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治愈一段疼痛的人生,首先要理解这种疼痛,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除非你穿着他的鞋子走来走去。
万茜在电影《你好,疯子》中,以教科书般的演技,呈现了一个疯子七重人格的精神状态。
一群人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另外6个人都很清晰地介绍了自己的姓名、职业和到达精神病院之前最后的场景和画面,唯独万茜饰演的安希,什么都不记得了。
在试图逃离精神病院、证明自己没病的“游戏”里,6个人通过各自不同的逻辑,依次带领他人找到突破困境方法。表面上看,思路清晰。始终唯唯诺诺、冷眼旁观的人是安希。她基本处于不在场的状态,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们和谐共处的画面,直到场面失控才出面制止。
医生说,是因为你太脆弱了,所以潜意识中会幻化出自己希望的“朋友”,以此来弥补自己缺失的人格。由于太过依赖幻化出来的朋友,久而久之便信以为真,反而模糊了自己的身份。人格分裂的来龙去脉,通俗简单地理解大概便是如此吧。
安希通过丰富的想象能力创造了一个丰富、友好的世界。心理医师递给她一支枪,残酷地要求她杀死另外的6个“人”。对于这样的事实,安希首先是否定的,她否定这6个人其实是她自己。6个人也能找出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直到被医生残酷地戳穿,他们能编造一段画面,却无法编织一个完整的半生。
只有摆脱对于分裂人格的依赖,才能成为一个正常的人。但至始至终,安希都很难做到,一方面是因为精神病人无法分开现实和幻想,在他们的世界里,幻想那么真实,现实却那么模糊;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实太过疼痛,除了安希自己,每一个人格都在努力向外界证明自己的正常,渴望一种正常生活的秩序,在这个愿望上,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
但有时候不同的人格之间也会互相攻击。医生说,安希你不可能控制他们。但安希宁愿自己死,也不愿意杀死这些朋友。对于一个疯子来说,这些美好的想象就是他的全部。电影最后匆匆掠过的画面是痊愈后的安希过上了自在美好的生活。但电影毕竟只是浮光掠影,如何在现实与幻想之间划清界限、如何放弃信以为真的世界去相信一个“为他好”的人,恐怕是很有难度的。
要治愈一段疼痛的人生,首先要理解这种疼痛,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除非你穿着他的鞋子走来走去。每个人都对世界必然有所期待,这种期待会投射到自己和身边的人身上。作为一个更加正常的人,也会将这种理想投射在跟自己休戚相关的人身上,美其名曰为“爱”,从而产生强迫或者依赖。而电影中的疯子其实是孤独的,但也是善良的,试图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努力地让自己按照世俗的标准活下去。
即便是作为一个普通人,也很难摆脱对于他人的期待和依赖。本质上来说,实际上是类似的感受,我们都曾以为离开了谁谁就再也活不下去。依赖爱人也好,依赖幻想的自己也好,实际上都是无法真正独立的表现。没有完美的人格和性格,也没有完全健康的人。我们都在靠着想象和反馈,摸着石头过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