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时候是开药房的,在我更小的时候,我家是卖小吃的。
小吃叫“绿豆粉”,将绿豆研磨后的浆状物倒在漏斗里,底部开一小口,汩汩流动的绿豆浆随着手腕的扭动,顺时针缓缓流到锅中。
烧热的直径约为一米的大锅中慢慢现出一副嫩绿色的螺旋图出来,绿豆浆才沾上锅就被粘住,颜色一下子变得惨白,浓密的白色热气呼地一下子冒了上来。
图片来自网络绿豆浆表面生出许多微小紧密的气泡,酵母此刻终于得以释放,浆物慢慢收紧聚拢,连成长条,方才粘住锅底的浆物微微变得焦脆,从铁锅上分离了出来。
最后收尾的地方,浆物自然多了一点,线条不是那么流畅,相比前面,显得浓重一点。
手一提,顺势把漏斗收回来,盖上锅盖,等上几秒钟,锅盖一掀,拿着筷子,起开最边缘的那一条,迅速向下穿过,直至锅底,探寻到中心后,轻抬筷子,继续往上穿行,焦黄浓绿的绿豆粉就像一串复杂的珠宝一样穿在了筷子上。
图片来自网络往旁边的竹匾里轻轻一放,不过才几十秒,一道正宗的乡野小吃就热气腾腾地出现了。
这可以算是我们的小零食,做工优良的绿豆粉总是保持着韧劲儿和清甜的味道。
要想储存时间长一点,可以烘干后再放置,一般我家做的绿豆粉在清早就会卖光,小面馆的老板们总是大早上就过来,相比与吃面,我们那镇上的人更喜欢吃绿豆粉。
绿豆粉下锅几秒,筷子赶一赶,沥水捞出就能吃,作为面条,少了汤底肯定不行,这时候就不能少了各家各户都有准备的臊子。
臊子,细肉剁碎后加入锅中榨油,加入八角、花椒、盐、味精、白糖、胡椒面等等数十种调料,不停翻炒熬制。
图片来自网络约莫一个小时后,色泽金黄,香味扑鼻,去后院的陶瓷罐子里摸出几颗榨好的腌菜,洗净后切段丢进锅中,刚好中和油脂的绵密和腻味,一盆臊子就做好了。
盛放在印着大红花的黄色瓷盆里,随吃随取,家家户户做的臊子都有各自的风味,绝不相同。
每次放寒暑假回家,总会在出站口的面馆里吃一碗绿豆粉,无论多晚,也不介意那家人的臊子是否劲道,只要嘴里嚼到那熟悉的味道,浑身才暖和起来,味觉也开始复苏,那一刻,我才觉得我终于回家了。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