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紫薇宫阙
龙门第八代戒子黄守中题 龙门第九代戒子陶太定辑
第十一代闵一得谨疏 第十二代沈阳一恭校
吕祖师为太上门下关尹子嗣道曾孙,本唐宗室,姓李名琼字伯玉;避武后之祸,偕夫人金氏隐于嵩山深谷,改姓吕,名曰岩,字洞宾;夫人殁,因号纯阳——钟离祖师弟子。元世宗敕封警化孚佑帝君。
三尼者,孔子、如来、老子也。《心印集经》曰:“青尼致中,仲尼时中,牟尼空中。三尼师师,文尼翼司,三尼克传,文尼斯赞,宏敷教育,裨生化之源”。此元始诰文尼之文。本经又言:“纯阳真人,化号文尼,职司铎化,故诏以三尼之道,敷锡于世,阴骘下民。”——吕祖师之统儒释道以宣教,天所命也,是以宝诰亦称为三教之师。
《医世说》,乃三圣之精蕴,发育万物,峻极于天。开辞以来,天下之道无有大于此者。吕祖述之,以开无量劫怀保惠康之化。所言入手之则,虽属玄门,实不外始基于定静。定静乃三家同入之门,惟道宗功法较为简而易晓,故拈以示人。至于尽性知命而功及于天地,则三尼同道悉该于此焉。吕祖笔之于书,以授门下,历代祖师宝之,藏于梅岛之龙峤山房——地为黄隐真律师别业,今址犹存,地离云巢二里许,金盖之东麓也。
是书原序为陶律师石庵著,其标题盖出自隐真律师。曰“吕祖师三尼医世说述”者,正以明是书尚有三圣本经,吕祖述其意以教人云尔。
第一步说法
大壮
[ 本易象以明各步功法,非尽以卦气时序言也。“大壮利贞”:大者正也,内乾外震。乾为天、为首,震起也,故功起于此。“帝出乎震”:帝太乙也,即真一之宰也。震巽特变为多白眼:目注脑则向上,故多白,谓当注视乾宫也。震,阳之动也——意者心之所发,阳气之动也 ]
若曰:法先闭目,意敛目神,向脑一注。
[ 篑中书同。“若曰”者,明非本经。盖本经简奥难晓,吕祖述其意若曰如是如是也。陶律师本无“若曰”两字,次句有“微以”两字,末句“脑”字下有“际”字,“一注”作“存守”。吕祖曰:“存者真一,守者真元,真一是性,真元是气。脑为髓海,又为天性都会府,犹天上之有玉清胜境——其境至清,高居星月之上,乃太无之天。能知存守,自能明道。” ]
继于脑中,向顶注之。
[ 篑中书同。陶本“中”作“际”,下句有“门上”两字,“注之”作“一注”。吕祖曰:“脑为人身玉清官 ,元始所居。顶曰囟门,穴名百会,乃三元聚会之所,上接三天真一。向顶注之,真一感通,真元汇注,得见红黄星点若雨洒下为验。”盖真一无形,所可见者真元。真元者,真一所生之气也。
(一得)按:《礼》曰:“本于太乙,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太乙即真一,天之宰也。首为人身之天阙,故迎乾必于首。《易》曰“乾元”曰“首出庶物”——乾为天为首也。《虞氏易义》:“乾为性”。——天命之性也。心目“注之”,即《尚书》所谓“颐諟天之明命”朱子曰“常目在之也”。《内典》曰“大佛顶首陀罗尼”——言慧光如日在佛顶也。又曰“斯是如来无见顶相,无为心佛”,又曰“摩顶令其开悟”——言人之性光皆在顶也。儒释二家医世功法,以经义参之,与此书宗旨重规叠矩矣。 ]
此为下手第一步。
[ 篑中书同。陶本每步此句有“功法”二字。吕祖曰:“法,法则也;功,功用也。”“法先闭目”者,目为我心使气神。《法录》“目神在天,即为苟毕二帅”。其在人身,行则注于两涌泉,坐则注于两腰肾。闭也者,凝字之义也。曰“微以”者,有以若无之义。意为心神之号令,令出乃行,犹人君之有诰敕也。曰“上注”者,有透顶而上之义。所以注迎真一之元,以护身世也。 ]
第二步说法
夬
[ 内乾外兑。《逸象》:“乾为神,兑为通,与神通气也。”——引乾气下通之义也。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小人谓阴。阙门下通于腹,腹为阴,引乾阳下注,以决阴也。 ]
乃自百会,下游阙盆。
[ 篑中书同。陶本作“继于腑际,向下陶堂。”百会,穴名,其穴在顶门。阙盆,亦穴名,其穴在陶。吕祖曰:“此不言意,意在其中。”曰“下”者,引一引元并下之义。味下句自可见。 ]
乾
[ 元亨利贞:元始,亨通,利和,贞正。元始,谓易生复初,探赜索引,万物资始。亨通,以阳通阴。务正性命为利贞。心以上为阳,腹为阴。响乃阳始通阴之界,天下之赜将由之而起,不可憧扰。乾有伏坤,驭动以静,乃为体得闲趣。体乾之德:刚健中正纯粹精。——此七者,所由觉空色相,一丝不挂也。 ]
