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是风雅却寻常:宋人十二时辰(八)

道是风雅却寻常:宋人十二时辰(八)

作者: 花间星事 | 来源:发表于2023-09-17 23:40 被阅读0次

宋代餐饮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技能都是数一数二的。虽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但当时临安依旧奢侈成风,食客格外讲究。这些餐饮服务人员的水准提高。一方面因为客人挑剔,另一方面是食店众多竞争也非常激烈。同样的菜式,每个人有不同的口味,就连上桌的温度都会有要求,一般客人坐下后,小二就会上前招呼,会将客人的需求一一记下,并且把菜名和需求抑扬顿挫的大声唱出来,店小儿又叫“过卖”,他们不但要有好记性,还要有好嗓子,有些还能即兴编曲,点菜都能唱出调调。

后厨做好负责端菜上桌的让叫“行菜”,无论多忙,他们都能与后厨相互配合有条不紊。当时没有餐车,行菜的人有时如同耍杂技,左手端三碗,右手从手到肩最多能叠20来碗,每桌挨个上菜,每道菜,什么客人有哪些特殊需求,都能一一记得清楚不差分毫。因为即便偶尔出的差错,只要客人告诉店主,他就可能被减工资甚至丢掉工作,所以没点功夫,很难在当好服务员。

当时酒楼里也会有不得自带酒水食物的提示,但是店家一般不会拒绝客人提出这样的要求。有时候还会帮客人到其他家买想吃的菜品,果子,零食等,一般店里都会找附近的闲汉帮忙跑腿,也会允许外面的熟食小贩进店招揽生意。店里还会有专门送外卖的小哥,做好的食物放在温盘与食盒里。温盘上薄下后中间有空心的瓷盘,送餐时在夹层中注入热水,盘子就有了保温作用。菜肴装在温盘里,再放到木质食盒中,既可以保温,又避免了串味。如果还要送酒,小哥会提着一个明炉为酒保温。宋代的外卖服务已经十分盛行,就连皇帝都会叫外卖。

宋人喜欢吃饼,现在可以找到与饼相关的记载里就有数十种饼。不过宋朝的饼跟现在我们知道的样子非常不同。水浒传里武大郎的炊饼,其实并不是烧饼,而更接近于我们今天说的馒头。这种炊饼原来叫蒸饼,是在笼屉上蒸熟的面食,因为要避仁宗赵祯的名讳改成了炊饼。宋朝还有一种类似面包圈的环饼,中间有孔,读书人会把它挂在书箱外面的挂钩上,饿的时候随时可取。有些商旅行人。还会随身带一根木棍把环饼套在上面,饿了取下来充饥,木棍还可以防身。

索饼就是面条,汤饼接近今天的刀削面和片儿汤,糖饼是方糕,乳饼是奶豆腐,糊饼就是芝麻烧饼。似乎用面粉或者类似面粉所制作的食物都被他们称为饼。当然用面粉做的还有包子,大宋包子馅料很足,面皮薄,而馒头则馅料少,面皮厚。宋朝人爱吃,会吃,对美味可口的包子尤为青睐。小吃店竞争非常激烈,为了招揽食客包子馅料就会不断推陈出新,真的没有他们不敢包的馅料,现在想来吃出些什么都不能算意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是风雅却寻常:宋人十二时辰(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yzw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