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继续分享重读《精进3》的感想。
01
越成长,越发现,自己在很多事情上是无知的。
知道的东西,只是极其细分的一个领域,只是很小范围的一些知识,在此之外,还有太多的未知。
已知的圈太小了,未知的圈太大了,尤其三十岁以后,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个现实,即便经历再精彩,见识再丰富,依然有那么多不知道的事。
这就是终身学习的意义所在吧,现实的世界,总是超出认知的边界之外,为了更好的工作、生活,就要保持保持理智的谦逊,就要不断学习,尤其要挤出时间学习。
不光要学习业务上的内容,还要多涉猎其他领域,不求精通,不过却可以了解,借助多元视角,破解自己的认知盲点。
再看事的时候,也就不会轻易被限制视角,认知才能升维。
02
工作或生活,一定有底层规律,起起落落,分分合合。
无论是个人经历,还是集体经验,细看起来,都能发现其中规律性的逻辑。
发现规律,遵循规律,也就能事半功倍。
而如果盲目行动,过分乐观,那就会被现实教育。
对于多数人来说,势比人强,所要做的,就是顺势而为,活在趋势之中。
尽人事,听天命,去做自己应做的、能做的,就好了,有些事,不可控,也就随他去吧。
有规律,努力按规律办事;不强求,保持开放的心态。
03
不管是知识的规模效应,还是经验的积少成多,又或者灵感的涌现,背后都离不开平日里的积累,离不开精进的修炼。
精进,是把每次学习实践的循环,学习一次,实践一次,查找不足,然后再来一个回合。
工作或生活中就是这样不断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
精进不是短跑冲刺,而是长期主义。
不是说一周一月的精进,就能取得多大进步,很可能只会有微小的进步,甚至有的时候看起来就是原地踏步。
可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不保持日拱一卒的精进,就会在平时错过很多成长的机会。
人们往往容易高估短期、低估长期,所以对于精进中缓慢的变化,很难保持耐心,更难以进行持续的投入,其实拉长时间线看,大可不必这么早就停下来。
做三四月的播种事,八九月才会有收获,更何况是成长这样长线的事呢?
反馈周期肯定不会短,保持耐心,持续精进,走过这段路,或许会发现自己已经翻山过岭。
04
人生兜兜转转,每一步都会算数。
话虽如此,可真的在情境之中,尤其是那些坎坷经历、悲苦时刻,很难会去想它的意义,更多时候是心疼自己。
就像高手思维上的两条线,一条是底层规律,一条是具体场景,我们也要更从容达观地面对生活里的种种事情。
看短期,它造成什么情况,是好是坏,自己是开心还是不开心;看长期,它带来了什么经历,增长了什么经验,有没有增加智慧。
要知道,凡所经历,都是成长,无论好事坏事,皆是成长历练,这些大大小小的事,就像一个个的珍珠,需要我们用人生的时光去串联起来。
经历过的事,不是当时结束就结束了,它产生的影响,带来的经验,都会长在我们身上,伴随着我们经历下一段旅程。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05
现如今,碎片化很难避免,这是确定的事。
工作时间,生活时间,很多情境下,时间都碎得稀里哗啦。
想用一个小时专心做事,已经变得很奢侈了。怎么破?
一方面,是调整工作模式、生活模式。
锻炼自己的计划能力、应变能力,以及专注模式,能够快速进入专注模式,也就是说,尽可能保持整块时间,在此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效率。
另一方面,是利用好碎片化时间。
多碎的时间?10分钟以下的都可以算。
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会发现每天最少有三个这样的时间段,早中晚都能有一个,再详细观察记录。
还会发现其他的,积少成多,碎片时间的总量也不小,个把小时是有的。
那么就可以拿来做整体化、系列化的事,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整体内容中的一部分,或者完成一系列小任务、微习惯,提高了效率,避免了类似刷短视频、聊八卦的无端浪费。
就怕啥呢?看不上碎片化时间,固执地认为只能在整块时间里做事,学习或处理任务,然后又无法确保自己能有整块时间。一来一去,时间花销上就损失太多了。
就像金钱一样,开源节流是并重的,不能只想着多赚而不考虑支出限度,也不能只想着省钱而不做增量。
时间的使用上也是一样,确保整块时间和用好碎片时间是并重的,需要兼顾起来。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转发是最好的赞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