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从知识到能力会有一个界限?什么才是真正的真知?某些广告容易记住真的是因为多投入吗?
樊登读书会创始人樊登,将借助案例、道理、故事及方法论带你用心理学的知识重新审视。
大家好,我是樊登,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经常听到有人感叹;“听了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实际上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从知识到认知能力会有一个界限,也是一个奇怪的分割。王阳明经常讲“知行合一”你真知就一定能够笃行,唯一做不到的原因就是你未曾真知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真知?
从我目前的浅见来看,真知就是你能够追寻到的最根本的原理。
最近有一本叫《原则》的书很火,瑞·达利鸥写的,他总结了400多条原则。瑞·达利鸥是桥水基金的创始人,也可能是全世界最有钱的人。所以他写这本书显得很有说服力。
所以很多人问我,樊老师,你什么时候讲这本书,好像能够提到这本书,就已经很高大上的感觉。
我说我大概不会讲这本书,为什么?因为在我看来,四百多条原则,相当于没有原则,用专业术语来讲,就是还原论与机械论。即我们以为对别人有效的东西,我们可以复制过来,就能够做的差不多。)
一、原则和原理分别应该怎么应用?
原则要有效,一定要在简单系统里面有效,比如如果中国足够有钱的话,我们想在北京复制一辆福特汽车,你们会觉得有没有机会?
为什么我们会有信心将福特公司搬到北京来?因为它是一个简单系统。一个能够看到因果关系的系统,
在什么样的地方用什么样的材料?采用什么样的工艺、架构,就一定能够生产出那样的零部件,再将这些零部件配合到一起,只要误差不够大,就能变成一辆汽车,它是可以复制的。。
而宁波提出了一个口号,说要投资20个亿,十年打造100个乔布斯,今天为止估计一个也没有出来。
可见你要塑造一个生态,没法拿钱来堆,为什么?
因为乔布斯是一个复杂体系。
要搞清楚什么是简单体系,什么是复杂体系,首先要了解什么时候我们需要原则,什么时候我们需要原理。
原理的作用出乎你的意料
举一个例子,大家最近有没有在电梯里卖你听到一个魔性的广告,’拼多多,拼多多…… ‘’当你听完这个音乐的时候,走出电梯间,你也会不自觉的的跟着哼。
请问你知道原理吗?
如果你不知道原理,就会简单的跟别人讲这是洗脑,或者讲这就是投广告,多投,放在电梯里就行,
那好,将来有朝一日,如果你一旦成为了一个企业家,要打广告,也想做一个让别人不断在脑海里面重复的广告,
请问,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懂得一点心理学知识的话,不难发现,这是蔡加尼克效应。
什么是蔡加尼克效应?
蔡加尼克是一位心理学家,一次,他在路边的一个小酒馆吃饭的时候,别人告诉他,这个女招待特别厉害,为啥?
因为这个女招待不用记笔记,你点什么菜,她当场就记在脑海里面了。哪个桌要什么东西?绝对不会错,每次上完菜之后都是对的。
蔡加尼克效应的核心含义是人们在一件是没有完结的时候,不会在大脑里面清空它,但是一旦完结,这件事就会逐渐被遗忘。、
这就能理解为什么你在电梯里面听到广告歌曲是觉得他很有魔性,因为那个旋律不断重复,特别容易在你的脑海里形成记忆。
那么这个原理是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做一点工作呢?
比如让一个懒惰的写手保持写作,非常简单的办法是什么?
不要在每个章节写完了去休息,而是要留一点,那么,你在休息的时候心里老想着赶紧把他写完,然后忍不住就会回来写。
但如果你不懂这个原理,只看到了表象,学了几个方法,做了以后不管用,这个时候你就会怀疑,为什么我用了之后不管用呢?这是因为你没有找到根,没有找到本质。
二、惯例和原理的冲突
于我个人而言,让我受益最大的就是创业对我的修炼,在做樊登读书会的过程中,时时刻刻能够帮助我们的就是原理。
比如我们最近在做的一个活动,每个人可以免费领一个月的会员,今天为止,这个活动至少为我们新增了120万的注册会员,这些新增的会员按照市估价,值2.4亿
但我们花了多少钱?我们花了4部iphone X手机,每周给大家抽奖一部iphone X手机,就有很多人帮忙转发。
为什么?