游夫阙盆,体得闲趣。
[ 篑中书同。陶本作“用字陶堂,一丝不挂。”(一得)按:《易》曰“清明在躬”,《心经》曰“五蕴皆空”,盖同是道也。吕祖曰:“第一戒毋率躁,第二戒毋昏迷,第三戒毋莽荡。要识此中,本无一物,有何人我,有何内外,光明磊落,彻天彻地,物物件件,机动乃现。现非心体也。现而勿察,隐而勿追,如浮云之点太空,过而已矣。所当迎者,清存十分,得迎三五。”盖此一步,《参同》谓之“上德”。德以清虚恬淡,一尘不染。得失有无,不稍粘滞,乃为得法。 ]
此为下手第二步。
[ 吕祖曰:“此步中必现有纷纭景象,若稍滞稍扰,天君有病,不惟无益,为害非细。而于下步便无下手处矣,可不戒哉 ! ”(一得)窃谓:能体游字、闲字,意义自得,行合祖训焉。 ]
第三步说法
姤
[ 内巽外乾。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阴为柔。“刚遇中正,天下大行”,谓以刚克柔。五中正,故刚遇中正。阴始生,故宜勒照。垢与复旁通,复则龙蛇俱蛰,垢则万物发扬——阴阳相伏之理。象曰:“天地相遇,品物咸章。”故为万路齐开。“天下有风”,无路不通也。 ]
运值正午,诀惟勒照。
[ 篑中书同。陶本首句上有“已而”两字,下句作“万路齐开”。言此中元运旺,既庶且富,无物不备,有日中则昃、月盈则阙之惧,故当有勒照作用。正午,于世为中元,于身中为心,于功候为活午时,乃一阴初生之候,宜勒照也。]
遁
[ 内艮外乾。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君子谓乾,乾为远为严。未于首,其位已远。远而严,正本清源之道。刚当位而阴渐长,故有偏颇之象。 ]
已值未正,正本清源。
[ 篑中书同。陶本“已”作“若”,下句作“便有偏颇”,盖民忘善之所致也。世泰已久,则民惟逸是安。逸是安则忘善,忘善则恶机已伏,自然之势也。宜体“正本清源”句义,乃有下手处。鄙意:诀则迎一以化之,不惟诀迎坤元而已。 ]
否
[ 内坤外乾。彖曰:“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内小人而外君子。”故外强中干。“大往小来”,故当植培,此天地闭塞之候。 ]
一入申正,植培而已。
[ 篑中书同。陶本“申正”.下作‘÷外强中干,须事植培。”意义与此书同。盖值申:正 ? 运当下元之初,其时人民燕安成性,罔知奋勉,无有远虑,风气浮华,举止文胜,故曰“外强”。惟民生厚,其气已漓,百产亦渐耗竭,故曰“中干”。一旦劫临,挺而走险,适以速毙,诚可哀也。志斯道者,诀惟植培为事,所以思患预防也。 ]
观
[ 内坤外巽。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观主化民,故当致新。五位未变,为“大观在上”。近乾爻,故迎乾。陶本曰“成贤劫”者,酉时卦中有蹇有明夷,值运之艰也。 ]
若至酉正,诀惟致新。
[ 篑中书同。陶本“酉正”下作“诀惟迎乾,以成贤劫。”义与此书相表里。酉正者,下元之中运也,旧染污俗,迎乾气以廓清之,使民自新也,顽谗犹欲并生,使民自新,则劫运之来,化大成小,所谓贤劫是也。较诸兵火相乘,不已相去多多乎!吕祖盖有深意存焉。贤劫者何 ? 饥馑疫疠昏垫是也。 ]
剥
[ 内坤外艮。此戌卦也。乾凿度曰:“夫阴伤害为行当九月之候,阳气衰消而阴终不能尽阳,小人不能决君子也。”谓之剥,言不安而已。彖曰: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 ]
坤
[ 六爻皆阴。此亥卦也,卦德为柔顺利贞,卦气为灭藏于癸,汲晦之象,阳尽灭也。故有“履霜坚冰至”之占。戌亥为剥为坤,此曰“法惟屯蒙,以俟复”者,舍值时之卦。而言“因时之用”,谓此时惟当息养。盖戌亥于身为下极,于世为下元之下运,言内言外,皆当息养也。 ]
运至戌亥,法惟屯蒙以俟复。
