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迭代:碎片化学习,学习从来都不是碎片化的,碎片化的而是时间。
关于碎片化这个概念,媒体上大致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主张如今是信息爆炸碎片化的时代;一方面提出碎片化的是学习不可取的。
也许是受媒体的影响,一直以来,我对于碎片化学习、阅读的情绪是复杂的。一方面我不可避免的要进行碎片化的学习,一方面内心又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后来才发现自己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碎片化”概念的不清楚。
有四个概念,一个是学习,一个是时间,一个是碎片化,一个是系统化(整体性)。我们要做的是,用碎片化的时间去系统性的学习。
运用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简单的说就是最根本的目的,例如,开公司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赚钱。)我们运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刷手机,不就是想要获得有趣,有用,有价值的信息吗?
接下来我们先说一说信息与知识。如果要碎片化的学习,那么你首先得学会如何去辨别信息。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如果我们没有进行系统性的规划,那么我们看到的消息,它们构成的就是一个一个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点,这些信息点就像知识大海中的一座座孤岛。例如:鱼的记忆只有七秒、某朝太监可以去媳妇等。
而高效率的、有价值的学习,就是获取一个系统性的信息。系统性的学习,则是由一个点出发,在四周建立无数的点,这些概念点相互连接,组成一系列的面,最后这些面会构建出一个知识的体系出来,如同一栋房子。例如:一本书,一个课程等。
说完知识,我们接着来说一说,时间这个概念。我们的一天,其实就是由各种碎片组成的整体,你上一课、你吃个午饭、你上厕所、排队的时候、等公交车的时候,这些碎片组成我们的一天。然而,一节课、午饭、如厕、排队、等车又可以看成是一个小整体。整体与碎片没有绝对的边界,它们是相对的。
在我们的日常认知中,课堂的45分钟是一整块的时间,而课间的10分钟或许就是碎片的时间。但是,如果我们从一整天的角度出发,课堂的45分钟或许就变成碎片化的时间了。所以说,碎片与否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你在那段时间里做的事情是否碎片化。
举个例子,你花一节课的时间阅读20篇不同专业的微信文章,那么在这45分钟里面,你照样是在进行碎片化的学习。你在课间10分钟里,看一节的教科书、一章的书籍,那么在这10分钟里,你就是在系统的学习。
那么碎片化的时间,是不存在的了?不,我个人认为碎片化的时间还是存在的。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甚至是十分钟。嗯?你或许会说,上面刚不是说课间10分钟不是碎片化的吗?现在怎么又变成碎片化了啊?你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
并没有矛盾,碎片与整体是相对的。信息是否碎片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是否专注。
通常我们买一本书放家里,一定要整理出一个小时或一个下午来阅读,是为什么?我思考了一下,原因大致如下,这样阅读比较有仪式感;这样阅读可以显得我们比较重视;这段时间里可以比较专注。
然而回想一下,我们就会知道,在大多数的时候,我们看不到三分钟的书,就会忍不住瞄一眼手机,不到五分钟,就会刷一下手机,不到十分钟我们就会忍不住站起来溜达一圈,美名曰活动一下筋骨。
三、五、十分钟里,我们很难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从而进入状态。那这段时间,就是碎片的时间。如果你一节课、一个下午都是这样的状态,那么你这一节课、一个下午同样是碎片化的。
所以说,在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里,学习系统的知识,那么这段时间就可以定义为系统的学习,而不是碎片化的学习。我们很少能跟够做到在很短的时间里进入状态。这是一种能力,是需要培养锻炼的。而充分利用“碎片”的时间,快速进入专注,就是对我们最好的训练。
有些人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在“碎片"的时间里,不知道该做什么。这里,我提议,我们可以在前一天晚上定一个目标。例如,在今天晚上睡前,我想看一本书籍《把时间当作朋友》,那么你可以下载好电子版存在手机里,第二天,你一遇到碎片化的时间,就开始阅读这本书,其他什么都不干。那么你或许花了一周的碎片时间,你学习的却是系统的知识。又,你打算背英语单词,那么你的碎片化的时间就是属于英语单词。
拥有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我们节省思考学习什么的时间,可以省略决策的环节,可以提高我们的执行力。
可以立即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