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饺,我最爱的家乡小吃之一,因为做工比较繁复,已经好多年没有吃到了,超级好吃。样子和北方的饺子很像,做工和原料却完全不一样。
选米:这是最关键的一步,米的硬度和粘性决定了它的口感,一般要选秋稻,软糯适中的优选粳米;
浸泡:一般需要泡两三个小时,等米都泡软了;磨浆:将米和水混合磨成米浆,这是决定粉质细腻度的关键,小的时候都是用石磨来磨,现在都是用电磨,如果磨不好,磨出来的浆就会很粗糙;
煮浆:一定要选用大锅,最好用柴火,米浆倒进锅里后,一个人控制火候,一个人负责搅拌,在搅拌过程中还要不时加油,以免粘锅,水分逐渐蒸发,越到后面搅拌越吃力,等到米浆七成干后,就可以出锅了。
揉粉:这是包饺前的关键,如果粉揉得不好,包的粉饺就很容易裂开或者难以成型。
包饺:这就是手艺活了,饺包得好不好,还得看手巧不巧,还有技术熟不熟,其实在这之前,我只包过一次,不过即使隔了那么长时间,还是没有忘记手法,可能是在梦里做得太多了。掰一小团粉,放在掌心,揉成球型,再用拇指往球心里捏,四指在外面,不断旋转,捏成锅状,往里加入馅料,然后把粉皮往里合起来,变成半圆,再用拇指和食指捏出螺旋形纹,最后在粉饺面上涂一点油,以免粉饺互相沾在一起。
蒸饺:一般蒸十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做粉饺的工序还挺多,基本步骤就是这样。记得以前邻居家的四婆还在的时候,用这个原料可以做出很多花样来,菊花、水仙花、小猴子、小猪、小狗、鱼……特别精巧,还有一套专门用来掐花的镊子,可惜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做了。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馅料和酱汁的准备,这就是根据个人口味而定。
馅料:我们家人都喜欢瘦肉香菇馅,五花肉、香菇、萝卜干(或咸菜)、豆腐饼(家乡特有的),全部都切成丁,分别炒熟,最后混合在一起炒就可以了。
酱汁:视个人口味,我们家一般是做紫苏汁,花生油、切碎的紫苏、蒜米、葱白、酱油一起煮,夏天再加两个自家腌的酸梅,酸酸的,超级开胃!
想想小时候的小吃真的好多,二十四节气以及中国传统的节日几乎都有属于这个节日的吃食,春节吃水片果,元宵节吃汤圆,二月二社稷吃社包果,清明节吃五色米饭,端午节吃豆腐酿,鬼节吃粽子,中秋节是蕉叶糍粑,冬至吃汤圆……可惜现在我们这一辈人大都不会做这些小吃了,以后我们的孩子大概很难吃到这些东西。虽然有钱可以在外面餐厅里吃到很多精致可口的点心,但是总感觉少了记忆中的那种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