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渐吹尽
姜夔〔宋代〕
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作者】
姜夔:南宋著名文学家、音乐家。
【译文】
树梢上淡淡清香的柳絮,被风渐渐吹尽了,那柳树浓密的绿荫,把四周人家的门户都遮蔽住了。河面上的小船,顺着弯弯绕绕的河道渐渐地远去了,只见暮色中,船上的帆被风吮得凌乱不堪。这匆匆往来的船,它最终要去到哪里呢?
这长亭里的柳树,静寂地看着这人世间的离别,没有谁比得上它看得更多这样的情景了。柳树如果真的是有情有意,怎么会长得这样的青翠碧绿呢?
日落西山,暮色苍茫,高耸的城池已经看不见了,眼前只看见那无数岩石层叠的群山。我不会忘记你临别时的叮嘱:“韦郎呀,你这一去,不要忘了你送给我的玉环信物。你一定要记得早早归来,我怕红花飘落孤独,无人可为我作主。”就算是有那并州制造的最锋利的剪刀,也是无用的,它也剪不断这心中千丝万缕的离别之愁。
【创作背景】
本词是一首抒情忆别之作。姜夔年少时,在合肥认识了一个歌女,两人感情很好。公元1191年,姜夔再次去合肥,离开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赏析】
本词题序中所说的“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并不是恒温所说的,而是出自于庾信《枯树赋》。这里是词人误记。
本词的上片是咏柳。词人由眼前的柳色起兴,柳树下的人家,江上的船帆,都勾起了他的离愁别绪,而这心中愁绪变成了对杨柳的疑问:柳树啊,你是见多了这人间的别离,你是无情的,否则怎么会这样的青翠呢?
首句“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描述了春风吹尽了柳絮,四周人家的门前柳树成荫。“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则是表明了词人即将要乘船离开了。“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这里笔峰一转,词人又将视线转回了柳树,这长亭边的柳树惯了人世间的离别,却是无动于衷仇,因为它总“青青如此”。词人用柳树的无情,衬托了自己离别的深情。
下片是描写与情人离别后的思念之情。“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这三句描写了词人离开合肥后的恋恋不舍。这里用了一句唐人欧阳詹的诗句“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望高城不见”就是套用了此句,暗示了对情人的怀念之意。
“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这里是借用唐人韦皋的故事,向情人表示,自己不会象韦皋那样“忘了玉环分付”,自己一定会重来的。“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这句话是情人的叮嘱,她希望词人能早日归来,而“第一”表示加重了语气和感情。因为她怕“红萼无人为主”,那时候的歌女地位低下,是掌握不了自己命运的,显示了歌女的情深意重。而末句“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表达了难剪心中的愁怀愁绪。这里的并刀,指的是并州(今山西)盛产的好剪刀。
全词语言精炼,风格清丽,情深似海,哀婉动人,缠绵悱恻,令人感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