澡晾干的时间……在这些种种场合下,能够准备好适宜的学习资料,或者能去思考“我能用碎片时间做什么的人”,就一定可以有很高的时间利用率,同时可以快速成长。
这就是由未雨绸缪而拉开的差距。由此类推,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能够未雨绸缪利用好碎片时间,就能提高自己的时间利用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