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寒假即将来临,放假前学生还需要面临着期末考试,医院的心理科室外面也是格外的热闹,密密麻麻都是些青少年以及家长陪同的身影。考试焦虑症已经成了大多数学生的一种普遍的心理障碍,它不仅仅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水平的发挥,还始终陪伴其左右的家人当中。面对这种心理的产生我们不要害怕,先了解学生考试焦虑成因,然后再根据成因决定考试焦虑症怎么办。下面石家庄长江心理医院就来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考试焦虑症?
考试焦虑是人由于面临考试而出现的一种特征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景刺激下,受到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
考试焦虑症是指因考试压力过大而引发的系列异常生理心理现象,其中包括考前焦虑、临床焦虑(晕考)以及考后焦虑紧张。心理学认为,心理紧张水平与活动效果呈倒"U"字曲线关系。紧张水平过低和过高,都会影响考试成绩。适度心理紧张,可以使人对考试有种激励作用,产生良好的活动效果。但是过度考试紧张会导致考试焦虑,影响考场表现,并且波及身心健康。
二.考试焦虑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成功的期望值太大
有的同学之所以会产生高度的考试焦虑,是因为把考试的成败对他们的作用,尤其是心理意义看得太重要,把这种成败看得过于绝对,甚至无法更改,把考试的成绩看得同他们的升级、毕业、升学乃至今后的就业密切相关,是他们获得自卑的唯一依据,这样就会产生焦虑并大大地提高考试焦虑的水平。如有的同学认为:(去年没考上),今年如果再考不上,就太不可救药了。
2.外界环境的压力
社会的典论,师长亲友的过高期望,会形成一个萦绕于考生周围的有强大压力的心理环境,势必导致考生产生考试焦虑。
3.自身的知识基础
有的考生自身的知识与他们过高的期望值之问有一定的差距,一方面考生的基础知识功底不太好;另一方面他们希望能在考试中获得理想成绩,使自己的自卑心得到充分的显示和满足,这些矛盾必然导致考生产生考试焦虑。
4.已考学科的影响
由于前面考试的科目状况不佳,没有达到预计的理想效果,使考生对所考科目产生畏惧心理,也会产生考试焦虑。
5.身体不佳
临考前或考试中身体状况不佳,也会产生考试焦虑。
6.没有应对失误的准备
对考试取胜的信心很足,没有应对失误等意外事情的心理准备,如遇到考题中有比较多的难题,也会产生考试焦虑情绪。
三.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出现轻度焦虑?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判断孩子是不是出现轻度焦虑
1.经常为了些小事,甚至无端地感到烦恼,愁眉不展。
2.对原有的日常活动都失去兴趣,整天无精打采。
3.生活开始变得懒散,不思进取,随遇而安,不修边幅。
4.长时间失眠,尤其以早醒为特征,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5.思维反应变得迟钝,遇事难以决断。
6.总是感觉到自卑,对过去经常自责,对未来失去自信。
7.多愁善感,总是怀疑自己有大病,虽然不断进行各种检查,但仍难释其疑。
8.记忆力下降,经常想不起来昨天发生的事情。
9.乱发暴脾气,急躁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
10.经常有莫名其妙地心慌,坐立不安。
11.经常出现厌食,恶心,腹胀或腹泻,但检查是有无器质性病变。
12.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13.经常感觉到身体疲乏,精力不足,做事情力不从心。
14.情感冷漠,对周围的事情难发生兴趣,不愿意说话,更不愿意做事。
15.自感头痛,腰痛,身痛,却检查不出来器质性的病因。
16.对社交活动明显减少,不愿意和亲朋好友交往,甚至闭门索居。
17.对生活爱好失去兴趣。
18.常常不由自主地空虚,感觉自己没有任何的生存价值。
19.常常谈论和死亡有关的话题。
温馨提示:如果你的孩子有出现类似的症状表现,一定要注意给他减压了!
四.怎么样化解考试焦虑症?家长如何才能帮助到孩子?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努力:
孩子需要做好:
1.要认清焦虑是非常正常的状态。每次临近大考,一般人都会深陷到焦虑情绪中,大部分人都希望他们能够取得好成绩。
2.减低目标。在人生的道路中纵然有千万条,而考试也不是唯一的出路。过于焦虑的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降低对考试的期望值,不以一次考试的成败论英雄。
3.不要刻意追求平稳心态。虽然说平稳的心态对考试发挥相当有利,但是刻意追求心态平和容易适得其反。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提高考试成绩的一剂良药,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决定因素,真才实学才是最主要。
4.做好计划,按规律学习。临近考试,需要“量身定制”详细的学习计划,有条不紊地做好每天该做的事情,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杞人忧天。越临近考试,更要拿捏好复习进度,不要处处追求完美,在有限的时间完成有限的计划即可。
家长需要做好:
1.考试前,家长们要保持情绪稳定,不要把紧张焦虑的情绪传染给孩子,更不能出现有威胁言语,比如:“如果你考试不好,有你好看的?”或者是“你上学花了家里面这么多钱,考试不好你对得起谁?”
2.多聆听孩子的真实感受,容许他们表达“对学习感觉到的疲倦”,劳累,接纳、包容他们的不同情绪状态;相信孩子面对所谓“重大事情”有能力处理,尊重他们的学习计划和决策。
3.不管学习怎样紧张,也要给孩子留出点时间看看外面的风景,或者拿掉学习那紧绷弦的轻松,这样的话不仅不会浪费时间,还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学习效果加倍提升。
4.真诚的面对孩子的当下所以的状态,给予他们些积极的鼓励和暗示,鼓励孩子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总是拿隔壁家的孩子或者是同事家的孩子作比较,从而让孩子困住自己自卑情节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