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维:大唐的佛系青年,躺平不是一种罪过?

王维:大唐的佛系青年,躺平不是一种罪过?

作者: 佰稼 | 来源:发表于2023-03-05 00:11 被阅读0次

    在盛唐的诗人当中,有人称,李白是仙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听说北大女生喜欢王维多过白居易。我们今天聊聊王维的故事。

    太原王家是名门世家,母亲崔氏,是源自博陵崔氏,都是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王维,字摩诘,这个名字是他母亲取的,他母亲是个虔诚的佛教徒。维摩诘本是古印度的一个富翁,但他勤于攻读,虔诚修行,是早期佛教著名居士、在家菩萨,有《维摩诘经》传世。‘维摩诘’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净名、无垢尘。

    王维年纪轻轻就已经是诗书画俱佳,精通音律。只是岁月静好的日子在王维大约九岁那年一去不返。这一年,王维的父亲因病去世了。

    母亲只好遣散家奴,变卖家产,带着王维和弟弟妹妹们回到蒲州。除了念经拜佛之外,她每天还要做些刺绣等工艺品用以售卖,以补贴家用,而王维则摆摆地摊--售卖字画。就这样,一家人日子虽然比起以前清贫一些,但也总算没遇到多大波折。

    王维十五岁时,在母亲的鼓励下,开始出门闯荡,他准备去帝都长安。十七岁,在外游历的王维,思念家乡的兄弟,写下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震惊了文坛,一时之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人人传颂的诗句,使得他声名鹊起。

    二十岁,王维在京城的圈子中可谓已经炙手可热。这是什么概念呢?和王维同岁的李白,这个时候还在家乡读书,在四川省内游历,要到25岁才仗剑远游;20岁的杜甫也还在吴越一带漫游;而白居易要在27岁才离开家乡,出外闯荡;而王维后来的好朋友孟浩然20岁的时候还在家乡和好友张子容一起在鹿门山愉快地玩耍。

    二十岁的王维却已经成为了长安城熠熠生辉的明星,青年才俊唱着他的“出身仕汉羽林郎……纵死犹闻侠骨香”,向往着建功立业;佳人贵妇吟咏着“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八卦着他和玉真公主那似有似无的绯闻;长安城内最顶级的歌女,轻歌曼舞间弹唱的是他的《郁轮袍》……

    开元九年,公元721年,中进士后不久,王维被任命为太乐丞,在朝廷负责礼乐方面事宜的官职。虽然只是从八品,但应该说和他的才能很对口,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担任风光的职务,甚至很有机会直达天听,对于初入仕途的王维来说,这个机会实在算很好了。

    可不久,王维突然犯事被贬了!而事情的缘由是他手下的伶人私自舞黄狮子,黄狮子那是专供皇帝享用的,是皇帝亲自到场观看的时候才可以舞的。就这样,王维受到了牵连,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大约在733年,王维回到了长安。以诗文干谒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就是他写的。作为一枚老文青,张九龄很喜欢王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张九龄执政后,三十五岁的王维被提拔为右拾遗。

    可惜好景不长,不学无术,以口蜜腹剑著称的李林甫,对隐隐压自己一头的张九龄十分嫉妒。于是,这个奸人,使出了种种烂招。张九龄自然知道这人的水平,屡次和唐玄宗说他不堪用,惹的皇上不高兴。最后,他的‘蜜口’终于变成了一把锋利的剑。开元二十四年,唐玄宗免去了张九龄宰相的职务。

    而在罢相后的次年(737年),再因为他举荐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唐玄宗,于是被“举非其人”为由头,贬为荆州长史。

    张九龄的离去,令王维对倾轧不断的官场彻底失望。他不顾形势的凶险,给被贬的张九龄写下了“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这样的诗句,力挺张九龄。他不是不知道这样做的凶险,但他是王摩诘,他不会巴结奸人来,那样污浊的事情他王维干不来。

    就这样,李林甫对这个声望很大,又不愿和自己站在一边的大诗人再次使出贱招,给王维来了一手明升暗降的戏码。

    开元十二五年(737年),王维奉命监察御史的身份出边塞,来到凉州,在河西节度使幕为节度判官。就这样,温润如玉的王维来到了边塞。踏进大漠后,他郁闷悲伤的心情似乎被这壮美的风光治愈了。在这个边塞,他写下了被后世奉为神句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五月,王维结束了边塞生活,从河西返回长安。而此时的长安城中,李林甫的势力已经如日中天。仍然担任监察御史的王维,忽然发现大概抗争也没有什么用处,既不愿意同流合污,又无可奈何,剩下的似乎只有跳出是非圈子。