因为你信的不是惯性,而是原理。和原理最大的冲突就是惯性。
大家都知道,惯性就是惯例,这个行业的规则就是这样。
所以,我在做樊登读书会之前,就有很多很好的有成功创业经验的朋友劝我,让我不要干这个事儿了。原因就是互联网所有成功的企业,没有一个是靠贩卖高尚成功的,都是贩卖低俗成功的。
过去我们学传播学的时候,有一句话很有意思,虽然人都有高尚的需求,但人和人的高尚的需求各不相同,你喜欢钓鱼,他喜欢打高尔夫球,很难走到一起来、。但是低俗的需求非常接近,就那几样。
所以,做一个低俗的节目很容易把大家吸引过来,所以,互联网过去成功的企业,要么是卖游戏赚钱,要么就是卖八卦赚钱,你让别人读书,这不是开玩笑吗?书店都做不到的事情,你能做到吗?
请问,这是原理还是惯性?这是惯性。
如果你相信权威,相信这些特别成功的人向你传递的信息,结果就是什么也没法做。但我相信的就是试一试,试一试就是原理。
试一试的方法来自哪里?
来自《精英创业》,这本书已经明确的告诉了我们,任何一个企业在创业之初,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价值假设。
你做的这件事情是否有价值就要看是否有人买单,有人买单,证明它有价值,没人买单就证明他没有价值。
我见过特别多的创业者天生就有一颗玻璃心,做好了一个产品,迟迟不敢拿出卖。而是到处参加各种创业活动,拿给导师、朋友、亲戚,问这个事怎么样?
你告诉他们这个东西已经研究了十年,才有这样的结果。她们看着你满脸热切的脸,不得不说挺好的,但就是不肯花钱。
因此,真正的尝试最核心的部分在于他是否会得到市场的认可,是否有人愿意买单,甚至买单后还介绍给别人。
一个内容好不好,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境界来判断;
以当下很火的知识付费为例,它的第一层境界;好内容,能够做到不浪费。因为讲的内容好只是第一步,最多能够做到不退费。第二层的境界就是续费。最高的境界就是做到强烈推荐。
有记者问樊登读书会有没有发不出去工资的时候,我说没有。因为我们一直都在赚钱,从第一个用户开始就在收钱,。
樊登读书会做的每一个决定,我都能准确的告诉你从哪本书中学到的原理,而且我要求我的员工再给我建议时也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当你相信知识时,才有权利让别人相信知识。
你或许会疑问,“尽信书不如无书,这话没听说过吗?”我说的有道理,书上写的未必都对,但总比你想的强。
三、投射原理
以我的一个朋友为例,他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姐姐经常欺负妹妹,抢妹妹东西。然后他就整天跟姐姐说要给妹妹道歉。
家里什么都好,就是两个孩子打架他受不了,怎么办?
这是什么原理?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也会痛苦,但不会到这种程度,为什么她对这个事情如此敏感?’
原来她有一个姐姐,姐姐也会经常欺负她,所以这个现象也叫投射。这个小朋友把小时候把小时候受的伤投射到妹妹身上,所以他会为妹妹出气,导致孩子们把这件事情放大。结果就是姐姐每次遇到矛盾首先想到的就是打妹妹一下。
因为妈妈每天跟他说十几遍,为什么欺负妹妹,所以这个孩子的脑海里就记住了一个“欺负妹妹。”
最有效塑造一个人的行为是什么时候?
是在她做对事情的时候
因为当一个人做错事情的时候,大脑是不在状态的。比如你今天做错什么事被老师抓住了,这个时候你脑子里面在想什么呢?你在想怎么逃,怎么能够不被抓住,什么才是完美的理由,这才是我们大脑的正常反应。
所以,这个原理也能应用于公司原理,或者应用于处理邻里关系中。
作为公司的管理者,如果你还按照传统的办法,通过精准的KPI来考核员工,每个人什么时间点上班,每天要做什么事都被盯着。雇很多人力资源得人来考核他们,指纹打卡、瞳孔打卡、DNA打卡。
结果就是上有对策。下有对策,员工可能在你面前表现的特别勤奋但就是不挣钱,气死你。
为什么?
