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泥淖中。
小说里的人物,大多是作者的棋子和帮凶,或多或少都受到作者想要针砭时事的影响,总是摆脱不了悲剧的收场。曹公笔下的妙玉,亦是如此。
曹公对妙玉是有所偏爱的,古决认为,甚至是仅次于黛玉的偏爱。曹公惯用反写的手法,所谓将“真事隐”“假语存”。欲洁何曾洁,实为“洁”;云空未必空,实则“空”也,终陷泥淖中,何尝不是跳出“泥淖”呢?
好在妙玉心中是敞亮的、纯洁的。诸多看官,评论彼彼,都在可怜金玉质,细细品味,每个人心中何尝不是住了一个“妙玉”呢?
家道变故,从善如流
曹公通过邢岫烟之口,交代了妙玉的家庭背景:听了术士点拨,戴发出家修行,后又家道变故,被迫背井离乡。在命中注定和环境变化面前,妙玉还是从不反抗似顺从。即使被世俗世人所不容,还是一如既往的既来之则安之。
槛外自居,清者自清
候门深似海必以势压人,被权贵所不容,妙玉并不委曲求全,仍旧清高自诩。被正请进入贾府,依旧不肯低下高贵的头。也许是自身的天生丽质。即使在权贵家长贾母面前依然从容,一句“这是老君眉”,大有傲立寒霜的孤芳自赏。纵使是家道中落、虎落平阳,仍不改一颗高傲的心。
不俗还俗,坚持自我
身是出家修行的妙玉,本应当不俗于青灯古佛旁,偏偏她又有对宝玉的格外照顾。先是喝体己茶时主动为宝玉准备了自己专用的杯子,再者给宝玉生日送去“槛外人”的贺信,再有唯独宝玉才要得来的红梅。以槛外人自称的妙玉应该是不俗的清净修行,可面对心心相惜、情不自禁的宝玉却俗了起来。甚至在外人面前,对于自己俗套的行为也毫不避讳。依然是坚持自我,我行我素。
审时度势,心随我动
前80回里,曹公对于妙玉的描写笔墨并不算多,但却给予了她金陵十二钗正册第六的人物地位。可想而知,妙玉的“不洁”和“终陷泥淖”,并不只能被几个小毛贼草草收场。按照她的高傲和不畏权贵低头的性格,妙玉极有可能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何况她已看破,终究就是一个土馒头。古决认为,曹公应该对妙玉寄予厚望的。大厦倾倒之后,树倒猢狲散,终将恢复平静,有人收拾残局。妙玉面对昔日不屈的权贵,可能为了某种力王狂澜的驱动,自主选择曾经认为的不洁,在世人眼中,她是陷入了泥淖,而在修行境界上,她用不洁成就了“玉洁”,终陷泥淖而实现了跳出了“泥淖”。
各位看官是否从妙玉身上看到了些许自己的影子?或许没有行为的匹配,但却有或一或二的可能隐藏于内心世界。曹公笔下的石头记,是一把辛酸泪,同时也是一把锋利的讽刺剃刀,它把现实的趋炎附势、世俗愚昧等等,剃解得体无完肤,入骨三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