    王维大概从这个时候开始起了亦官亦隐的念头。从他后来大约60岁所写的《与魏居士书》中,我们大概可以看到:他认为陶渊明那样的隐士生活不可取,清高到最后要去乞讨怎么看都不聪明,心中有归隐心就好,并不妨碍身体上的当官养尊,二者是完全可以统一的。

    开元二十八年,随着张九龄和好友孟浩然的离世,四十岁的王维似乎更加坚定了这种佛系人生的理念。

    第二年春天,对官场和政治失去兴趣的王维开始隐居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从此过上有事上朝,无事归家吟诗作画,问佛求道的日子。对仕途采取佛系态度,竟然意外换来了稳步的升迁。739年正八品下监察御史一直到755年晋升为文部郎中,正五品上。

    在王维44岁那年,他无意中得到了一处极佳的住所,那就是辋川别业。他把这里渐渐当作心灵栖息地,也是他内心的世外桃源。

    王维依据辋川的山水形势,种植花木,营造亭台楼阁,建起了多处景观;和好友裴迪、钱起等游山揽胜,弹琴唱和,迷恋于山水田园之间。他好朋友裴迪以每一处景点作诗,写下了40首绝句,这就是流传后世的《辋川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便出自于《辋川集》。

    粗茶淡饭,吃斋礼佛,在山野田园之中修身养性,已经是一个不与人争席的野老了。

    天宝九载,母亲去世后,50岁的王维更是离开朝廷,回到辋川丁母忧,一心念佛,对世事不闻不问。

    王维经历了壮年丧妻、晚年丧母,内心正直却对黑暗的朝廷无能为力,他的内心是如何的煎熬,他此刻在意的大概只有追求内心的平静,解脱苦痛而已。

    但可惜,这脆弱的平静还是在王维56岁那年被打破了。他亦师亦友的张九龄曾经预言过的那个安禄山果然反了!

    渔阳鼙鼓动地来,玄宗仓皇西逃。对于盛唐诗人来说,无论是李白、杜甫,王昌龄、高适,当然也包括王维都无可避免得被这突然而至的历史车轮碾压。

    如你所知,李白莫名其妙地跑去给永王做幕僚,结果被认为反叛流放夜郎;高适选择了从玄宗而西去,最后封侯拜相;而来不及逃走的王维和流落长安的杜甫一起被叛军所俘。那个时候还没什么名气的诗圣杜甫因为官太小,华丽丽地被鄙视后,就被打发了。杜甫便选择奔唐肃宗而去,得到了这辈子最大的官职——右拾遗。

    而王维就没有那么好运气了。他的名气实在是有点大,大到安禄山这个武夫都是他的超级粉丝。这位粉丝给予偶像的待遇便是--不管他接不接受,都要任命他当官。被迫出任伪职的王维心里非常苦闷压抑的,正如他在《凝碧池》一诗中写道:“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 也正是这首诗他被认为是忠于朝廷的,再加上他弟弟王缙在平叛中有功,更是请求削籍为兄赎罪(至德三年/758年)按律当死的王维才得到宽宥,被降为太子中允。不久,加集贤殿学士,后又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

    虽然挂着官职,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安史之乱后的王维,大概已经斩断了对尘世的最后一丝念想。在758年,他上表,请求施庄为寺。也就是将自己的辋川庄园变更成寺庙,从此“ 精勤禅诵,斋戒住持,上报圣恩,下酬慈爱。”

    红尘俗世,缓缓而去,青灯古佛,一盏清茶,看日升月落,读几卷佛经,足矣。上元二年(761年),王维上表乞求削去自己尚书右丞的职务,放归田园,使得自己的弟弟王缙可以回归京师。五月,王缙得回长安,左散骑常侍,王维上表谢恩。七月,王维自感大限将至,在和亲友告别后,安然逝去。《唐才子传》:临终,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

    王维走出朝堂,踏入终南山,走进辋川,世间也许少了一个治世能臣,却多了一个诗佛,相比之下,岂非更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维:大唐的佛系青年,躺平不是一种罪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ku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