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80% 的人,都没搞懂怎么去「犯错」。
因为一句「失败是成功之母」,踏上了一错再错的不归路。
犯错也有对错?
是的,不仅有,犯的错越多,你和懂得犯错的人差距越大。之前聊到:是该专注于做一件事,还是去多尝试。
有人说:谁都想把生活过的好,所以我多次跳槽试错,难道这样也有错吗?是的,不去不断的尝试,又怎么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呢?
但是有人迷茫:工作 8 年也换了 10 份工作,老是跨行业。现在却还是迷茫时期,还是在原地踏步。
其实 道理很简单:
● 大家都想专注做自己擅长的事;
● 但找到擅长的事很难,需要试错;
● 所以怎么试错很重要,不然错了也是白错。
01
怎么正确「犯错」
犯错也是有方法的,直接上图:
1. 建立「自己擅长什么」的假设,和判断标准;
2. 试错;
3. 总结,然后提出新的假设和标准。
你会发现,「试错」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没有前面的假设和标准,怕是会一直错下去。
拿自己举例,最近的文章风格变化挺大的,因为我也在找自己擅长什么。
但是我并没有盲目地「这个不行换下一个」,而是先明确假设和判断标准。
我的假设是:
找需求,例如大家对于怎么过好人生是有困惑的。
正能量很有用,但解决人生问题,需要交流、需要碰撞,更需要方法。
所以我的判断标准是:
我有没有让更多的人产生交流?
我能写出「有用」的内容吗?
我还把这个「有用」拆解到不同维度,写文章前问自己:
● 这篇文章,有提供独到的观点吗?
● 有信息增量吗?
● 有启发感吗?
● 有共鸣吗?
● 有趣吗?
在写作的过程中,带着这些标准,不断地自我检查,自我完善。
所以,犯错前的思考,和犯错后的反思,比冲上去错更重要。
所以,换工作前问问自己:
● 我为什么换工作?
● 我怎么判断这份工作合不合适?
● 我希望从这份工作积累什么能力?
只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是不够的。
你可能会说:「这个思考好难啊,我该怎么开始呢?」
别急,接着看。
02
热好身子,机会来了才能抓住
顶级的篮球比赛里,被换下场的球员,会立马裹上训练服。
他们不热吗?
当然热,但更重要的,是保持随时能上场战斗的状态。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如果你开始找不到目标,与其在那光焦虑,先动起来,别让身子冷了。
我们见过很多这样的例子:
辞了上一份工作,计划着给自己放个假,再出去找工作。
结果一放就是几年,提不起劲去找工作,凉在家里啃老了。
坦白讲,迷茫我也经历过。
在空窗期(辞职后没下一份工作),为了保持「手感」逼自己去图书馆,把几本放了很久的书啃掉。
想想,一个没有繁重工作压力的机会,多难得啊。
所以,如果你还在纠结做什么,不如先把落下的书看完,或者学一门通用的软技能(比如:英语),保持在场上的感觉。
热好了身子,机会来了才能抓住。
03
雷军说过一句话,深刻又扎心:
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不停的换工作,只是战术上的勤奋,给自己努力的感觉。
打仗前的战略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这个社会,真不缺努力的人。
如果你觉得想这么多很麻烦,那你会麻烦一辈子。
正是因为大家都觉得麻烦,你做到了,才是你脱颖而出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