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遇见《未来简史》,在没有搜索的情况下脑海里有印象,好像是本挺火的书。一打开就看完了,接着找来最先出生的《人类简史》,要不是已经在养生阶段,肯定会像年轻时候不吃不喝不睡觉一口气看完,当然,现在学会好好吃饭睡觉了。在写这个随笔之前还没来得及了解其他名人的各路读书笔记,先记录一些自己原生态的想法。
其中在看完两部“简史”之后最好奇的问题是,
为什么那么好看?
为什么总是有一种“想要一口气看完”的冲动?甚至都忘记了尤瓦尔·赫拉利火的时候大概是2014年,按说流行距离现在那么久了,书籍依然有那么大的魅力,说明里面还是很有意思的。我尝试脱离书里讲述的观点内容本身,来看一下到底是什么吸引着我“放不下”它们:
整体的印象,这本书(人类简史)注定是畅销书,无论是作者有意为之还是后期编辑调整,最终指向的都是让大众能够辛然喜爱的书籍。
1 极大的包容力:庞大的“简史”话题,内容可囊括时间线、地理区域、社会文化到个体种种维度,因而无论是谁,在阅读的过程中总能找到自己,以及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东西。这种话题本身即可吸引所有读者,让各种类型的群体参与其中,无论是接触、阅读、讨论、辩论,都极具包容力。可以说基本没有限制,而且无论如何,身而为人,肯定被包括在这个议题之中,如此庞大的潜在读者基数,光是掐指一算全球可阅读人数,它就赢了。
2 内容形式安排符合现代人获取信息“快狠准”的需求。活在现代的人们,不再是能享受“从前慢”的人们,带着浑身容不下的焦虑,只要发现有“更快、更强、更好”的可能性,就必然受不了这种“快感”的诱惑。在阅读的过程中,明显感受到板块编辑和取词造句在这个目标上的努力。在整体书籍内容的排布上,每个部分按照大的历史进程,每个章节是鲜明的观点阐述,前后形成小小的逻辑并列或递进关系,符合预期的理解习惯还方便关注重点,从目录上看就能让读者获得“巨大信息量获取的快感”。打开每个章节段落的故事,不需要前期过多的铺垫,仅仅是一个词组“7万年前”的句子开头,已经交待了一个隆重的故事背景,渲染了你需要的历史厚度的感觉,完成了引入和铺垫。再来,行文很好地结合了“理性(数据)+感性(活泼的场景举例)”的大脑接受方式,“现象-质疑-论点-论据-论证过程”,都是从熟悉的知识再延伸“新概念脑洞”,十分明显地指向目标观点,速度快,方式狠,信息准。这就能够让读者很开心地跟随着作者的思路前进,犹如你到达一个陌生的地方,有幸手中持有一副较为完整的地图,还有一个清晰的导航声音,而你要做的事只需带着兴奋和好奇享受这段旅程的探索即可。整段旅程可谓是:目的地明确,指引清晰,还提供了最便捷的路线,甚至路上还会跟你说个笑话,这样子的导航,应该是很尽职尽责了吧!
3 阅读体验感十分流畅。在某一刻我以为,承前启后的流畅感很像前段时间流行的“爽剧”(延禧攻略)。在设计上,各部分总有环环相扣的“套路感”,可能是行文严谨,可能是设置有序,也有令我“后知后觉而恍然大悟”的坑,隔几页总会给我“哇,原来如此!”的震撼,因而会认为这种每隔一段就会有一个“爽点”的设计能促使“一口气看完”。在此之间,不可多得的一个优势我认为是作者在严肃史实、数据列举之间插入的“场景举例”,让大脑在接收大量陌生信息的间歇还有“画面”和“代入情绪”的良好感受。比如,作者时不时会假设时空穿越:大概是如果1000年前的人类睡醒后发现自己躺在工业时代的机器旁边……作者也爱把读者请入某个剧情中,比如告诉你,你的亲戚族群是谁谁谁,而你在做什么事情……还有会想象毫无关联的东西交错在一起……这种脑洞大开的叙述不仅令读者自然代入,使得看似高大上的知识点瞬间产生“反差萌”,还能在大脑种下可爱的记忆点。最重要的是!过渡十分自然,字词中与读者建立起轻松讨论的连接,丝毫没有生硬造作的感受,整体的阅读体验好评,对我来说是容易上瘾的产品。当我再去翻书架旁边的其他《简史》书,感到了扑面而来的“严肃专注阅读要求”,我就想,完了,上了尤瓦尔·赫拉利的当了。
4 个性化设置的“小心机”。从推荐序中我们知道,该书中文版所参照的英文版,原来是作者特地为中国读者“量身定做”的,他给各国的版本也同样如此,因而通过功力深厚的作者和译者,我们接触到的母语版本的书籍内容,就充满了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相关史实案例,亲切感和代入感无法抵挡。好了,人家心机boy都准备得如此充足了,要是平凡如我,还能觉得“不好看”吗?于是除了佩服作者之外我好像暂时不知道要讲什么了……
总之,好的东西自然有好的道理,遇见和学习的次数多了,也希望喜欢好东西的伙伴们都越来越好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