因为员工的焦点不在于挣钱,而在于满足你的需求,假装很努力。你喜欢员工,那就让你管,让你跟员工一起浪费生命,浪费人生。
四、如何打造一个生态化公司
创业就是一个复杂体系,如果把自己当做一个棋手,就会把别人当棋子,永远都是一个人在思考。那么所有的压力都在你一个人身上,让你战战兢兢个,如履薄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但如果你打造的是一个生态,那么你扮演的角色就是一个园丁,你在你家的花园里种了很多花,你需要替这些花生长吗?
不需要,需要为它们做的是施肥、提供清洁的空气,让大家都晒到太阳,花就能生长的很好了。
樊登读书会就是一个生态,比如这次活动,队员提出建议后,我觉得不错,而且大家也赞同,我说行就这么定了。
等了一个礼拜,没动静,最后派了一个小姑娘专门给我打电话,说后来大家觉得那个主义其实挺烂的。
所以如果是在一个机械态公司,还是以传统的KPI来考核员工的业绩,那么老板看到这个事就会感觉完了,员工要造反了。
但在生物态公司,你说老板的主义很烂,没关系,只要你提出更好的,就可以按照你的主义进行。
五、什么是经营者
我前天带着队伍去日本学习时,让我震撼的是稻盛和夫完全是在用精神驱动整个集团。
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是一个经营者啊!”
那么什么是一个经营者呢?
比如他们去生产部门,发现有一种原料少了,就去问采购部的人,为什么原料少了,你应该预先知道这个原料会少。这是采购部的人就会说买上去买,那该买多少?
稻盛和夫就说,你是一个经营者,你应该比我更清楚买多少合适,溺婴该拿出一个模型来算清楚。采购部的人说这就去算,但该花多少钱去买?稻盛和夫说你是一个经营者啊!
你能理解这句话的重要性了吗?
阿米巴经营方式是什么?
当年稻盛和夫用阿米巴经营方式彻底重振了他的所有的公司,可见这个威力有多大,
过去我对阿米巴的理解有些偏差,我以为阿米巴就是把一个公司拆分成很多小公司,每个业务单元都要单独核算,要计算所有的投入产出比。但如果用这样的方式管理公司的话,你是否有考虑过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成本问题?
采购部想提升他们的利润,生产部门也想提升他们的收益整个公司的管理成本就会剧增。所以我过去认为这阿米巴经营,中国人学不来,因为所有人都唯利是图,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阿米巴是一个游戏,他是帮助每一个人衡量自己是否有进步的一杆秤。他只是一个游戏指标,既让你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又没有把你变得唯利是图,因为它不和业绩考评挂钩。
你会发现,所有能够成功的企业,往往都是那些拥有自己独特的 哲学与院里的企业,
六、人的大脑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人的大脑的特点是能不动脑就不动脑。正常人一年最多思考2~3次,更多的是跟随惯性在生活。
独立判断就成了极度稀缺的东西,因为愿意追求真理的人很少。
这和人的大脑结构有很大的关系,人脑与别的动物相比较体积要大得多,会消耗大量的能量。
研究发现,人脑消耗的能量在人体总消耗量上总比达到1/4以上,所以原始人不敢动脑,动脑就饿,因为他们可以吃到的食物非常有限。
而且,原始人的生活环境没有给你留下动脑子的机会。比如,你正在和一帮人聊得开心时,突然别人全跑了,你怎么办?如果你要做下来思考一些为什么他们全跑了。你可能就被老虎吃掉了。
、有钱创业不如无钱创业,为什么?
创业一定是没钱的时候做的,为什么?因为没钱创业,你才能保证自己的每一次行为都尽量做到最好。
相反如果你手中已经有五百万,甚至上千万,你就会追求一个特别奇怪的事情。按照日程表进行每一项工作,该刷量了,那就刷量,该打榜了,那就打榜,该融下一次资了,但没融到,这时企业就面临危机了。
因此经营一家企业应该打破惯性的束缚,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你的公司会不会突然之间市值倍增。
所以我现在的投资逻辑是绝对不会超过一百万,上次投一个樊登小读者一百万,他说不行,没有几百万做不了。我态度坚决,就一百万能做就做。到现在他们的转化率比樊登读书会还要高三倍。
这就是从原理出发,不受惯性的影响和束缚。
一个聪明人的大脑和一个笨人的大脑有什么区别?