[ 篑中书同。陶本下句作“屯蒙而已。”意义与是书无异。屯蒙者,万物冥昧之象,养之以俟其复而已。屯,内震外坎,动而遇险,劫运多艰,故屯利居贞。蒙,内坎外艮,坎智艮止,性灵窒塞,机窍未开,故蒙以养正。大元运之戌亥,万物皆息,小元运之戌亥,亦贵息养元气。吕祖曰:“究其致此之由,总因失照失培之故。”言小元运之可挽于前也。(一得)按:《易》曰“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书》曰“道有升降,政由俗革”,此儒教之视否泰元远而医世也。《华严经》曰“清净光明,遍照世间,以无碍愿,住一切劫,常勤利益一切众生”,《楞严经》曰“于恒沙劫中,救世悉安宁”,此释教之历无量元运而医世也。 ]
此为下手第三步。
[ 篑中书此句上有“吕祖曰究其致此之由总因失照失培之故”十七字。按前后文均无吕祖曰字样,当是后人以此书质诸吕祖,录者误入正文耳!今采入前注。窃按是书,二步以上自顶至响,言身不言世,乃是自修之事。浑浑穆穆,不必分寸体验,故不言时。三步中分言六时者,功用至午位则为心,乃一身之宰;一世之宰;至未以下则为腹,为阎浮提。世事不同,补救之法亦不同,故逐时分析言之,以明随运之用。此六时之用,皆学问之事,谓当裕道法于未用之时。午未申酉戌亥,皆迎一迎乾之所贯注。乾,君也。盖有随时医世之学术,而后可以任斯世之重;能凋元赞化,。而后可以上格君心。欲从事于泽民,必先以致君力主也。 ]
第四步说法
复
[ 内震外坤。震,修省致福。坤,德合无疆。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利有攸往,刚长也。”阳来返初,而应天行,阴顺之,明良之际会也。 ]
已而华开见佛,自造庆会,於(音乌)万斯年。此为下手第四步。
[ 篑中书同。陶本“已而”作“既乃”,下有“别有妙用,不外忠贞”二句,“自造庆会”下有“得致”两字。华,心华佛,喻君也。开者,开心见诚之义,中无意必固我,随机导引,格非启沃,大有红炉点雪之神。“不外忠贞”者,言忠贞则咸有一德,上下交孚,不待语言文字,故曰“自造”——诚之通也。忠则表里如一,贞则夙夜匪懈,是以能充满其肃肃雍雍之气。而君臣皆在一气之中,为上为德也,天下亦皆在一气之中,为下为民也,海隅苍生阴受其福而不知矣。吕祖曰:“惟知迎一与元者能之。”(一得)按:《书》曰“燮理阴阳,寅亮天地”,《楞严经》曰“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持世陀罗尼经》曰“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同此功用也。 ]
第五步说法
临
[ 内兑外坤,兑悦坤顺,故无间。元亨利贞。彖曰:“悦而顺,刚中而应。”——“悦而顺”,混一之原;“刚中而应”,妙凝之德、大亨以正也。 ]
于斯时也,功造无间,一举一措,不谋自合。盖已两气混一,志神不二,是妙凝之神验。此为下手第五步。
[ 篑中书、陶本同,文正藏本有小异。吕祖曰:“行到此步,益宜人我两忘,任此乾坤正气氲如氤如,有弥天盖地气象,乃得此验。偶或现有戾机,必当参迎人元以通之,倍迎乾元以新之,坤元以和之,寂体真一以一之,自然君圣臣良,上下一气,功行不怠。造致雍熙,计日可待。”(一得)按:《书》曰“咸有一德”,《金刚经》曰“以福德无,故如来说福德多”,皆是道也。]
第六步说法
泰
[ 内乾外坤。彖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象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以阴辅阳,坤承乾命,庶绩咸熙,四海升平之象也。 ]
功到此际,朝宁雍熙,百工亮采,而民隐君悉。从而加迎真一,下照万方。继迎坤元以抚之,乾元以一之。物产繁衍,民行淳驯。此为下手第六步。(驯当作良)
[ 篑中书、陶本同,文正藏本句繁不悉载。(一得)按:《礼》曰:“德者,性之端也,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功用至此,天地顺而四时当,艮有德而五谷昌。诗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合内外道也。《金刚经》曰:“佛说非身,是名大身,纳大千于一粟也。”《弥陀经》曰:“阿弥陀佛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是故名为极乐。”皆道在一身,效在众生,申锡无疆之轨也。儒释二家医世之道,亦该于此书矣!
