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梯里看到了林经理,他是我们公司驻外公司的销售经理,长期驻沪,据说,已经在那里安家落户了,想到他魔都的房价,不得不感叹,他是人生赢家,特别是他儿子也在上海读的高中后,考上了国内一流的大学,真正令人羡慕不已。
但是,他的神情分明是落暮的,脸色也是说不出的黯然。我这个八卦婆,连忙问他,这么,最近一直看到你在这边,分公司那边不忙吗?
他长叹一声,我退居二线了,公司让我撤回来了,说我年龄到了,回来,在这边当顾问了,这不,我这两天在帮着搞一个公司的法人变更,我也就帮着跑跑腿了。
我随口说,好啊,你一直在前线冲锋陷阵的,也该歇歇了。
但是,我分明听到他的隐隐的长叹声。
昨天,公司一则红头文件在内网上,终于见分明了,立即点击率直攀高峰。
果然,公司这次雷厉风行,有一部份人员,由于年龄问题,免去职务,保留待遇任用了。其中,就赫然有这个老林的名字。
自古英雄出少年。
人老珠黄不值钱。
的确,人到中年、老年,身心皆累,体力、记忆力等,自然赶不上年轻的时候了。有人总是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来回复年老的问题。
免死狐悲,推已及人,不禁想到即将退休的自己,也是一阵唏嘘。
我又想到三国时期的老将黄忠,随着年纪的增长,年近七十的老将黄忠似乎真的“老”了。
诸葛亮说:“汉升虽勇,争奈年老,恐非张郃对手……
关羽表示: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你看看,不但上级领导,连同事关羽也嫌弃他太老,羞与为伍了。
也许大家出于好心,对黄忠的“老”感到担心,甚至,连敌人也因黄忠出马讥笑蜀中无人,称黄忠是“老贼”了。
但是,老将黄忠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宝刀未老,老有所为。一千多年来,黄忠在战场上,用事实说话,终成为老当益壮的代名词。
我再次悲从中来,我公司也许出于工作需要,人文关怀,或者,真是的老同志能力下降,该让年轻人上了。
曾经看到一个新闻:
在大街一位大妈被人搭讪,于是大妈告诉对方,自己已经61岁了,顿时让对方惊掉下巴。这位大妈也确实可真牛,外表根本看不出来,她说自己还是某乐队的成员呢。自己不说年龄,人家根本不知道她已经是一位年愈六旬的老人了。
由此可见,“老”也因人而异,大概也只是一个概念和心态问题吧。
话说这位退居二线的老林同志,他说话语气平和又温润,衣着整洁,与他谈话,给人一种温暖的好感,我乐意与他聊天。也许他从叱咤风云的商场退下来,还有点点不习惯,但愿他能调整心态,平稳自己的内心,再接再厉,好好享受目前的工作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