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这是一本禁书。因为涉及抨击教会的文字。同时这又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伟大在对当代法国乡下人的生活的真切描述,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描写了农民们真实生活。
自古以来,有钱有势和贫穷就是无法融入的关系。包法利夫人本来是一位很有钱农夫家的小姐。她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家里也是很重要的角色,因为妈妈去世的早,所以爸爸的爱便全部在她身上。后来她遇到了医生包法利,医生深深爱上了她,更符合剧情发展的是,包法利先生的妻子是个老女人,后来突然死掉了。顺理成章的,她们俩结为夫妻。
可是谁曾料想,夫人是个有想法,有智慧的人,而先生是那么无趣、庸俗,与夫人在书里读到和想象中的生活完全不同。当然女主人公的很多做法是我不能理解的,也是成长到29岁以后,我的良知告诉我,像她一样去生活,是永远没有幸福的。因为她总是不满足,既然不爱自己的丈夫,为什么不选择离婚,而非要依靠哪个情夫。所以说,那个时代女人还是依靠男人而活,没有我们现在的时代好。以下是几点我不能理解她的地方。
首先,她不爱自己的孩子。因为不爱自己的丈夫,就不喜欢自己的孩子,书中她疼爱孩子的描述有处,但是也无法掩盖她更爱自己的事实。孩子在奶妈家的时候,她就和莱昂一起去看孩子,不难想像,如果莱昂不去,她可能也不会想去。孩子回家后,她也是把孩子一直交给保姆,自己很少管。这对我来说也是无法理解呀,只能说明我们的女主人公太有主见,和我们平时母爱泛滥的人完全不同。她这样不切实际的生活,很难生活的好吧。
其次,她总是无法辨别男人的情话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得到她,仅此而已。可是我们的女主人公如此虚荣,每次对爱慕她的人都是那么轻易就顺从了。当然,现今社会也存在像艾玛这样的女子,有的为了爱情,有的为了金钱,出卖自己的身体,或者为了爱可以舍弃一切。这种看起来的勇敢,不能称为真正的勇敢。真的勇敢应该是向老公坦白,然后坦荡的去爱别人,而不是每天活在欺骗和谎言里。我不能赞同女主的做法,婚姻是自己选择的,经营不好,不能全怪在对方头上。一旦婚姻出现危机,就应该好好解决问题,而不是把自己的寂寞和贪婪用在思慕其他男人或者与他们私会上。为什么最后她没有获得任何一个情人真正的爱,我认为她本身在爱情人这件事上,也并不是十分确定,只是被当时的意乱情迷迷惑,认为这就是爱情。其实她离不开的只是情人给她性和赞美,她永远不知道,爱情也需要有很多基础。比如物质基础、伦理道德等等。爱情于她来说,到底是什么样子,她也说不清,在她脑海里的那个完美的情人就算找遍全世界也是不存在的。对此我深表遗憾,为了她的不切实际的梦。
最后,她的花钱方式。本来并不富有,但是可以凭借勤俭持家而越过越好。可是她便不如此,不赚钱,却什么都想要。当然,这是我作为现代女性所不能理解的。尽管包法利先生并不是家财万贯,但是凭着自己行医多年的经验,经常看一些常见病赚的钱,足够养活这个家。在包法利先生的事业越做越好的时候,太太应为讨厌平庸的生活,硬是要搬走去别的地方。她可能永远也不知道,先生在这里积累的患者群丢失了多么可惜。明明是普通人,非要今天买个地毯,明天做套衣服,穿的比大家闺秀还讲究。当然艾玛是个美女,美女当然需要配上好衣服才更美。但是中国有句话叫“富有诗书气自华”,这是她永远也不会懂得。不会理财就不理,没有钱就不花,可是太太却总是在瞒着丈夫,把一些钱用掉。全用光了,还不忘了借。如果没有借钱,就没有后来的被骗,到最后的走投无路的自杀了。
当然包法利夫人也有很好的一面。她在最后,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去到处筹钱。她有她的才华,有她的勇气,有她的美貌。这部悲剧的发生,并不在于她嫁错了人或者去错了地方,而在于她不切实际的梦和幻想,但是却从不脚踏实地去行动。这样的话,就算她生活在巴黎,一样会不幸的。
这本书教会我的是,不要做不切实际的梦。不是每只青蛙都会变王子,也不是每个灰姑娘都会遇到自己的水晶鞋。踏踏实实去努力,经营自己的婚姻,让自己的存款越来越多,就算哪一天没有情人的时候,也可以过的潇潇洒洒。没有情人可以过的很好,没有钱却要举步维艰,这就是为什么钱更重要的原因,好好理财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