吕祖曰:“此抚世之极功,圣人之能事,然非有待于外。六合九州,不出坤晅,呼吸可通,尽人能学,惟在志坚,切戒私智用事耳 ! ”又曰:“天地无心,寄心于人,人故能行,行必有成。”又曰:“要知世运之有上中下,犹人之有少壮老。人无不愿常少壮,天地岂有不愿常上中哉!至人体之,故垂是说以俟志士。然有至玄玄理,终古未经道破。余昔早闻是说而窃有待,及既道成且圆,甫知昔既未事,今亦惟能述此说(曰“述此”,说明非本经原文,祖师述其说以示人也。)以俟后之踵行者。汝曹姑勿穷洁(详语意,此经之道甚大,仙真且不得尽闻,凡人不当穷诘秘录。赖祖师慈悲,吾辈得闻说述,岂非三生之幸乎 ? ),今姑为汝曹详述其能致之本(可见全经上半部尚有修为功夫,下文乃述其意耳)。乃曰:“《参同契》、《悟真篇》足以圆命,《唱道真言》足以圆性,《大洞玉经》足以化凡,《三尼医世 > )足以证果。无如《参》《悟》两书,中多隐秘,易入歧途。《大洞玉经》,经义简该,藉化气质,功用极神,加之《唱道真言》,仗以炼心,则三宝淳粹,然后参以《参》、《悟》以圆命,《医世》以证果。证果,计行以证者——行有巨于《三尼医世说》乎?呜呼!匹妇衔冤,三年不雨,凶乃尔,吉亦然也。余尝亲印诸”三尼”咸云如是如是。“三尼”又曰:‘性功不圆者验不淳,命功不圆者致不坚,气质不圣者用不神;三宝尽圆返夫先天者,行之藉诸人。’此即至玄玄理,吾昔未之闻也,汝曹今可悟矣。否则两大自谋何其疏,万圣同寅何其懈,岂非有生以来一大疑团哉 ? 汝曹今而后趁此生年月日,时时力行勿怠,尽此报身而证果,不亦宜乎?然治病要知源,病源不知,如何下手 ? 两大,无心无欲者。然而好生,生多则乏。医有子病补母,母病补子。若夫保极而新民,一法也;爱民而悍灾,一法也。惟此医世,乃有循环补剂,用用无穷,不费一钱,不劳丝力,坐而致之,功圆上升。与其从事三干功八百行须藉人力,不若行凭一念,操纵自由而诀又不繁,乃反空度岁月,不亦惑乎 ? 时哉时哉,幸毋待焉”。——此道光三年分所示者。
又曰:“两大元复,则物产茂,生人良。人良则物茂,物茂则人良,人良物茂,非世泰乎 ? 非有互相医治之义乎 ? 又何观望乎哉 ! 昔姑射(音弋)山神人姓许名晶字子由,创医两大于尧舜时,而洪水平,苗民臣服,非明征欤(葛陆问答亦载此) ? 其尤著者,佛说《持世陀罗尼经》,亲授妙月长者于骄弥国,迄今西域受其赐,见诸内典(彭尺木佛藏随笔亦引)。厥功厥德,可胜量哉 ? 吾宗以此道证果仙者,惟北派七子。然而尽人可学也。以者未奉玉清神母懿旨,秘不敢泄,今则统沐懿旨,诰下三天,普敕三界,准行授受,无分男女。三天三界,昼夜巡护,授持善信,有感斯应,魔无干犯。洵是开辟以来未有之遭逢,造化幸甚,亿万世世幸甚。然贵有以身率者。余诀则以得合真一为本,而功用总自胎息一节始。余知道不终隐,故昔降说述存于兹山之龙峤山房也。今更彻底宣示未泄,汝曹应共凛遵,慎毋稍存期效念。——无验自验,理如是也,道如是也。”
吕祖之训如此,有志斯道者,阅是书,必能发所未发,身体而力行之。三尼且默鉴之。此(一得)采集吕祖遗训,疏解是书之本意。其余强半采诸蒋元庭特郎纂刻吕祖《天仙正宗》内集。侍郎有跋,谓:“闻云南五华山藏有《祖师医世说经》,似合内集所示玄义。历访未得,得则拟以冠诸内集,盖必有要妙存是经中,《道藏》未采,缺典也。”(一得)窃以特郎所闻,或即鸡足山本,得之传闻,故有是经云云耳 ! 盖以陶律师原序核之,决非经闻,而谓《吕祖医世》亦误也。识此以俟考,(一得)谨识。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