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要人兴,人不得不兴;天要人衰,人不得不衰。
成败枯荣,兴衰更替,其实都是天道使然。身处天道之下的人,不过是根据天道的指示去为人处世罢了。
宋代词人张孝祥在《六州歌头》中写道:“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
回想起千古以来的历史,看似是人为主宰的结果,实际上是天道运行的必然定数。人生之事,究竟是好,还是坏,莫过于“尽人事,听天命”。
上天对一个人和蔼可亲,会让他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无往而不利。上天对一个人无情打压,就会让他失去一切,逐渐倒霉。
老天爷对一个人最大的残忍,其实是收走他这几样东西。
一、年少之时,告别父母,让他失去原生家庭。
在各种玄幻小说中,不论是男主角,还是女主角,一般都是幼年丧父丧母,只能一个人坚强生活,各种先抑后扬,最后靠自己走向人生巅峰。
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小说作者们,都喜欢给男女主“幼年丧父丧母”的人设呢?从写作的角度来说,以悲剧开头,更能增添小说的可读性。
回到现实中,幼年就丧父丧母的孩子,真的就有“先抑后扬”的人生吗?很难。因为小说是小说,现实是现实,两者差距很大。
一个孩子,从小就失去了父母,没有感受到任何的父爱、母爱,也没有享受过一丝一毫的家庭团圆时光。这,其实是一个悲剧。
为什么有的人会缺爱,哪怕一辈子也走不出童年时的阴影?有的失去,就像是牢笼,始终会困住一个人一辈子。
幼年丧父丧母,这就是妥妥的悲剧。而经历这种悲剧的人,现实中多的是。
二、中年之时,子女夭折,让他失去骨血至亲。
到了而立之年,无数人都会结婚生子,繁衍后代。还没孩子,人们孑然一身,没啥感觉。一旦有了孩子,父母就会将孩子视为命根,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孩子受苦。
人间最大的悲剧,究竟是什么?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越是美好的事物,就越容易被毁灭。越是人们珍视的一切,就越容易消失殆尽。上一刻,还是岁月静好;下一刻,就有可能是沧海桑田。
有的父母特别重视孩子,什么都给孩子最好的,可天不假年,孩子还没有长大成人,就中途夭折了,只留下人到中年的父母独自悲伤。
正如唐朝诗人白居易所言:“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不论是“中年丧子”,还是“老年丧子”,说到底,都是一场人间悲剧。白发人送黑发人,就是上天对于白发人最大的残忍。
三、命运途中,差强人意,让他错失关键机会。
广东这边有句老话,同人不同命,同伞不同柄。
都是人,可每个人的命运都不一样。都是雨伞,可每一把雨伞的手柄都各不相同。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终究是存在差距的。
大家都是普通人,拼命去打工赚钱。有的人打拼了几年,就发家致富,自己当老板了。而有的人打拼了一辈子,依旧差强人意,没有任何的突破。
人与人之间的能力、情商、智商,其实差别不大。存在差别的,往往就是当事人的气运和命数。
都做同一件事,成果差不多,怎么A被赏识了,而B没有被赏识?都是出来创业,各方面的水平都没啥区别,怎么A成功了,而B没有成功?
总有一些人,终其一生都会跟各种机遇“擦肩而过”。就跟汉朝的飞将军李广一样,不是他没能力,只是他运气太差,就倒霉一生而已。
四、人生在世,苦恨交加,让他失去任何希望。
无数人都幻想,自己可以先甜后苦,或者先苦后甜,反正“甜”过了,有一定的成就和享受了,就无憾了。
先甜后苦的人,少之又少。不是每一个人,一出生就有丰厚的家底。很多人的原生家庭,其实都一贫如洗,没啥钱。
先苦后甜的人,也少之又少。不是每一个人,付出了艰苦的努力,都能获得甜蜜的回报。绝大多数人,都是有付出,而没有收获。
如果我们所承受的,是暂时的苦,那问题不大。最怕的,是我们所承受的苦,并不是暂时的苦,而是一辈子的苦,甚至是世代的苦。
有的穷人,在底层穷了一辈子,他们的子女也在底层穷了一辈子,他们的孙子依旧在底层穷了一辈子,最后连根都断了。这,便是悲哀。
而这样的人,在今时今日,随处可见。有些底层的苦,就像是泥沼,只要人们被粘上,就真的一辈子无法逃脱了。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