没区别。
经过大量的解剖、研究、照射,发现一个聪明人的大脑和一个笨人的大脑没有生理上的区别,唯一的区别是大脑神经元和连接数。
当神经元产生大量的连接,你就能够把特别多各种复杂的事情联系起来,富有创造力,你就聪明。
七、心理暗示的强大作用
“女孩子到了初中数学就不行了,”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实际上大量的女孩子在上初中数学不行的原因就是因为听到这句话而已。
但我今天想用更大的声音告诉你,这句话是错的。
还记得我第一次参加辩论赛,是在上海同济大学的比赛。站起来发言,我的腿不停的颤抖,但现在我可以非常轻松的跟大家讲话、聊天,一边讲一边思考,所以这个演讲能力,绝对不是来自于遗传,
莫扎特能够作曲,不是因为她遗传了他爸爸的天赋,而是他从小生活在音乐世家,慢慢的他就会作曲了,而且他的第一首曲子就是他爸爸替他完成的,
我儿子能够讲书也不是因为遗传了我的基因,是因为他天天看我讲,我给他营造了这样一种氛围,做出了表率。
因此,我们绝对不能轻易对一个人下结论、贴标签,因为人不是生来就喜欢做这个,或那个的。
固定性思维与成长型思维有哪些优缺点?
有一本书叫做《终身成长》,是哥伦比亚大学写的一本书。他主要讲两种思维,一种是成长型思维。我们把它叫做美德背后的美德,什么意思、
孔夫子说无道一以贯之,所有的道理如果不能浓缩到最后变成一件事的话,说明没有究竟。
老子说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上有这么多的美德,其背后的道是什么?比如谦虚、勤奋、乐善好施、关心他人等等,他们背后的道是什么?很难总结,
但是在看完这本书后,你会发现背后的道就是所有有这些行为的人,都是因为它有着成长型心态。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打网球的麦肯罗,拿了冠军之后特别嚣张每次去打球,先把擦手的盒子踹翻,而且每次打输了就摔拍子、骂观众。把责任都推给周围的环境。
为什么?他说这是冠军的特权,他要向你用特权证明,用你的房子证明,用你的车子证明,用他成功的东西向你证明,总之,永远在证明。
但乔丹则恰恰相反,他的成就很高,拿了那么多冠军戒指后竟然跑去打棒球了。也有很多乔丹的朋友劝他,一世英名,怎么能去打棒球,打不好还会被人嘲笑。
乔丹说他愿意试一下。因为在他看来,冠军的面子没那么重要,因为他还在成长,想打棒球,那就打。结果真的打不好。
又回来打篮球,大家劝他好马不吃回头草这句话没听过吗。乔丹说他发现还是喜欢篮球多一点。但这是他的体重已经增加了,变胖了。过去的动作做不出来了,
怎么办?没事,重新练,乔丹练一套适合老年人的动作,又得了两枚冠军戒指。
因为他时刻在成长,就不会在乎面子了,所以也不会轻易和周围人发脾气,更不会轻易指责别人,这就是成长性心态。
八、有知识的人过得更幸福
还有一本书叫《知识大迁移》,有机会我会和大家分享。如果我为这本书起名,我会叫《知识红利》。
什么叫知识红利?
首先,咱们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人人都有GOOgle 和百度的今天,很多知识只要搜一搜就能找到,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为什么脑子里面还要装这么多的知识。
当所有的人认识到知识红利的时候,大量的人开始懒于学习。而这本书正是向我们论证 ,为什么一个有知识的人会过得更愉快、更幸福,甚至更长寿。
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如果一个司机突然中了一千万的彩票,然后会有什么结果?结果是他的生活会变得一团糟,甚至出现大量的暗杀,她的老婆要杀他,他的弟弟要杀他,整个生活乱如麻。
当你的财富来的很粗暴的时候,也会非常粗暴的莫名其妙的失去。
这本书道出了其中的道理,原理就是你没知识,所以他也告诉我们,就算你随时可以搜索很多知识,你依然要在你的脑海里装入大量的知识,你才能活得更加的幸福,更愉快,也更长寿。
网友评论