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掉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用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在五月十号清早,母亲给我转发了这篇文章。
一看到标题,下意识的不屑一顾,又是一类反鸡汤式的文章,告诉我们成年人没有资格喜欢讨厌,告诉我们坚持,告诉我们哪怕不喜欢,但你要为你的工作,家庭负责。
这和马云、刘强东谈论“996”又有什么区别?无非是上位者的御人心术罢了,我心里不免这样吐槽到。关掉母亲的对话框,我开始了周而复始的日常枯燥。
直到晚上母亲的一通电话,谈论到我的近况,或许因为自身工作环境太过压抑,情感在瞬间爆发,我粗暴的将一切现在的遭遇归责于父母对我工作选择的干预,归责于从小到大没有享受到自由,归责于一切过往,我痛斥了一切,包括我自己。我说着我讨厌现在的我,我找不到了活着的意义。母亲一直沉默着,直到我宣泄完情绪。和正常发展不同的是,她没有给出自己的建议,也没有茅塞顿开的解答。“说出来也好一点,能怎么样呢,谁都是这样过来的。睡一觉吧,晚安。”这是母亲的回答。
“先这样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晚安。” 却彻夜未眠。不知是不是因为对母亲过激言论的歉意,我鬼使神差的打开了那篇文章。不得不说,文章金句频出,我反复看了三四遍,抛去第一印象后,我认可了部分,但仍然有与之意见相佐的地方。但还是感谢文章作者,也感谢毛姆“为了心灵的安宁,人最好每天做两件自己不喜欢的事”,阅读不喜欢的文章,也能作为我的养料,为我的想法查缺补漏。
我依旧不同意将喜欢和坚持杂糅在工作里,这很幼稚,像是幼时学琴,可工作不是练琴,我认为,工作是一把琴的出生到死亡,你都要参与,你是在造琴。那喜欢是什么呢,喜欢是你在造琴过程的试音,是一把琴出厂后,蓝天,海边,微风,你把咖啡放在一旁,舒缓的弹奏。谁会喜欢造琴呢,枯燥,重复。你看,工作不必喜欢,甚至可以吐槽,可以讨厌,但是它是你实现喜欢的必经过程。
我们不谈工作是什么,只需要考虑工作为了什么。有的人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有的人为了家庭,有的人为了体验职场,但归根结底,我们工作,是为了更好的满足自己的内心欲求。我在一整夜的纠结中,理清了两代人的矛盾之处,我们强调个性,父母强调稳定,这其实殊途同归,只是处理喜欢的方式不同。母亲是名教师,最大的乐趣是我最不愿去的爬山,还是深山险林,我着实无法理解为什么在周六周日这样美好的适合懒觉的日子要四五点爬起来坐三四小时的车然后马不停蹄的征服一堆死物堆砌的高土堆再坐三四个小时的车回来接着抓耳挠腮的写一篇登山好美。我是个肥宅,喜欢搜集美食攻略后攒下一笔钱然后开开心心的坐车几公里去吃种草了很久的小店,喜欢买很多很多好看又死贵的鞋子,喜欢最新科技的数码产品,喜欢一个人散步,看电影,出游。母亲同样无法理解,因为觉得孤独,觉得昂贵,觉得外面的食物始终不令人放心。这就是症结所在,为什么对于安稳的工作,母亲甘之如饴,我却如食砒霜。因为喜欢,我说的不是对工作的喜欢,而是工作足够满足母亲的喜欢,有充裕的时间去和朋友“出驴”,金钱足够满足日常所需,父母家人能够照顾得到,所以工作不再那么难以下咽,生活中碎片的喜欢,让母亲 “这样过来了”。
但我浑身刺挠,有如针扎,用一句很俗气的话就是二十多岁的青年像朝阳,想要散发光和热,想要被看见。可相对稳定的工作意味着你只是小齿轮,你只需要做好自己份内工作,安逸的工作环境意味着较少且稳定的收入。这也意味着我微薄的收入,甚至能预知我二十年后依然微薄的收入,它始终支撑不起我的喜欢。当一份工作,你极目远眺,再眺,目眦欲裂,始终看不到满足,那他们所谓的坚持,所谓的成年人不会用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只会是一道枷锁,每天往复挣扎。
喜欢是什么,喜欢是贫瘠土壤开出的花,是你的布洛芬缓释胶囊。我不否定工作狂的存在,也不否认并不是所有工作狂都喜欢自己的工作,但这只是对工作的态度,是对自己选择的负责。像是健身的人也会期待自己的那份“欺骗餐”,像是强如马云,也会有自己“公益需求”,我们也总在期待着周末,甚至期待一个午休。
我还是不喜欢那篇文章的标题,我反对它否认了喜欢的重要性,也反对把喜欢和坚持安插在工作上。坚持不是枷锁,喜欢也不是。对于工作,抱怨,厌烦,喜欢,贪恋,百样人百种态度,但亲爱的,这只是工作,仅此而已。
一份工作可以维系生活,但是一份所谓的好的工作,应该能够支撑起自己的爱好。我理解了母亲对于我爆发的不知所措,也终于和自己和解。在五月十二号凌晨,我给母亲的母亲节祝福写到“自毕业后,我与您诸多想法相异,矛盾频发,但您始终愿意倾听和力所能及的帮助,很感谢您成为我的母亲。希望今后的日子里,不放弃爱我,更要好好爱自己。”
“你我皆不易,所幸生活有趣。” ——母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